Warning: is_file():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(4096): 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 <!DOCTYPE html PUBLIC "-//W3C//DTD XHTML 1.1//EN" "http://www.w3.org/TR/xhtml11/DTD/xhtml11.dtd"> <html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1999/xhtml" xml:lang="zh-TW"> <head> <title>三、家紋</title> <link href="stylesheet.css" type="text/css" rel="stylesheet" /> <link rel="stylesheet" type="application/vnd.adobe-page-template+xml" href="page-template.xpgt"/> </head> <body> <div> <h3>三、家紋</h3><br /><br />    1<br /><br />  「有些地方絕少發生兇殺案,不過一旦發生,便多半成為無頭公案。這是因為由於信仰的關係,信徒們之間有強烈的共同防衛意識,很不容易打聽到消息。」<br /><br />  以上這些話,是一位主任檢察官,在談他的經驗的回憶錄裡說的。<br /><br />  ──這裡,正是這麼一個地方。<br /><br />  事件在「報恩講」的最後一個晚上發生。時在元月十六日。<br /><br />  「報恩講」在開祖親鸞〔開祖親鸞(一一七三─一二六二),日本佛教一派淨土真宗開祖。〕的忌日舉行。在東本願寺是陰曆十一月一日起到八日止,在西本願寺則改成陽曆,從元月九日到十六日開講,因此這地方是屬於西本願寺系統的。<br /><br />  附近有親鸞往北陸路巡錫之際逗留過的極具紀念意義的「吉崎御坊」。距離這吉崎東北方大約三里處有F村。不遠處還有起自吉崎的「柴山潟」──是一個細長的湖。注入此湖的T河,從山谿出到平原的地方,即有F村。<br /><br />  元月十六日,此地仍屬嚴冬時節。<br /><br />  從事農耕的生田市之助,從村子裡的德蓮寺回到家,是在晚間八點半前後。報恩講的最後一晚,村子裡的主要人物都會聚在一塊飲宴一番。市之助回來時,已經有幾分醉意了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今年四十一歲。妻子美奈子還只三十年華,膝下有個五歲的獨女雪代。這時,美奈子躺在火爐邊的棉被裡,抱著女兒睡。<br /><br />  「你回來啦。」<br /><br />  看到丈夫市之助回來,美奈子睜開眼睛說。<br /><br />  「雪代的感冒怎樣了?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望了望女兒。<br /><br />  「你出去後,請安西先生打了一針,可是燒好像還沒有完全退。」<br /><br />  「幾度?」<br /><br />  「大約三十七度。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默默地踱到廚房喝水。<br /><br />  「晚飯呢?吃過了嗎?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撐起了上身問。<br /><br />  「在寺裡吃了,不餓。」<br /><br />  「嗯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又把上身放回去。孩子的感冒使人擔心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從廚房回來,在火爐邊坐下,給漸熄的火添加了枯枝。他盤腿坐著,看熊熊燃起的火光。他開始吸菸,好像在想著什麼,也似乎茫茫然無所思。<br /><br />  「早點歇吧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動了動枕頭上的臉說。<br /><br />  「嗯。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依然楞楞的。<br /><br />  孩子忽然哭起來了。美奈子哄了一下,馬上便又睡著了。<br /><br />  「你還不睡嗎?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又向仍然不肯從火爐邊起身的市之助說。火光映得他滿臉發紅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好不容易才起身,是在過了約莫二十分鐘以後。他扒攏了火炭,收拾好火,這才解下了腰帶。今晚因為寺裡有聚會,所以他穿著外出衣服。當他躺進把孩子夾在中間的另一床棉被裡的時候,時鐘響了九點。這一帶雖然有十四、五戶人家聚在一塊,可是天晚後馬上就像深夜了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開始打鼾不久,被美奈子搖醒。<br /><br />  「幹嗎?」<br /><br />  他睜開了紅紅的眼睛。<br /><br />  「外面有人在敲門呢。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想聽聽,可是敲門聲停了。<br /><br />  「這個時候,是幹嘛的呢?」<br /><br />  抬起頭一看,掛鐘上指著九時四十五分。就在這時候,拳頭敲擊門板的聲音揚起。<br /><br />  「晚安,生田先生。」<br /><br />  是男人嗓聲。<br /><br />  「是哪一位啊?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撐起上身問。<br /><br />  「是從本家那邊來的。請開門。」<br /><br />  「什麼,本家?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起來了。<br /><br />  「本家」也就是老家,在村子北東約二里的T鎮。在這一帶,生田家算得上是個舊家,「本家」在T鎮經營農機與肥料的商店,從本家分爨出來的「分家」有七處,市之助就是其中之一。<br /><br />  本家目前的主人名叫宗右衛門,與市之助是四代前同一個祖先,算是遠房堂兄弟。在「分家」來說,本家的事是最重要的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聽到是本家差來的人,馬上就從床裡爬起來,是因為本家主人宗右衛門的妻子杉子因肺疾臥病已多時的緣故。最近以來,病況有增無減。聽到深夜來人,市之助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杉子的病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推開了大門,因為是農家,所以既無門燈,也未裝外燈,只有屋裡的昏黃燈光照到門口。那兒站著一個戴上頭巾,身披斗篷,提一盞燈籠的男子。首先映入市之助眼裡的是那隻圓形的手提燈籠上的「紋章」(圖案)。圓圈裡一隻鳳蝶,那是他們生田家的家紋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想著對方的面孔,可是他好像很客氣似地。把三角形的頭巾深深地戴在額上,還似乎有意地避著燈籠的光。<br /><br />  「我就是市之助,你是從本家來的?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問。<br /><br />  「是。老闆請您馬上過去一趟,差我來接的。是因為太太病況不怎麼好。」<br /><br />  果然是他,市之助想。<br /><br />  「那,情形怎樣?」<br /><br />  「剛剛吐了不少血。醫生一直在打針。」<br /><br />  「明白了。還有你,是在本家幹活的?」<br /><br />  「是。大約半個月前才被僱的。」<br /><br />  本家在T鎮做農具與肥料的生意,規模不小,夥計經常都有五、六個人。老資格的還好,新進的,流動性相當大。市之助以為這人也是其中之一。<br /><br />  「外面冷,進來等等吧,我準備一下。」<br /><br />  「不用的,我在這裡等就好。」<br /><br />  外面漆闇裡雪花紛飛。市之助覺得既是這種場合,也就不再勉強,連忙準備。美奈子聽著外面的交談,這時也起來了。<br /><br />  「妳已經聽到了。是本家的老嫂子吐血。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把剛脫下不久的外出衣服再次穿上。<br /><br />  「嫂嫂幾歲了?」<br /><br />  「記得今年是五十七啦。」<br /><br />  「還這麼年輕的,真希望她快好起來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幫著丈夫更衣說。<br /><br />  「今晚說不定趕不回來了。」<br /><br />  出門時,市之助這麼說。<br /><br />  「知道了。如果病況不樂觀,等天亮後我也趕過去看看。可是雪代還在發燒,不太好辦。」<br /><br />  「還是看著雪代吧。老年人過世,是無可如何的事。如果因此使孩子嚴重起來,那就麻煩。明天再看看情形吧。」<br /><br />  市之助關照了門戶後出到外頭。披斗篷提著燈籠的男子,仍然站在原來的地方。<br /><br />  美奈子出到門外,提畫有生田家家紋燈籠的男子,戴著頭巾微微低了一下頭。