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is_file():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(4096): 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 <!DOCTYPE html PUBLIC "-//W3C//DTD XHTML 1.1//EN" "http://www.w3.org/TR/xhtml11/DTD/xhtml11.dtd"> <html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1999/xhtml" xml:lang="zh-TW"> <head> <title>第一章:笑傲江湖</title> <link href="stylesheet.css" type="text/css" rel="stylesheet" /> <link rel="stylesheet" type="application/vnd.adobe-page-template+xml" href="page-template.xpgt"/> </head> <body> <div> <h3>第一章:笑傲江湖</h3><br /><br />1 時代背景<br /><br /><br />  金庸十四部武俠小說之中,《笑傲江湖》,名列第二。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是金庸小說之中,唯一沒有明確歷史背景的一部,但是,只要略微細心一點,就可以肯定,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是明朝。<br /><br />  劉正風金盆洗手,廣邀群雄,節目之中,就有一項是官員來封劉正風的官:「……據湖南巡撫奏知……著實授參將之職……」<br /><br />  巡撫這個官銜,始自明朝,明初軍事初定,以朝臣巡視地方,安撫軍民,謂之巡撫。開始時,並非地方專任官員,後來才各省均置。清朝時更進一步,職權極重。《笑傲江湖》當然不是清朝之事,清朝的服飾大異,令狐冲的腦後垂有一條辮子,就不怎麼好玩,所以可以肯定是明朝的事。<br /><br />  參將,也是明朝才設置的官名,比副將還更低一級。這兩個官銜,道出了《笑傲江湖》的歷史背景是在明朝。至於是在明朝的哪一年,遍閱全書,漫不可考。通篇都是江湖上的事,而且和金庸別的小說絕無聯繫,人物全是獨立的,不在其他小說中出現。只有「獨孤九式」中有「獨孤」其名,不知這和楊過得到劍笈的那個獨孤求敗是不是有關係而已。<br /><br />  既在明朝,當年明教的一些人物或他們的後代,很可能出現一下,但作者也不提。只出現了一個被正派人物稱之為魔教的教派。<br /><br />  這個教派,本來叫「朝陽神教」,名字的氣派極大,後來經過修訂改正之後,忽然變成了「日月神教」,看起來,唸起來,比起來均甚怪,不及原來的名稱遠甚。猜想其所以改了教名,是由於「日月」為「明」,多少想和當年明教有點關係之故。<br /><br />  我一向不贊成金庸對他的作品作大幅度的修改,《笑傲江湖》改得極多,新版有許多地方,不及舊版,教名的更改,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。<br /><br /><br />2 新不如舊之一例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中新不如舊的地方相當多,最明顯的一個例子,出在天王老子向問天的身上。<br /><br />  截然不同的寫法<br /><br />  全書精采的情節,異彩紛呈,舉不勝舉,但其中最精采、最激盪人心的一段,是天王老子受正邪各派圍攻,被困在一個亭子之中,亭子的四面是曠野,亭子的外面,圍了好幾百人。當其時也,令狐冲置生死於度外,只是為了敬仰向問天的那股氣概,起了惺惺相惜之意,就大踏步地進了石亭,要和向問天同生共死<br /><br />  天王老子向問天在全書之中,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。這一段,是向問天初出場,來勢逼人,非同凡響,不枉了「天王老子」這個稱號。<br /><br />  這一段作者的佈局也極巧妙,正、邪兩種平時如同水火的力量,這時節共同對付一個人,對峙雙方力量對比懸殊,偏偏從令狐冲眼中看出來的向問天一個人,氣勢猶在數百名正邪好手之上。<br /><br />  這種場面,本來已經夠熱鬧的了,再加上一個硬出頭,連刀也沒有,卻要拔刀相助的令狐冲,看到這一段,要是還能放得下書來,真是怪事了。這一大段情節的詭異、多變、激盪、熱鬧、佈置之巧,通過情節表現人物性格之妙,實在可作小說創作的教科書。<br /><br />  然而,這麼精采的一段情節,在經過修訂之後,頗有新不如舊之感,所以舉出來作為一個例子。<br /><br />  這一段,在寫了令狐冲以獨孤九式,大展神威,向問天也對他大起惺惺相惜之意後,向問天帶了令狐冲突圍之際,新、舊作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寫法:<br /><br />  舊:<br /><br />  ……當真疾逾奔馬,一瞬之間便已在數十丈外。<br /><br />  後面數十人飛步趕來,只聽得數十個喉嚨大聲呼叫:「天王老子逃了!天王老子逃了!」向問天大怒……(中略)低頭見到令狐冲兀自噴血,不禁哼了一聲,轉身又奔。眾人又隨後追來,但誰都不敢發力狂追,和他相距越來越遠。原來向問天外號叫作「天王老子」,為人最是倨傲,一生和人動手相鬥,打敗仗是有過的,卻從來沒逃過一次,當真是寧死不屈的性格。憑他的輕功造詣,若要避開正教魔教雙方的追殺,原是易事,只是他不願避難逃遁,為敵所笑,方被困於涼亭之中。