兩個男人在闔夜裡,從窄路走過去。橘紅色燈光搖曳著漸漸變小。目送著的美奈子臉上,雪花飄落下來。<br /><br />  是森冷的晚上,美奈子顫抖著肩膀,關上了門,掛上了栓。在火爐上烤了烤手,然後脫衣縮進棉被裡,小孩一直在酣睡。<br /><br />  美奈子想著本家的杉子。萬一她真死了,宗右衛門會續弦嗎?還只六十歲,不算多麼老。不過四十歲的老大以下有三個兒子,都娶了媳婦,也都有孫子了。本家有一大把財產,想娶一門續弦太太,該不會是難事。可是,這位續弦太太恐怕不會太好過吧。──美奈子想著想著,不久也被孩子的安詳氣息感染著,眼皮就重起來了。<br /><br />    2<br /><br />  美奈子被第二次敲門聲吵醒,是在市之助走後正落入迷迷糊糊的當口。掛鐘指著十一點半。<br /><br />  「晚安,晚安。」<br /><br />  在敲門聲中有低低的嗓聲。似曾相識,的確是剛剛才把丈夫接走的人。<br /><br />  美奈子迅速地披上了衣服,穿上木屐,取下門栓。她在黑暗裡看到的是圓形燈籠上的本家家紋,和避著燈光的戴頭巾披斗篷男子。<br /><br />  「又來了。」<br /><br />  那人還是深深地戴著頭巾,低低頭說。<br /><br />  「嗯?」<br /><br />  「太太的病況有變化了。所以府上的先生要我馬上過來接您。」<br /><br />  男子的話低低的。<br /><br />  「是這樣哦。」<br /><br />  不算意外,可是美奈子的胸臆裡還是起了一陣騷亂。<br /><br />  「有那麼嚴重嗎?」<br /><br />  「是。好像很不好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臨走時說的是天亮後再看看情形吧。想必是他到了那邊以後,才知道杉子的病況比預料中更危險。要她馬上趕過去,是為了讓她也見老人這最後一眼吧。美奈子要來人進來等她準備。<br /><br />  「不,我在這裡就好。」<br /><br />  那人在又冷又暗的外頭不肯動,不過馬上又從美奈子背後叫住:<br /><br />  「太太。您先生要您把孩子也一塊帶過去。」<br /><br />  「孩子也帶過去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知道孩子正在發燒的。因此當然也曉得在這麼寒冷的晚上,不可能把孩子帶到二里遠的本家,美奈子想。是想讓孩子也見見杉子最後一眼吧,可是萬一孩子的感冒更嚴重起來,那可怎麼辦?她心裡有了一絲抵抗。<br /><br />  美奈子準備好了以後看了一眼棉被裡的孩子。五歲的雪代,因發燒而紅著臉。<br /><br />  「孩子因為感冒發燒,恐怕不能帶過去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向斗篷男子說,對方便轉告丈夫的話:<br /><br />  「您先生的意思是多穿幾件衣服,務必帶來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不知如何是好。該順從丈夫的話呢?抑在家留下來,以防感冒惡化?如果要把孩子留下,那就得託鄰居庄作夫婦照顧。美奈子於是請對方稍候,過去鄰居敲門。披斗篷的男子提著燈籠,不發一言地看著她。<br /><br />  鄰居庄作的老婆阿房出來應門。雪代平時是常受到阿房疼愛的。美奈子說:<br /><br />  「真對不起啦,阿房姐。我這邊來了本家的人,說是嫂嫂病況危險,要我趕過去。」<br /><br />  「是本家的杉子嫂嫂嗎?」<br /><br />  阿房說著,把盯在美奈子臉上的眼光轉到她後面的斗篷男子。<br /><br />  「早先,這位先生已經來過,把我先生接到本家去了。現在又要我和雪代也過去,所以我猜嫂嫂的病一定很嚴重。本來也想背著孩子去,可是雪代正在發燒,真不曉得怎麼辦好。」<br /><br />  「把小阿雪也帶過去?」阿房馬上開口說:「那怎麼行。今兒晚上,冷成這個樣子,兩里路頭,可不近哪,發燒的孩子怎受得了。我看,還是妳自己去,小阿雪就讓我來幫妳帶好啦。」<br /><br />  「這真……」<br /><br />  「沒關係的。我會陪她睡。萬一醒過來,有我在身邊就不會哭的。」<br /><br />  這時,斗篷男子插了一口。<br /><br />  「這邊的先生吩咐要把小孩也帶過去。」<br /><br />  是低沉的,像是自語的嗓聲。<br /><br />  「說歸說,我看還是不妥當。」<br /><br />  阿房的嗓門提高了不少。然後又加了一句:<br /><br />  「這麼個晚上,想要小阿雪的命啊?」<br /><br />  男子似乎不服氣,卻也不響了。<br /><br />  從屋裡傳出了哭聲。<br /><br />  「看,醒啦。」<br /><br />  好心的阿房,和美奈子一塊進去。<br /><br />  阿房在雪代枕邊蹲下,摸摸她的頭說:<br /><br />  「小阿雪乖。媽媽有事要出去一下,嬸嬸來陪陪妳吧。小阿雪好乖。」<br /><br />  「對。媽媽很快就回來的。小阿雪乖乖地跟嬸嬸在家裡睡覺吧。」<br /><br />  孩子看到母親已換好衣服,也就不敢再撒嬌,但還是有些不依的樣子。<br /><br />  「小阿雪真乖。咱們就來跟媽媽說拜拜吧。」<br /><br />  阿房摸了摸雪代的額角,說燒退了不少啦,這才用一件棉襖把她裹住抱起來。<br /><br />  「這麼冷,咱們不出去送媽媽啦。就在這裡拜拜吧。」<br /><br />  阿房抱著雪代在門口站住。<br /><br />  「好吧,雪代,媽媽很快就回來,妳要乖乖等哦。媽媽會買糖回來。如果不乖,再發燒了,安西先生就會再來打針的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摸摸孩子的額角和頭髮。提著燈籠的男子還是一樣地站在那裡,不動一動。<br /><br />  「阿房姐,那就拜託妳了。」<br /><br />  美奈子低了低頭。斗篷的男子從頭巾下看著雪代,有點不情願的樣子。好像沒把孩子也帶走,使他有些不高興。他沒有向阿房招呼就背過了身子。<br /><br />  美奈子跟在男子後頭,從黑漆漆的路上走去。是和市之助一樣的方向。被阿房抱在懷裡的雪代,一直地盯著飄浮在黑漆一團裡的燈籠火光。那也是孩子最後一次看母親。……<br /><br />  第二天七點左右,市之助與美奈子的屍首,被發現躺在俗稱「辨慶土堤」的河堤小徑上。夫婦倆相隔一段距離,都渾身血漬,厥狀至慘。<br /><br />  T鎮的警署據報前來檢查,兩人都在肚腹上被深深地插了一刀。而致命傷則是喉嚨的圓形戳傷,看來好像是同一把兇器造成的。<br /><br />  「辨慶土堤」是從F村出到T鎮的捷徑,相傳從前義經〔義經為源義經(一一五九──一一八九),日本古代武士、歷史名人,辨慶為其麾下猛將。〕主從倆曾從此堤走過,所以被取了這麼一個名稱。土堤下去就是T河,對面松林的相反方向有柴山潟。「安宅關」遺跡離此不遠。<br /><br />  關於兇器,警方起初認為好像是古代的第一類東西,後來判斷為挖山芋的鐵棒。這種鐵棒,一頭是尖的,而且磨過。夫婦倆的傷口都呈圓形,把鐵棒尖頭伸入,剛好與肚腹與咽喉部的傷口脗合。<br /><br />  警方開始搜查,不用說,T鎮的本家生田宗右衛門方面表示根本沒有派那樣的人到市之助家去。那天晚上,六個夥計全部在家。杉子雖然仍然臥病在床,病況卻並沒有變化。把市之助接出來的人,是偽稱本家夥計的。<br /><br />  這種行兇手法,實在太殘忍。首先,把剛從德蓮寺的報恩講回到家的市之助叫出去,不久又引出其妻美奈子。那個披上斗篷的男子就是兇手,這一點應該錯不了。他把第一個叫出來的市之助引到前往T鎮的辨慶土堤上加以殺害。然後再叫出美奈子,走到同一個地點時加害。<br /><br />  如果兇器是挖山芋的鐵棒,那麼,那個詐稱本家夥計的男子,來到市之助住宅的時候必定沒有帶在手上,八成是把它藏在兇案現場附近一個容易找到的地點。這種鐵棒大約有兩米長,用來行兇,自己可免身上噴到血。<br /><br />  據研判,兇手是在被害人倒地後,看準喉嚨給予強力的一戳。這當兒,兇手可能是把燈籠擱在一旁,靠它的火光來瞄準喉部的。<br /><br />    3<br /><br />  兇手無疑很熟悉生田家的情形,他知道本家的宗右衛門的妻子患肺疾臥病在床,也知道市之助夫婦一聽本家的通知便會摒棄一切趕到本家去。本家的傭人經常換,也是他所熟知的。<br /><br />  使市之助夫婦深信不疑的,是燈籠上的圓圈裡有隻鳳蝶的家紋。既然知道這是生田家家紋,那就表示不太可能是外來的人。可以說,夫婦倆一眼看到這家紋,便相信是本家差來的。兇手必定把這一點也看準。<br /><br />  還可以看出兇手是有計畫性的,例如把市之助與美奈子分別在不同時間叫出去。如果是夫婦倆在一起,便可能遭到兩人的抵抗,或者在攻擊市之助時,美奈子可能大聲呼救或逃走。把夫婦倆一個個在相隔的時間裡分別殺死,這是兇手的高明處。<br /><br />  由於兩個都死亡,因此警方無法正確判斷來人是用什麼話來把市之助引出去的。但是,倒也可以從美奈子告訴阿房的話裡懂個大概。<br /><br />  看到兇手的,有鄰居阿房和五歲的雪代。雪代還太小,能描述兇手的,就只有阿房一人了。<br /><br />  他披著一件斗篷,頭巾戴得深深的。那樣靜靜地站住,卻似乎在避著自己手上提的燈籠火花。是雪花紛飛的闇夜。阿房沒有看到那男子的臉相。<br /><br />  男子的嗓聲低沉,似乎故意壓抑著。也可以看做是有意地在掩飾原來的嗓聲。話說得極少。他那樣子,就像是從黑暗處窺望著別人。<br /><br />  兇手一直想把雪代也騙出去。只因阿房強烈主張會使感冒惡化,雪代才得倖免。否則這孩子必定也和雙親一塊被謀殺。<br /><br />  兇手似乎連五歲的女兒也不放過。他的企圖好像是要把生田市之助一家全部殺光。沒有任何失竊。警方一開始就循仇殺的方向進行偵查。<br /><br />  起初,人們認為很快地就可以宣告破案。沒有留下任何物證,兇器也未能尋獲。一連三天在冰冷的T河裡打撈,都歸徒勞。但是,兇手所留下的線索倒著實不少。<br /><br />  例如:兇手暴露了對生田家內情,包含本家與分家,都很熟悉的事實。不是外來的流浪漢。據阿房的說法,他始終戴著頭巾,面孔避著燈籠火光,這就是說,他是附近人們所認識的人。身高大約五尺六寸。這是一米七十,屬於高身材。<br /><br />  還有一個小道具──燈籠。不是普通的,而是有生田家家紋的。圓圈裡加鳳蝶,在此地只有生田家有這樣的。如果兇器是挖山芋的鐵棒,那麼這也是特殊的東西。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。<br /><br />  這樣的案子竟然陷入迷宮,真是不可思議。<br /><br />  縣警局方面也派人過來幫忙查案。所採途徑有三:其一是找燈籠出處,其二是找鐵棒下落,其三打聽通曉生田家內情,且對市之助夫婦抱有仇恨的人。<br /><br />  圓圈裡的鳳蝶家紋,這一帶只有生田家用,且是本家、分家共用。但是有這種家紋的燈籠,卻只有本家及兩家分家有。經查,本家有這種燈籠共五隻,都還在。而且無當晚使用過的痕跡。<br /><br />  五隻都蒙著一層灰塵。<br /><br />  兩個分家在不同村,它們的燈籠也都放在倉庫,亦無近日使用過的痕跡,上頭的蓋子與柄都有白色塵埃。<br /><br />  於是有了一項推測:熟悉情形的兇手,是否事先訂製了燈籠?他們調查了T鎮以及縣內一帶的燈籠商。結果毫無所獲。製造燈籠的商家,全縣內也寥寥可數。也到鄰縣去查詢,未有出品過圓圈加鳳蝶圖案的燈籠商家。至此,燈籠的線索遂告中斷。<br /><br />  其次是挖山芋的鐵棒。F村位於縣南山岳地區接連平原之處,村人們入秋後常去挖山芋出售。這一點不僅此村,幾個鄰村也都如此。換一種說法,附近幾個村裡,挖掘山芋是稀鬆平常事,故此差不多每三個農家即備有一把這樣的鐵棒。F村裡大約三十戶有,東村二十戶,西村有二十五戶有。<br /><br />  但是,這一點卻只是警方的推測罷了。這裡說推測,乃因另外說不定也還有備有鐵棒的家庭之故。這是因為此事打聽起來,備極困難。原來,村民們不太願意向調查人員說出哪一家擁有這種鐵棒。<br /><br />  只要能探聽出來,警方人員便去查詢。那些農家被警員問到,便不情願地從屋後的小屋取出鐵棒。一端像鉛筆般削成圓錐形,尖頭是磨過的。根據刑警們所查過的來說,尖頭大多有泥巴,看不到有血痕的。經過化驗,也沒有發現血痕反應的。<br /><br />  被害人鄰居阿房也供稱,來接市之助夫婦的是戴上頭巾身披斗篷的男子。而村民們一致的看法是村子裡沒有一個人有這種斗篷。<br /><br />  警方的查訪備極艱難。由於搜查、開始即把重點放在仇殺,因此盡力過濾生田市之助與美奈子的交往情形。夫婦倆之間是圓滿的。美奈子的娘家在鄰縣,十年前經媒妁之言而相親後結婚。婚前沒有跟其他男子談過戀愛,為人溫柔勤快。膚色白皙,算得上美貌,在村子裡也未聞有過任何出軌行為。<br /><br />  市之助也是個勤奮的人。忠實地守著祖傳的一公畝許田地,與四鄰也相處良好。酒是愛喝幾杯,但從不多喝,異性關係也清白。財產除了田園及住房之外,農會裡還有一百五十萬圓存款。無債。人很溫和,沒有和人打過架,不可能招怨。<br /><br />  總之,警方無法查出有任何足以使夫婦倆一起遭受悲慘命運的原因。可以說,他們是平凡而普通的農家人。<br /><br />  警方最著力於生田家本家與市之助這個分家之間的關係。在鄉間,本家與分家是血親關係,說不定內部有他人所無法窺知的糾紛亦未可知。這種例子,在世上是很常見的。<br /><br />  然而,本家的主人宗右衛門有三個子嗣,都已結婚。將來承祧的長子已經四十歲。宗右衛門雖然擁資不少,但是繼承人既已確定,分家想搶奪本家的財產,那是不可能的事。各分家之間也相處融洽。即使在此案裡本家成了問題,充其量也不過是被那謎樣的男人當做叫出市之助夫婦的藉口,與案子本身毫無關係。<br /><br />  但是,警方所搜查到的市之助夫婦的環境,到底有多少成份的真實呢?村民對搜查人員的詢問都守口如瓶。甚至應當熟悉村中的駐在警員,在辦案中心都說村子裡的各家庭所知有限。事關村民,通常都會成為傳聞,可是難聽的風風雨雨,在此村卻一點也沒有。駐本村的警員還說,每次調查什麼事,都會碰到村人們的這種牆。<br /><br />  村民都是熱心的教徒,原來,加賀、越前〔均為古地名。〕自從開祖親鸞巡錫以來,成為強固的「一向門徒」〔真宗亦稱一向宗。〕,在中世時代即屢次與欲加彈壓的領主開戰。這種來自宗教信仰的連帶感,或者命運共同體意識,似乎直到現今還支配著這一帶的村落。<br /><br />  案發當天,市之助在園裡採麥踩到傍晚。妻子美奈子因為孩子雪代感冒,一直待在家裡。下午四點,市之助前往德蓮寺,參加報恩講的最後聚會。晚餐是寺方請的。聚餐的是信徒代表共七個人。寺方則由住持野上惠海和院代真典接待。<br /><br />  惠海今年五十歲。來此寺當住持已十年以上。院代真典,來此還只有三年左右。另外有兩個小僧。住持未婚,因而每有這一類事,村子裡的女人們便到寺裡去幫忙。這一天也有五、六個女人在廚房裡張羅,美奈子是因為孩子感冒未參加。<br /><br />  寺方是很重視信徒代表的,因此這一天也煮了很多菜,住持與院代更是殷勤款待。兩人都醉了。宴畢是在八時,市之助馬上回家去了。這一切,查得再清楚,對案情也無幫助。<br /><br />  原以為可以輕易破案的警方,終於未能掌握任何線索,陷入迷宮。在署裡成立的搜查中心,在拚命五十天之後,不得不撒銷。<br /><br />    4<br /><br />  過了十三年。<br /><br />  雪代已經十八歲,住在九州的福岡。<br /><br />  由於這孩子一下子失去了雙親,本家和幾個分家都表示願意收養,可是他們也都各有眾多小孩。當然,多了一個雪代,也並不是會影響生活,不過從家庭融和方面來看,他們也都多少有一點猶豫。<br /><br />  福岡是一個分家的二媳婦娘家,做煎餅生意,是造煎餅來批發的。把煎餅做成博多〔地名,在福岡。〕戲面具的樣子,是此地名產。這個娘家除了嫁到生田家的女兒以外沒有孩子。<br /><br />  雪代受到疼愛長大。從小學而中學、高中,今年起進了女子大學。是以前的女子專科,在本地是有名的大學。雪代直到高中畢業,都年年考第一名。<br /><br />  這中間,她只回去故鄉北陸兩次,而且還是前往福岡一年後與四年後各一次,都還小。她住在本家,每次都僅住兩晚。她無法喜歡她的故鄉。<br /><br />  她也曾聽過雙親的悲劇。當時她五歲,微懂人事。雙親是如何死的,假使沒有人告訴她,少不更事的心靈裡仍然有所感。雙親不見了以後,家裡經常有眾多的叔叔伯伯們出入,也有警察在內。每個來人一看到她,都會說這孩子太可憐,她也聽到鄰居的阿房嬸告訴那些客人當晚的事。阿房嬸的話都千篇一律,還誇口說:如果不是我把她留下來,這孩子也被殺掉了。<br /><br />  從養父口裡聽到事件的正確經過,是兩年前她十六歲的時候。是雪代央他告訴她的。<br /><br />  「真稀奇,兇手終於還是沒抓到。如果那人還在,這會兒是在日本的某個地方,若無其事地過著日子吧。」<br /><br />  養父詳細說明了以後,加了這麼一句。<br /><br />  不管兇手在哪兒過著日子,雪代都不覺得有什麼憎恨。那是小時候的事,對她來說,一點實感都沒有。也許是因為和雙親一起過的日子,只剩下淡淡的記憶的緣故吧。反而那個兇手仍然在日本的某個地方活著,這才是使她覺得奇異的事。養父說,兇手是高個子,披斗篷戴頭巾,在雪夜裡提著有家紋的燈籠,分別把父親和母親接出去。聽了這些話,雪代覺得那個為父母的死亡之旅做了嚮導的高個男子,彷彿像北歐童話裡的神秘人物般地在腦海裡映現。<br /><br />  那個男子,到如今仍在日本的某個地方活著。既不知何處,也不明白他的面貌,這反而使她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惡靈。<br /><br />  那年秋間,本家的生田宗右衛門逝世,春秋七十有三。雪代不想去,可是因為養父母認為事關本家,還是應該去露露臉,只得又回了F村一趟。距上回返鄉,已過了九個年頭。<br /><br />  宗右衛門的葬儀已經做過了。雪代對故人只有模糊的記憶,無法清楚想出他的外表形貌。他的太太杉子已經死了有十年了。雪代住在養父母的女兒嫁過來的分家。她住到五歲的老家早已易手,而且也改建過了。鄰居阿房也在三年前過世。<br /><br />  好不容易地才回來一趟嘛,分家方面這麼說著,請德蓮寺為雪代的亡父母做了一場供養。雙親的靈位在這個分家的佛壇上。<br /><br />  午間兩點左右,從德蓮寺來了一位穿上黑衣、五十開外的和尚,手上還提著一隻包包。<br /><br />  「唉唉,都這麼大了。成了個好姑娘啦。就是路上碰到,也不認識呢。怪不得我們都這麼老啦。」<br /><br />  和尚一面喝茶一面定定地望著她說。這人正是德蓮寺的住持真典。<br /><br />  住持在另一個房間換穿袈裟的當兒,家裡的老人告訴雪代。<br /><br />  「妳爸爸媽媽過世時,這位真典和尚還是院代。那時候當住持的惠海,八年前就死了,後來就由這位當上住持的。」<br /><br />  聽了這話,雪代就想起來了。雙親被殺,是報恩講的第八天。那天晚上,父親和其他的人一塊,在德蓮寺吃了晚餐,八點左右回到家。據說,住持和院代都因為他是信徒代表,所以頻頻勸酒,款待得特別殷勤周到。這麼說,當時還是院代的真典和尚,便是在寺裡款待父親的人。雪代一面想著九州的養父告訴她的話,一面盯著一身金色袈裟、正在誦經的住持後腦杓。他的身材比雪代稍矮。他誦經誦得很細心,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那麼久。<br /><br />  供養畢後,住持叨擾了一頓,也喝了點酒。他似乎是不想讓雪代悲傷,絕口不提雙親的事。又過了大約四十分鐘,提著裹上袈裟的包包走了。<br /><br />  住持走後,老人和四十三歲的兒子一起對酌。<br /><br />  「真典還在當院代時,常常有有關女人的傳聞,如今年紀大了,總算也成了個不錯的老人啦。」<br /><br />  兒子不想說什麼,忽地想起雪代就在身邊,便又噤口了。老人也不再響。<br /><br />  次日,雪代和分家的媳婦一起,騎著腳踏車到柴山潟邊去玩。路是新築的縣道,河堤上的小徑已經廢了,長滿黃色的草。這裡正是雪代的雙親被慘殺的「辨慶土堤」,不過媳婦並沒有告訴她。<br /><br />  秋天的北陸地方的湖水,靜悄悄地湛著森冷的顏色。兩岸的松林間偶爾還在點綴著僅剩的紅葉,雜木林也只剩下梢部,樹隙好像寬敞了些。水邊有枯萎的蘆葦,但水影卻不動一動。<br /><br />  「啊,是德蓮寺的住持呢,在那兒走著。」<br /><br />  今年三十八歲的媳婦舉起了手指。<br /><br />  雖然是湖,不過這裡窄得像條河,對岸很近。那邊也是有路的吧。黑衣的和尚獨自個兒微俯著臉走在那兒。是昨天來誦經的真典。<br /><br />  對方沒有發現到這邊有人。水上映著移動的矮個子身影。是個烏陰的天氣,在一片黃褐的冷颼颼風景裡,和尚那孤獨的黑黝黝身影,那麼小小地移動而去。<br /><br />  看了這幕景象,雪代彷彿覺得在遙遠的過往日子裡,好像在夢境中曾經看到過同樣的情景。<br /><br />    5<br /><br />  又過了五年。<br /><br />  雪代戀愛了,也結婚了。丈夫是一名銀行職員,他的家在佐賀縣一個鄉下小鎮的一所臨濟宗的寺院。他是寺裡的老三,因而來到她這邊入贅。<br /><br />  婚後,被他帶著去過三次距福岡兩個小時火車車程的夫家。是個古老的街鎮,和新築的國道有段距離,舊路彎彎曲曲的,街道也狹長。兩邊並排著矮矮的,有格子門的屋子。屋簷下和從外頭可以望見的中庭,都是懸掛成瀑布般的細麵條。這兒是麵條的名產地。<br /><br />  在舊路急轉彎的地方,像一棵巨大銀杏旗幟般聳立著的高屋宇建築,那就是信養寺──丈夫的老家。<br /><br />  公公是住持,身材寬寬的,看上去略顯矮胖。寺裡有兩個年輕僧人,外加一個小沙彌。在附近,算是一家古老的臨濟宗佛寺。<br /><br />  長子不喜歡當和尚,在附近的一個市鎮開著一家西點製造商。公公已經六十五歲,是個開朗的好好先生。<br /><br />  本堂相當大,寺後的墓地也寬敞。寺園裡有那棵大銀杏,墓地也有小的,都停著像烏鴉的白色鳥。這裡的人都管牠叫朝鮮鴉,是一種鵲鳥。公公為誕生於北陸的雪代,談了這一帶的鄉土史和地理。<br /><br />  婚後第三年,他們又回到睽違多時的夫家,剛好寺裡在做喪事。雪代已經回來過幾次,碰上葬儀,這還是頭一遭。<br /><br />  臨濟宗的導師,裝扮莊嚴極了。頭上戴著金絲錦高帽子,身上是紫衣和也是金絲錦的袈裟,手持拂塵,坐在有貝殼嵌鑲的黑漆曲椅上。雪代遠遠地站在寺庭裡,看本堂裡正在進行的法事。<br /><br />  過了一會,住持起身,踱到靈棺前。<br /><br />  「咦,爸爸看過去好高呀。」<br /><br />  雪代向身旁的丈夫說。<br /><br />  「嗯,是因為戴著帽子吧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也從那兒望著本堂答。<br /><br />  「佛教也管它叫帽子嗎?」<br /><br />  「不錯,明治初期,從外國進來了『夏波』⑥,可是沒有恰當的詞好譯,只好借用了禪宗的詞,叫帽子。」〔⑥法語Chapeau之訛。〕<br /><br />  「懂得不少嘛。」<br /><br />  「從老爸那兒聽來的。……那一頂帽子,有十五、六公分高吧。矮個子的老爸戴上,變得又高又大了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無聲地笑了笑。<br /><br />  年老的僧人,怎麼都是矮個子呢?雪代想。那是因為她想起了七年前,到北陸鄉下的分家來誦經的德蓮寺住持真典。他雖然還不算老,身材卻是矮的。多半是從年輕時起就那樣的吧。她的眼底映現了在蕭索的秋日裡,走在柴山潟對岸的矮小個子的真典。背景是陰沉沉的天空,所以越發顯得矮小。<br /><br />  可是,不曉得怎麼緣故,雪代總覺得真典的那種身影,在更早更早以前,而且還是孩提的時代就看到過了。在柴山潟看到時,也突地感覺到的,可是那一次很模糊。也許是夢境吧?<br /><br />  如果德蓮寺的那位真典和尚也像公公那樣戴上帽子,也許看起來更高。可是德蓮寺是真宗。真宗是不戴那種帽子的。<br /><br />  第二天早上,雪代來到公公的房間。這時公公把白木的靈牌擱在桌上,旁邊是硯臺盒,正在掀著佛經的書頁。<br /><br />  「早上,附近的村子裡又有了新佛⑦,得替他取個戒名。」〔⑦日人稱死人為佛。〕<br /><br />  公公這麼說明。<br /><br />  「我幫您磨墨吧。」<br /><br />  「勞駕勞駕。」<br /><br />  不愧是一家古寺,硯臺大而漂亮。在住持想著戒名的當兒,雪代拿起了那枝好大的墨條開始磨。想是上等的硯臺吧,好像會吸住墨條似的。<br /><br />  「好啦。」<br /><br />  公公似乎想妥了,握起筆,將筆尖浸在剛剛磨好的墨汁裡頭。白木靈牌上,給寫上了好大的黑漆漆的漂亮字跡,漆樣的墨色裡,冉冉昇上了股股墨香。好像多年沒有磨過墨了,雪代覺得很稀奇。<br /><br />  「那麼是又要辦法事啦?」<br /><br />  「嗯。有病人死了,總是接連地又死人。」<br /><br />  公公好像很喜歡忙碌的樣子。<br /><br />  是一連兩天的休假,因此雪代決定和丈夫再住一晚。<br /><br />  在這樣的鄉下小鎮,根本無處可去。傍晚時分出去散步,沒多久就沒地方可走,只好回到寺裡。在進堂屋前,先到後面的墓地逛逛。過了矮牆上的門,馬上就是墓地了。天色陰暗處,在黑色墓碑邊有兩隻燈籠懸在半空中。她覺得陰森恐怖,可是丈夫在身邊,他的家又是佛寺,實在無法開口說心裡怕了,還是回去吧。而這時丈夫已經走過點上了火的燈籠前面了。<br /><br />  那兩隻燈籠吊在墓兩側的竹桿上,燈光淡淡地照出墓前的花和一些糖果等供物。是座新墳。<br /><br />  「好像剛做好的呢,所以才有供養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教雪代拜。雪代做了做合十的樣子,卻仍躲在他背後看,還是覺得不大舒服。<br /><br />  圓形的燈籠,是便宜貨,只糊著白紙。風雨來了,馬上就破了也無妨。白紙上沒有寫字,光是亮著燈火,令人聯想幽冥界。<br /><br />  「白紙糊的,看了不大好受呢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似乎也有同樣的感受,這麼說了以後又半開玩笑似地低語。<br /><br />  「老爸該在上面寫點什麼才是。光一個字,也一定不一樣的。」<br /><br />  「寫了字,也還是叫人不好受吧。」<br /><br />  雪代老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。<br /><br />  「會嗎?嗯,也許吧。那就畫家紋吧。畫上家紋,一定不壞。」<br /><br />  丈夫說著笑了笑。<br /><br />  後來,雪代忽然想到了什麼,幾乎叫出來。那是夜裡躺進床裡以後,因為久久不能入眠,便聽著丈夫輕輕的氣息想這想那。丈夫說的那句話,驀地裡在耳朵復甦過來。<br /><br />  燈籠上畫家紋……<br /><br />  五歲的時候,來接雙親的兇手,提的是畫上圓圈裡有鳳蝶的生田家家紋的圓形燈籠。據養父說,警方把本家和分家全部搜索過,他們的燈籠都未動過,數目也足。<br /><br />  但是,今晚她已經看到墓地裡吊著白紙糊的燈籠。是為了供養的,所以隨時破了也無所謂的廉價品。德蓮寺的墓地不是也可能有供養的白紙燈籠嗎?警方大概不會發覺墓地還有這種東西。<br /><br />  和這所佛寺一樣,德蓮寺也有硯臺。和尚可以在燈上畫圓圈加鳳蝶。即令畫得不高明,要騙過因本家的病人病情突變而慌張的人的眼睛,該不會是難事。<br /><br />  兇手說不定也是個矮個子的人。他披了斗篷,戴上頭巾。那種斗篷的頭巾是三角形的。如果在頭上擱上某種東西,再從上面戴上頭巾,那尖頭便會豎起來,這在鄰居阿房嬸嬸看來,便成了一個高個子的人了。正如矮個子的公公戴上金絲錦帽後,昂藏高大,判若兩人。據說那帽子有十五、六公分高,斗篷的頭巾該也有那麼高吧。遮掩住額角的部分不算,至少也有十公分以上。<br /><br />  兇案發生的那個晚上,是德蓮寺裡的報恩講最後一晚,住持小僧都因接待信徒代表,累了一整天,熟睡了。在這樣的當兒,院代偷偷地開溜,該不會有人察覺。住持惠海還喝醉了酒。<br /><br />  雪代想起了鄉下分家的老人不小心說的一句話:<br /><br />  「如今真典和尚也老了,年輕時還為了女人……」<br /><br />  這該是指他還是院代時的事吧。<br /><br />  ──就在這時,夢境裡的情景那麼突然地浮現出來,雪代被母親背著,走在一條不知是哪裡的路上。母親身邊,是一個不是父親的男子,微俯著胸前走著。那人和母親靠得緊緊的。也是晚上,有遠遠的人家燈光。是野地裡的路呢。<br /><br />  那是夢呢?還是現實裡的事?<br /><br />  據說,那地方的人們對警方人員的詢問,都沉默寡言,而且守口如瓶。挖掘山芋的鐵棒,除了警方搜查過的以外,可能另外還有人吧。<br /><br />  雪代定定地凝望著黝暗的天花板上爬著一般的粗大樑,久久、久久的。</div></body></html> in /var/www/vhosts/enjoyreadinghour.com/zh.enjoyreadinghour.com/eKatab/REST.class.php on line 799
假瘋子兇殺案

假瘋子兇殺案 線上小說閱讀

三、家紋



    1

  「有些地方絕少發生兇殺案,不過一旦發生,便多半成為無頭公案。這是因為由於信仰的關係,信徒們之間有強烈的共同防衛意識,很不容易打聽到消息。」

  以上這些話,是一位主任檢察官,在談他的經驗的回憶錄裡說的。

  ──這裡,正是這麼一個地方。

  事件在「報恩講」的最後一個晚上發生。時在元月十六日。

  「報恩講」在開祖親鸞〔開祖親鸞(一一七三─一二六二),日本佛教一派淨土真宗開祖。〕的忌日舉行。在東本願寺是陰曆十一月一日起到八日止,在西本願寺則改成陽曆,從元月九日到十六日開講,因此這地方是屬於西本願寺系統的。

  附近有親鸞往北陸路巡錫之際逗留過的極具紀念意義的「吉崎御坊」。距離這吉崎東北方大約三里處有F村。不遠處還有起自吉崎的「柴山潟」──是一個細長的湖。注入此湖的T河,從山谿出到平原的地方,即有F村。

  元月十六日,此地仍屬嚴冬時節。

  從事農耕的生田市之助,從村子裡的德蓮寺回到家,是在晚間八點半前後。報恩講的最後一晚,村子裡的主要人物都會聚在一塊飲宴一番。市之助回來時,已經有幾分醉意了。

  市之助今年四十一歲。妻子美奈子還只三十年華,膝下有個五歲的獨女雪代。這時,美奈子躺在火爐邊的棉被裡,抱著女兒睡。

  「你回來啦。」

  看到丈夫市之助回來,美奈子睜開眼睛說。

  「雪代的感冒怎樣了?」

  市之助望了望女兒。

  「你出去後,請安西先生打了一針,可是燒好像還沒有完全退。」

  「幾度?」

  「大約三十七度。」

  市之助默默地踱到廚房喝水。

  「晚飯呢?吃過了嗎?」

  美奈子撐起了上身問。

  「在寺裡吃了,不餓。」

  「嗯。」

  美奈子又把上身放回去。孩子的感冒使人擔心。

  市之助從廚房回來,在火爐邊坐下,給漸熄的火添加了枯枝。他盤腿坐著,看熊熊燃起的火光。他開始吸菸,好像在想著什麼,也似乎茫茫然無所思。

  「早點歇吧。」

  美奈子動了動枕頭上的臉說。

  「嗯。」

  市之助依然楞楞的。

  孩子忽然哭起來了。美奈子哄了一下,馬上便又睡著了。

  「你還不睡嗎?」

  美奈子又向仍然不肯從火爐邊起身的市之助說。火光映得他滿臉發紅。

  市之助好不容易才起身,是在過了約莫二十分鐘以後。他扒攏了火炭,收拾好火,這才解下了腰帶。今晚因為寺裡有聚會,所以他穿著外出衣服。當他躺進把孩子夾在中間的另一床棉被裡的時候,時鐘響了九點。這一帶雖然有十四、五戶人家聚在一塊,可是天晚後馬上就像深夜了。

  市之助開始打鼾不久,被美奈子搖醒。

  「幹嗎?」

  他睜開了紅紅的眼睛。

  「外面有人在敲門呢。」

  市之助想聽聽,可是敲門聲停了。

  「這個時候,是幹嘛的呢?」

  抬起頭一看,掛鐘上指著九時四十五分。就在這時候,拳頭敲擊門板的聲音揚起。

  「晚安,生田先生。」

  是男人嗓聲。

  「是哪一位啊?」

  市之助撐起上身問。

  「是從本家那邊來的。請開門。」

  「什麼,本家?」

  市之助起來了。

  「本家」也就是老家,在村子北東約二里的T鎮。在這一帶,生田家算得上是個舊家,「本家」在T鎮經營農機與肥料的商店,從本家分爨出來的「分家」有七處,市之助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本家目前的主人名叫宗右衛門,與市之助是四代前同一個祖先,算是遠房堂兄弟。在「分家」來說,本家的事是最重要的。

  市之助聽到是本家差來的人,馬上就從床裡爬起來,是因為本家主人宗右衛門的妻子杉子因肺疾臥病已多時的緣故。最近以來,病況有增無減。聽到深夜來人,市之助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杉子的病。

  市之助推開了大門,因為是農家,所以既無門燈,也未裝外燈,只有屋裡的昏黃燈光照到門口。那兒站著一個戴上頭巾,身披斗篷,提一盞燈籠的男子。首先映入市之助眼裡的是那隻圓形的手提燈籠上的「紋章」(圖案)。圓圈裡一隻鳳蝶,那是他們生田家的家紋。

  市之助想著對方的面孔,可是他好像很客氣似地。把三角形的頭巾深深地戴在額上,還似乎有意地避著燈籠的光。

  「我就是市之助,你是從本家來的?」

  市之助問。

  「是。老闆請您馬上過去一趟,差我來接的。是因為太太病況不怎麼好。」

  果然是他,市之助想。

  「那,情形怎樣?」

  「剛剛吐了不少血。醫生一直在打針。」

  「明白了。還有你,是在本家幹活的?」

  「是。大約半個月前才被僱的。」

  本家在T鎮做農具與肥料的生意,規模不小,夥計經常都有五、六個人。老資格的還好,新進的,流動性相當大。市之助以為這人也是其中之一。

  「外面冷,進來等等吧,我準備一下。」

  「不用的,我在這裡等就好。」

  外面漆闇裡雪花紛飛。市之助覺得既是這種場合,也就不再勉強,連忙準備。美奈子聽著外面的交談,這時也起來了。

  「妳已經聽到了。是本家的老嫂子吐血。」

  市之助把剛脫下不久的外出衣服再次穿上。

  「嫂嫂幾歲了?」

  「記得今年是五十七啦。」

  「還這麼年輕的,真希望她快好起來。」

  美奈子幫著丈夫更衣說。

  「今晚說不定趕不回來了。」

  出門時,市之助這麼說。

  「知道了。如果病況不樂觀,等天亮後我也趕過去看看。可是雪代還在發燒,不太好辦。」

  「還是看著雪代吧。老年人過世,是無可如何的事。如果因此使孩子嚴重起來,那就麻煩。明天再看看情形吧。」

  市之助關照了門戶後出到外頭。披斗篷提著燈籠的男子,仍然站在原來的地方。

  美奈子出到門外,提畫有生田家家紋燈籠的男子,戴著頭巾微微低了一下頭。兩個男人在闔夜裡,從窄路走過去。橘紅色燈光搖曳著漸漸變小。目送著的美奈子臉上,雪花飄落下來。

  是森冷的晚上,美奈子顫抖著肩膀,關上了門,掛上了栓。在火爐上烤了烤手,然後脫衣縮進棉被裡,小孩一直在酣睡。

  美奈子想著本家的杉子。萬一她真死了,宗右衛門會續弦嗎?還只六十歲,不算多麼老。不過四十歲的老大以下有三個兒子,都娶了媳婦,也都有孫子了。本家有一大把財產,想娶一門續弦太太,該不會是難事。可是,這位續弦太太恐怕不會太好過吧。──美奈子想著想著,不久也被孩子的安詳氣息感染著,眼皮就重起來了。

    2

  美奈子被第二次敲門聲吵醒,是在市之助走後正落入迷迷糊糊的當口。掛鐘指著十一點半。

  「晚安,晚安。」

  在敲門聲中有低低的嗓聲。似曾相識,的確是剛剛才把丈夫接走的人。

  美奈子迅速地披上了衣服,穿上木屐,取下門栓。她在黑暗裡看到的是圓形燈籠上的本家家紋,和避著燈光的戴頭巾披斗篷男子。

  「又來了。」

  那人還是深深地戴著頭巾,低低頭說。

  「嗯?」

  「太太的病況有變化了。所以府上的先生要我馬上過來接您。」

  男子的話低低的。

  「是這樣哦。」

  不算意外,可是美奈子的胸臆裡還是起了一陣騷亂。

  「有那麼嚴重嗎?」

  「是。好像很不好。」

  丈夫臨走時說的是天亮後再看看情形吧。想必是他到了那邊以後,才知道杉子的病況比預料中更危險。要她馬上趕過去,是為了讓她也見老人這最後一眼吧。美奈子要來人進來等她準備。

  「不,我在這裡就好。」

  那人在又冷又暗的外頭不肯動,不過馬上又從美奈子背後叫住:

  「太太。您先生要您把孩子也一塊帶過去。」

  「孩子也帶過去。」

  丈夫知道孩子正在發燒的。因此當然也曉得在這麼寒冷的晚上,不可能把孩子帶到二里遠的本家,美奈子想。是想讓孩子也見見杉子最後一眼吧,可是萬一孩子的感冒更嚴重起來,那可怎麼辦?她心裡有了一絲抵抗。

  美奈子準備好了以後看了一眼棉被裡的孩子。五歲的雪代,因發燒而紅著臉。

  「孩子因為感冒發燒,恐怕不能帶過去。」

  美奈子向斗篷男子說,對方便轉告丈夫的話:

  「您先生的意思是多穿幾件衣服,務必帶來。」

  美奈子不知如何是好。該順從丈夫的話呢?抑在家留下來,以防感冒惡化?如果要把孩子留下,那就得託鄰居庄作夫婦照顧。美奈子於是請對方稍候,過去鄰居敲門。披斗篷的男子提著燈籠,不發一言地看著她。

  鄰居庄作的老婆阿房出來應門。雪代平時是常受到阿房疼愛的。美奈子說:

  「真對不起啦,阿房姐。我這邊來了本家的人,說是嫂嫂病況危險,要我趕過去。」

  「是本家的杉子嫂嫂嗎?」

  阿房說著,把盯在美奈子臉上的眼光轉到她後面的斗篷男子。

  「早先,這位先生已經來過,把我先生接到本家去了。現在又要我和雪代也過去,所以我猜嫂嫂的病一定很嚴重。本來也想背著孩子去,可是雪代正在發燒,真不曉得怎麼辦好。」

  「把小阿雪也帶過去?」阿房馬上開口說:「那怎麼行。今兒晚上,冷成這個樣子,兩里路頭,可不近哪,發燒的孩子怎受得了。我看,還是妳自己去,小阿雪就讓我來幫妳帶好啦。」

  「這真……」

  「沒關係的。我會陪她睡。萬一醒過來,有我在身邊就不會哭的。」

  這時,斗篷男子插了一口。

  「這邊的先生吩咐要把小孩也帶過去。」

  是低沉的,像是自語的嗓聲。

  「說歸說,我看還是不妥當。」

  阿房的嗓門提高了不少。然後又加了一句:

  「這麼個晚上,想要小阿雪的命啊?」

  男子似乎不服氣,卻也不響了。

  從屋裡傳出了哭聲。

  「看,醒啦。」

  好心的阿房,和美奈子一塊進去。

  阿房在雪代枕邊蹲下,摸摸她的頭說:

  「小阿雪乖。媽媽有事要出去一下,嬸嬸來陪陪妳吧。小阿雪好乖。」

  「對。媽媽很快就回來的。小阿雪乖乖地跟嬸嬸在家裡睡覺吧。」

  孩子看到母親已換好衣服,也就不敢再撒嬌,但還是有些不依的樣子。

  「小阿雪真乖。咱們就來跟媽媽說拜拜吧。」

  阿房摸了摸雪代的額角,說燒退了不少啦,這才用一件棉襖把她裹住抱起來。

  「這麼冷,咱們不出去送媽媽啦。就在這裡拜拜吧。」

  阿房抱著雪代在門口站住。

  「好吧,雪代,媽媽很快就回來,妳要乖乖等哦。媽媽會買糖回來。如果不乖,再發燒了,安西先生就會再來打針的。」

  美奈子摸摸孩子的額角和頭髮。提著燈籠的男子還是一樣地站在那裡,不動一動。

  「阿房姐,那就拜託妳了。」

  美奈子低了低頭。斗篷的男子從頭巾下看著雪代,有點不情願的樣子。好像沒把孩子也帶走,使他有些不高興。他沒有向阿房招呼就背過了身子。

  美奈子跟在男子後頭,從黑漆漆的路上走去。是和市之助一樣的方向。被阿房抱在懷裡的雪代,一直地盯著飄浮在黑漆一團裡的燈籠火光。那也是孩子最後一次看母親。……

  第二天七點左右,市之助與美奈子的屍首,被發現躺在俗稱「辨慶土堤」的河堤小徑上。夫婦倆相隔一段距離,都渾身血漬,厥狀至慘。

  T鎮的警署據報前來檢查,兩人都在肚腹上被深深地插了一刀。而致命傷則是喉嚨的圓形戳傷,看來好像是同一把兇器造成的。

  「辨慶土堤」是從F村出到T鎮的捷徑,相傳從前義經〔義經為源義經(一一五九──一一八九),日本古代武士、歷史名人,辨慶為其麾下猛將。〕主從倆曾從此堤走過,所以被取了這麼一個名稱。土堤下去就是T河,對面松林的相反方向有柴山潟。「安宅關」遺跡離此不遠。

  關於兇器,警方起初認為好像是古代的第一類東西,後來判斷為挖山芋的鐵棒。這種鐵棒,一頭是尖的,而且磨過。夫婦倆的傷口都呈圓形,把鐵棒尖頭伸入,剛好與肚腹與咽喉部的傷口脗合。

  警方開始搜查,不用說,T鎮的本家生田宗右衛門方面表示根本沒有派那樣的人到市之助家去。那天晚上,六個夥計全部在家。杉子雖然仍然臥病在床,病況卻並沒有變化。把市之助接出來的人,是偽稱本家夥計的。

  這種行兇手法,實在太殘忍。首先,把剛從德蓮寺的報恩講回到家的市之助叫出去,不久又引出其妻美奈子。那個披上斗篷的男子就是兇手,這一點應該錯不了。他把第一個叫出來的市之助引到前往T鎮的辨慶土堤上加以殺害。然後再叫出美奈子,走到同一個地點時加害。

  如果兇器是挖山芋的鐵棒,那麼,那個詐稱本家夥計的男子,來到市之助住宅的時候必定沒有帶在手上,八成是把它藏在兇案現場附近一個容易找到的地點。這種鐵棒大約有兩米長,用來行兇,自己可免身上噴到血。

  據研判,兇手是在被害人倒地後,看準喉嚨給予強力的一戳。這當兒,兇手可能是把燈籠擱在一旁,靠它的火光來瞄準喉部的。

    3

  兇手無疑很熟悉生田家的情形,他知道本家的宗右衛門的妻子患肺疾臥病在床,也知道市之助夫婦一聽本家的通知便會摒棄一切趕到本家去。本家的傭人經常換,也是他所熟知的。

  使市之助夫婦深信不疑的,是燈籠上的圓圈裡有隻鳳蝶的家紋。既然知道這是生田家家紋,那就表示不太可能是外來的人。可以說,夫婦倆一眼看到這家紋,便相信是本家差來的。兇手必定把這一點也看準。

  還可以看出兇手是有計畫性的,例如把市之助與美奈子分別在不同時間叫出去。如果是夫婦倆在一起,便可能遭到兩人的抵抗,或者在攻擊市之助時,美奈子可能大聲呼救或逃走。把夫婦倆一個個在相隔的時間裡分別殺死,這是兇手的高明處。

  由於兩個都死亡,因此警方無法正確判斷來人是用什麼話來把市之助引出去的。但是,倒也可以從美奈子告訴阿房的話裡懂個大概。

  看到兇手的,有鄰居阿房和五歲的雪代。雪代還太小,能描述兇手的,就只有阿房一人了。

  他披著一件斗篷,頭巾戴得深深的。那樣靜靜地站住,卻似乎在避著自己手上提的燈籠火花。是雪花紛飛的闇夜。阿房沒有看到那男子的臉相。

  男子的嗓聲低沉,似乎故意壓抑著。也可以看做是有意地在掩飾原來的嗓聲。話說得極少。他那樣子,就像是從黑暗處窺望著別人。

  兇手一直想把雪代也騙出去。只因阿房強烈主張會使感冒惡化,雪代才得倖免。否則這孩子必定也和雙親一塊被謀殺。

  兇手似乎連五歲的女兒也不放過。他的企圖好像是要把生田市之助一家全部殺光。沒有任何失竊。警方一開始就循仇殺的方向進行偵查。

  起初,人們認為很快地就可以宣告破案。沒有留下任何物證,兇器也未能尋獲。一連三天在冰冷的T河裡打撈,都歸徒勞。但是,兇手所留下的線索倒著實不少。

  例如:兇手暴露了對生田家內情,包含本家與分家,都很熟悉的事實。不是外來的流浪漢。據阿房的說法,他始終戴著頭巾,面孔避著燈籠火光,這就是說,他是附近人們所認識的人。身高大約五尺六寸。這是一米七十,屬於高身材。

  還有一個小道具──燈籠。不是普通的,而是有生田家家紋的。圓圈裡加鳳蝶,在此地只有生田家有這樣的。如果兇器是挖山芋的鐵棒,那麼這也是特殊的東西。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。

  這樣的案子竟然陷入迷宮,真是不可思議。

  縣警局方面也派人過來幫忙查案。所採途徑有三:其一是找燈籠出處,其二是找鐵棒下落,其三打聽通曉生田家內情,且對市之助夫婦抱有仇恨的人。

  圓圈裡的鳳蝶家紋,這一帶只有生田家用,且是本家、分家共用。但是有這種家紋的燈籠,卻只有本家及兩家分家有。經查,本家有這種燈籠共五隻,都還在。而且無當晚使用過的痕跡。

  五隻都蒙著一層灰塵。

  兩個分家在不同村,它們的燈籠也都放在倉庫,亦無近日使用過的痕跡,上頭的蓋子與柄都有白色塵埃。

  於是有了一項推測:熟悉情形的兇手,是否事先訂製了燈籠?他們調查了T鎮以及縣內一帶的燈籠商。結果毫無所獲。製造燈籠的商家,全縣內也寥寥可數。也到鄰縣去查詢,未有出品過圓圈加鳳蝶圖案的燈籠商家。至此,燈籠的線索遂告中斷。

  其次是挖山芋的鐵棒。F村位於縣南山岳地區接連平原之處,村人們入秋後常去挖山芋出售。這一點不僅此村,幾個鄰村也都如此。換一種說法,附近幾個村裡,挖掘山芋是稀鬆平常事,故此差不多每三個農家即備有一把這樣的鐵棒。F村裡大約三十戶有,東村二十戶,西村有二十五戶有。

  但是,這一點卻只是警方的推測罷了。這裡說推測,乃因另外說不定也還有備有鐵棒的家庭之故。這是因為此事打聽起來,備極困難。原來,村民們不太願意向調查人員說出哪一家擁有這種鐵棒。

  只要能探聽出來,警方人員便去查詢。那些農家被警員問到,便不情願地從屋後的小屋取出鐵棒。一端像鉛筆般削成圓錐形,尖頭是磨過的。根據刑警們所查過的來說,尖頭大多有泥巴,看不到有血痕的。經過化驗,也沒有發現血痕反應的。

  被害人鄰居阿房也供稱,來接市之助夫婦的是戴上頭巾身披斗篷的男子。而村民們一致的看法是村子裡沒有一個人有這種斗篷。

  警方的查訪備極艱難。由於搜查、開始即把重點放在仇殺,因此盡力過濾生田市之助與美奈子的交往情形。夫婦倆之間是圓滿的。美奈子的娘家在鄰縣,十年前經媒妁之言而相親後結婚。婚前沒有跟其他男子談過戀愛,為人溫柔勤快。膚色白皙,算得上美貌,在村子裡也未聞有過任何出軌行為。

  市之助也是個勤奮的人。忠實地守著祖傳的一公畝許田地,與四鄰也相處良好。酒是愛喝幾杯,但從不多喝,異性關係也清白。財產除了田園及住房之外,農會裡還有一百五十萬圓存款。無債。人很溫和,沒有和人打過架,不可能招怨。

  總之,警方無法查出有任何足以使夫婦倆一起遭受悲慘命運的原因。可以說,他們是平凡而普通的農家人。

  警方最著力於生田家本家與市之助這個分家之間的關係。在鄉間,本家與分家是血親關係,說不定內部有他人所無法窺知的糾紛亦未可知。這種例子,在世上是很常見的。

  然而,本家的主人宗右衛門有三個子嗣,都已結婚。將來承祧的長子已經四十歲。宗右衛門雖然擁資不少,但是繼承人既已確定,分家想搶奪本家的財產,那是不可能的事。各分家之間也相處融洽。即使在此案裡本家成了問題,充其量也不過是被那謎樣的男人當做叫出市之助夫婦的藉口,與案子本身毫無關係。

  但是,警方所搜查到的市之助夫婦的環境,到底有多少成份的真實呢?村民對搜查人員的詢問都守口如瓶。甚至應當熟悉村中的駐在警員,在辦案中心都說村子裡的各家庭所知有限。事關村民,通常都會成為傳聞,可是難聽的風風雨雨,在此村卻一點也沒有。駐本村的警員還說,每次調查什麼事,都會碰到村人們的這種牆。

  村民都是熱心的教徒,原來,加賀、越前〔均為古地名。〕自從開祖親鸞巡錫以來,成為強固的「一向門徒」〔真宗亦稱一向宗。〕,在中世時代即屢次與欲加彈壓的領主開戰。這種來自宗教信仰的連帶感,或者命運共同體意識,似乎直到現今還支配著這一帶的村落。

  案發當天,市之助在園裡採麥踩到傍晚。妻子美奈子因為孩子雪代感冒,一直待在家裡。下午四點,市之助前往德蓮寺,參加報恩講的最後聚會。晚餐是寺方請的。聚餐的是信徒代表共七個人。寺方則由住持野上惠海和院代真典接待。

  惠海今年五十歲。來此寺當住持已十年以上。院代真典,來此還只有三年左右。另外有兩個小僧。住持未婚,因而每有這一類事,村子裡的女人們便到寺裡去幫忙。這一天也有五、六個女人在廚房裡張羅,美奈子是因為孩子感冒未參加。

  寺方是很重視信徒代表的,因此這一天也煮了很多菜,住持與院代更是殷勤款待。兩人都醉了。宴畢是在八時,市之助馬上回家去了。這一切,查得再清楚,對案情也無幫助。

  原以為可以輕易破案的警方,終於未能掌握任何線索,陷入迷宮。在署裡成立的搜查中心,在拚命五十天之後,不得不撒銷。

    4

  過了十三年。

  雪代已經十八歲,住在九州的福岡。

  由於這孩子一下子失去了雙親,本家和幾個分家都表示願意收養,可是他們也都各有眾多小孩。當然,多了一個雪代,也並不是會影響生活,不過從家庭融和方面來看,他們也都多少有一點猶豫。

  福岡是一個分家的二媳婦娘家,做煎餅生意,是造煎餅來批發的。把煎餅做成博多〔地名,在福岡。〕戲面具的樣子,是此地名產。這個娘家除了嫁到生田家的女兒以外沒有孩子。

  雪代受到疼愛長大。從小學而中學、高中,今年起進了女子大學。是以前的女子專科,在本地是有名的大學。雪代直到高中畢業,都年年考第一名。

  這中間,她只回去故鄉北陸兩次,而且還是前往福岡一年後與四年後各一次,都還小。她住在本家,每次都僅住兩晚。她無法喜歡她的故鄉。

  她也曾聽過雙親的悲劇。當時她五歲,微懂人事。雙親是如何死的,假使沒有人告訴她,少不更事的心靈裡仍然有所感。雙親不見了以後,家裡經常有眾多的叔叔伯伯們出入,也有警察在內。每個來人一看到她,都會說這孩子太可憐,她也聽到鄰居的阿房嬸告訴那些客人當晚的事。阿房嬸的話都千篇一律,還誇口說:如果不是我把她留下來,這孩子也被殺掉了。

  從養父口裡聽到事件的正確經過,是兩年前她十六歲的時候。是雪代央他告訴她的。

  「真稀奇,兇手終於還是沒抓到。如果那人還在,這會兒是在日本的某個地方,若無其事地過著日子吧。」

  養父詳細說明了以後,加了這麼一句。

  不管兇手在哪兒過著日子,雪代都不覺得有什麼憎恨。那是小時候的事,對她來說,一點實感都沒有。也許是因為和雙親一起過的日子,只剩下淡淡的記憶的緣故吧。反而那個兇手仍然在日本的某個地方活著,這才是使她覺得奇異的事。養父說,兇手是高個子,披斗篷戴頭巾,在雪夜裡提著有家紋的燈籠,分別把父親和母親接出去。聽了這些話,雪代覺得那個為父母的死亡之旅做了嚮導的高個男子,彷彿像北歐童話裡的神秘人物般地在腦海裡映現。

  那個男子,到如今仍在日本的某個地方活著。既不知何處,也不明白他的面貌,這反而使她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惡靈。

  那年秋間,本家的生田宗右衛門逝世,春秋七十有三。雪代不想去,可是因為養父母認為事關本家,還是應該去露露臉,只得又回了F村一趟。距上回返鄉,已過了九個年頭。

  宗右衛門的葬儀已經做過了。雪代對故人只有模糊的記憶,無法清楚想出他的外表形貌。他的太太杉子已經死了有十年了。雪代住在養父母的女兒嫁過來的分家。她住到五歲的老家早已易手,而且也改建過了。鄰居阿房也在三年前過世。

  好不容易地才回來一趟嘛,分家方面這麼說著,請德蓮寺為雪代的亡父母做了一場供養。雙親的靈位在這個分家的佛壇上。

  午間兩點左右,從德蓮寺來了一位穿上黑衣、五十開外的和尚,手上還提著一隻包包。

  「唉唉,都這麼大了。成了個好姑娘啦。就是路上碰到,也不認識呢。怪不得我們都這麼老啦。」

  和尚一面喝茶一面定定地望著她說。這人正是德蓮寺的住持真典。

  住持在另一個房間換穿袈裟的當兒,家裡的老人告訴雪代。

  「妳爸爸媽媽過世時,這位真典和尚還是院代。那時候當住持的惠海,八年前就死了,後來就由這位當上住持的。」

  聽了這話,雪代就想起來了。雙親被殺,是報恩講的第八天。那天晚上,父親和其他的人一塊,在德蓮寺吃了晚餐,八點左右回到家。據說,住持和院代都因為他是信徒代表,所以頻頻勸酒,款待得特別殷勤周到。這麼說,當時還是院代的真典和尚,便是在寺裡款待父親的人。雪代一面想著九州的養父告訴她的話,一面盯著一身金色袈裟、正在誦經的住持後腦杓。他的身材比雪代稍矮。他誦經誦得很細心,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那麼久。

  供養畢後,住持叨擾了一頓,也喝了點酒。他似乎是不想讓雪代悲傷,絕口不提雙親的事。又過了大約四十分鐘,提著裹上袈裟的包包走了。

  住持走後,老人和四十三歲的兒子一起對酌。

  「真典還在當院代時,常常有有關女人的傳聞,如今年紀大了,總算也成了個不錯的老人啦。」

  兒子不想說什麼,忽地想起雪代就在身邊,便又噤口了。老人也不再響。

  次日,雪代和分家的媳婦一起,騎著腳踏車到柴山潟邊去玩。路是新築的縣道,河堤上的小徑已經廢了,長滿黃色的草。這裡正是雪代的雙親被慘殺的「辨慶土堤」,不過媳婦並沒有告訴她。

  秋天的北陸地方的湖水,靜悄悄地湛著森冷的顏色。兩岸的松林間偶爾還在點綴著僅剩的紅葉,雜木林也只剩下梢部,樹隙好像寬敞了些。水邊有枯萎的蘆葦,但水影卻不動一動。

  「啊,是德蓮寺的住持呢,在那兒走著。」

  今年三十八歲的媳婦舉起了手指。

  雖然是湖,不過這裡窄得像條河,對岸很近。那邊也是有路的吧。黑衣的和尚獨自個兒微俯著臉走在那兒。是昨天來誦經的真典。

  對方沒有發現到這邊有人。水上映著移動的矮個子身影。是個烏陰的天氣,在一片黃褐的冷颼颼風景裡,和尚那孤獨的黑黝黝身影,那麼小小地移動而去。

  看了這幕景象,雪代彷彿覺得在遙遠的過往日子裡,好像在夢境中曾經看到過同樣的情景。

    5

  又過了五年。

  雪代戀愛了,也結婚了。丈夫是一名銀行職員,他的家在佐賀縣一個鄉下小鎮的一所臨濟宗的寺院。他是寺裡的老三,因而來到她這邊入贅。

  婚後,被他帶著去過三次距福岡兩個小時火車車程的夫家。是個古老的街鎮,和新築的國道有段距離,舊路彎彎曲曲的,街道也狹長。兩邊並排著矮矮的,有格子門的屋子。屋簷下和從外頭可以望見的中庭,都是懸掛成瀑布般的細麵條。這兒是麵條的名產地。

  在舊路急轉彎的地方,像一棵巨大銀杏旗幟般聳立著的高屋宇建築,那就是信養寺──丈夫的老家。

  公公是住持,身材寬寬的,看上去略顯矮胖。寺裡有兩個年輕僧人,外加一個小沙彌。在附近,算是一家古老的臨濟宗佛寺。

  長子不喜歡當和尚,在附近的一個市鎮開著一家西點製造商。公公已經六十五歲,是個開朗的好好先生。

  本堂相當大,寺後的墓地也寬敞。寺園裡有那棵大銀杏,墓地也有小的,都停著像烏鴉的白色鳥。這裡的人都管牠叫朝鮮鴉,是一種鵲鳥。公公為誕生於北陸的雪代,談了這一帶的鄉土史和地理。

  婚後第三年,他們又回到睽違多時的夫家,剛好寺裡在做喪事。雪代已經回來過幾次,碰上葬儀,這還是頭一遭。

  臨濟宗的導師,裝扮莊嚴極了。頭上戴著金絲錦高帽子,身上是紫衣和也是金絲錦的袈裟,手持拂塵,坐在有貝殼嵌鑲的黑漆曲椅上。雪代遠遠地站在寺庭裡,看本堂裡正在進行的法事。

  過了一會,住持起身,踱到靈棺前。

  「咦,爸爸看過去好高呀。」

  雪代向身旁的丈夫說。

  「嗯,是因為戴著帽子吧。」

  丈夫也從那兒望著本堂答。

  「佛教也管它叫帽子嗎?」

  「不錯,明治初期,從外國進來了『夏波』⑥,可是沒有恰當的詞好譯,只好借用了禪宗的詞,叫帽子。」〔⑥法語Chapeau之訛。〕

  「懂得不少嘛。」

  「從老爸那兒聽來的。……那一頂帽子,有十五、六公分高吧。矮個子的老爸戴上,變得又高又大了。」

  丈夫無聲地笑了笑。

  年老的僧人,怎麼都是矮個子呢?雪代想。那是因為她想起了七年前,到北陸鄉下的分家來誦經的德蓮寺住持真典。他雖然還不算老,身材卻是矮的。多半是從年輕時起就那樣的吧。她的眼底映現了在蕭索的秋日裡,走在柴山潟對岸的矮小個子的真典。背景是陰沉沉的天空,所以越發顯得矮小。

  可是,不曉得怎麼緣故,雪代總覺得真典的那種身影,在更早更早以前,而且還是孩提的時代就看到過了。在柴山潟看到時,也突地感覺到的,可是那一次很模糊。也許是夢境吧?

  如果德蓮寺的那位真典和尚也像公公那樣戴上帽子,也許看起來更高。可是德蓮寺是真宗。真宗是不戴那種帽子的。

  第二天早上,雪代來到公公的房間。這時公公把白木的靈牌擱在桌上,旁邊是硯臺盒,正在掀著佛經的書頁。

  「早上,附近的村子裡又有了新佛⑦,得替他取個戒名。」〔⑦日人稱死人為佛。〕

  公公這麼說明。

  「我幫您磨墨吧。」

  「勞駕勞駕。」

  不愧是一家古寺,硯臺大而漂亮。在住持想著戒名的當兒,雪代拿起了那枝好大的墨條開始磨。想是上等的硯臺吧,好像會吸住墨條似的。

  「好啦。」

  公公似乎想妥了,握起筆,將筆尖浸在剛剛磨好的墨汁裡頭。白木靈牌上,給寫上了好大的黑漆漆的漂亮字跡,漆樣的墨色裡,冉冉昇上了股股墨香。好像多年沒有磨過墨了,雪代覺得很稀奇。

  「那麼是又要辦法事啦?」

  「嗯。有病人死了,總是接連地又死人。」

  公公好像很喜歡忙碌的樣子。

  是一連兩天的休假,因此雪代決定和丈夫再住一晚。

  在這樣的鄉下小鎮,根本無處可去。傍晚時分出去散步,沒多久就沒地方可走,只好回到寺裡。在進堂屋前,先到後面的墓地逛逛。過了矮牆上的門,馬上就是墓地了。天色陰暗處,在黑色墓碑邊有兩隻燈籠懸在半空中。她覺得陰森恐怖,可是丈夫在身邊,他的家又是佛寺,實在無法開口說心裡怕了,還是回去吧。而這時丈夫已經走過點上了火的燈籠前面了。

  那兩隻燈籠吊在墓兩側的竹桿上,燈光淡淡地照出墓前的花和一些糖果等供物。是座新墳。

  「好像剛做好的呢,所以才有供養。」

  丈夫教雪代拜。雪代做了做合十的樣子,卻仍躲在他背後看,還是覺得不大舒服。

  圓形的燈籠,是便宜貨,只糊著白紙。風雨來了,馬上就破了也無妨。白紙上沒有寫字,光是亮著燈火,令人聯想幽冥界。

  「白紙糊的,看了不大好受呢。」

  丈夫似乎也有同樣的感受,這麼說了以後又半開玩笑似地低語。

  「老爸該在上面寫點什麼才是。光一個字,也一定不一樣的。」

  「寫了字,也還是叫人不好受吧。」

  雪代老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  「會嗎?嗯,也許吧。那就畫家紋吧。畫上家紋,一定不壞。」

  丈夫說著笑了笑。

  後來,雪代忽然想到了什麼,幾乎叫出來。那是夜裡躺進床裡以後,因為久久不能入眠,便聽著丈夫輕輕的氣息想這想那。丈夫說的那句話,驀地裡在耳朵復甦過來。

  燈籠上畫家紋……

  五歲的時候,來接雙親的兇手,提的是畫上圓圈裡有鳳蝶的生田家家紋的圓形燈籠。據養父說,警方把本家和分家全部搜索過,他們的燈籠都未動過,數目也足。

  但是,今晚她已經看到墓地裡吊著白紙糊的燈籠。是為了供養的,所以隨時破了也無所謂的廉價品。德蓮寺的墓地不是也可能有供養的白紙燈籠嗎?警方大概不會發覺墓地還有這種東西。

  和這所佛寺一樣,德蓮寺也有硯臺。和尚可以在燈上畫圓圈加鳳蝶。即令畫得不高明,要騙過因本家的病人病情突變而慌張的人的眼睛,該不會是難事。

  兇手說不定也是個矮個子的人。他披了斗篷,戴上頭巾。那種斗篷的頭巾是三角形的。如果在頭上擱上某種東西,再從上面戴上頭巾,那尖頭便會豎起來,這在鄰居阿房嬸嬸看來,便成了一個高個子的人了。正如矮個子的公公戴上金絲錦帽後,昂藏高大,判若兩人。據說那帽子有十五、六公分高,斗篷的頭巾該也有那麼高吧。遮掩住額角的部分不算,至少也有十公分以上。

  兇案發生的那個晚上,是德蓮寺裡的報恩講最後一晚,住持小僧都因接待信徒代表,累了一整天,熟睡了。在這樣的當兒,院代偷偷地開溜,該不會有人察覺。住持惠海還喝醉了酒。

  雪代想起了鄉下分家的老人不小心說的一句話:

  「如今真典和尚也老了,年輕時還為了女人……」

  這該是指他還是院代時的事吧。

  ──就在這時,夢境裡的情景那麼突然地浮現出來,雪代被母親背著,走在一條不知是哪裡的路上。母親身邊,是一個不是父親的男子,微俯著胸前走著。那人和母親靠得緊緊的。也是晚上,有遠遠的人家燈光。是野地裡的路呢。

  那是夢呢?還是現實裡的事?

  據說,那地方的人們對警方人員的詢問,都沉默寡言,而且守口如瓶。挖掘山芋的鐵棒,除了警方搜查過的以外,可能另外還有人吧。

  雪代定定地凝望著黝暗的天花板上爬著一般的粗大樑,久久、久久的。

假瘋子兇殺案 -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