此刻為了令狐冲,這才作生平破天荒第一次的轉身而逃,心頭的煩惱已是達於極點。<br /><br />  他一面疾奔,一面盤算:「倘若只我一人,自當跟這些兔崽子拚個死活,好歹也要殺他幾十個人,出一出心中惡氣。老子自己是死是活,都管他媽的!只是這少年和我素不相識……(下略)」<br /><br />  新:<br /><br />  ……當真是疾逾奔馬,瞬息之間便已在數十丈外。<br /><br />  後面數十人飛步趕來,只聽得數十人大聲呼叫:「向問天逃了!向問天逃了!」向問天大怒……(下略)<br /><br />  向問天腳下疾奔,心頭盤算:「這少年和我素不相識……(下略)<br /><br />  讀者諸君且莫怪我抄書,抄的不多,而且非抄不可。略去部分,是新舊作相同之處。而這裏抄出來的兩段,所寫的事是一樣的:向問天帶了令狐冲突圍,其他人隨後追來。<br /><br />  任何人只要一看,就可以看到這兩個不同的寫法,孰高孰低,修訂之後的一段,只是草草,應該新舊掉過來才是,但如今,潦草、簡陋的一段,偏是修訂後的作品,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大段的性格描寫,自「原來向問天外號叫天王老子」起,到「出一出心中惡氣」全被刪去。這一段,實在是千萬不能刪的。<br /><br /><br />江湖豪傑,肝膽相照<br /><br /><br />  其時,令狐冲「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」,一則是心儀向問天的豪氣干雲,在他所見過的江湖人物之中,沒有一個及得上,而另一方面,也由於自己身遭重傷,內力全失,他為人本就瀟灑自在,生死得失,全不怎麼放在心上,心裏喜歡向問天,「糊里糊塗的在這裏送了性命便是」。反正難免一死,死得俠意豪放,自然更合令狐冲的心意。<br /><br />  但是向問天卻不知道令狐冲有這一份想法,在向問天看來,令狐冲百分之一百是路見不平、拔刀相助,而且這樣子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,向問天雖然一生闖蕩江湖,也從未遇到過,在生死關頭,忽然冒出這樣一個少年來幫助自己,自然令向問天這樣剽悍豪俠的江湖客感到熱血沸騰,豪氣更甚。不知名的少年肯為他犧牲性命,他為這個不知名的少年,作破題兒第一遭的逃遁,算得了甚麼?是以他才會帶著令狐冲逃走。<br /><br />  而這一段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的關係,從一開始起就生死相許,極之密切。這一點,對於後來情節的發展,也極重要。後來,在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,多了一個任我行。<br /><br />  任我行和向問天不同,任我行深謀遠慮,是一個梟雄,講一句現代化一點的話,任我行是一個政治人物,喜歡玩弄權術和政治手法,即使是任我行和向問天之間的關係,也不是純江湖豪傑式的肝膽相照,但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的關係卻是。沒有這一段文字,讀者心目中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的這種關係,便大大削弱了。這一段文字,強調了向問天本來絕不怕死,「是死是活,都管他媽的!」只是為了不想令狐冲也死,所以才破例逃走,儘管心中萬分不願,也還是做了。<br /><br />  整個情節是:令狐冲心儀向問天的豪氣,願意陪他一起死,向問天想到「這樣的朋友,天下到哪裏找去」,而寧願做對他來說比死更不願做的事。兩個第一次見面的人,相互之間便有這樣的激情相許,這是武俠小說中俠、義性格發揮的極致。<br /><br />  這樣精采的一段文字,竟然刪去了,真是可惜之極!<br /><br />  新作將「天王老子逃了」,改成「向問天逃了」,也大大遜色,「天王老子」的外號,在此首現。這個氣勢之大、無以復加的外號,從此在新作中就不多見了,也是可惜之極。<br /><br />  只就文字而言,「數十人飛步趕來……數十個喉嚨大聲呼叫」也比「數十人飛步趕來……數十人大聲呼叫」,重複了兩次「數十人」來得好,文字上活潑得多,儘管「數十個喉嚨大聲呼叫」仔細研究,可能有點語病,但喉嚨加上呼叫,再加上叫出來的是「天王老子逃了」,當時的情景,更加活靈活現,在文字修辭上而言,也是佳作,不像兩次重複「數十人」那樣呆板。<br /><br /><br />均是放蕩不羈之人<br /><br /><br />  小說的創作,在文字運用上,其實不必力求合乎文法情理,四平八穩。活潑多姿彩的文字,效果更好。這種文字運用的本領,本來是金庸的拿手好戲,在他的作品之中,隨處可見,替他的小說生色不小,忽然在這一段中,改變作風,當時不知是受了甚麼影響,真是百思不得其解!唯一的可能,是金庸可能不想將向問天這個人寫得太好、太英雄,所以才有這樣的改動。但是向問天始終是一個有智有勇的上上人物,為何要貶低他的地位,更是不了解之至。<br /><br />  有金庸在貶低向問天地位之想,是因為在後文,又刪去了一段和向問天有關的文字,這段文字相當長,不全文引用了,大意是說,向問天和令狐冲兩人逃入深谷之後,向問天提及圍攻他的人是七百零九人,殺了三十一人,還有六百七十八人,向問天要在三年之內,將這六百七十八人全皆殺死報仇,而令狐冲勸他算了,向問天不答應,還很生氣。<br /><br />  這一段,不但寫向問天智力過人,而且寫盡了他性格中的狠勁。更有關聯的是,後來,向問天並沒有將那六百七十八人盡皆殺死,可知他還是接受了令狐冲的勸告。當時他發狠,說「若就此要姓向的幹這個,不幹那個,那是不可能」,只是口頭上不肯接受,心中卻接受了的。這種心中服了、口中不服的情形,是人情之常,也更顯出向問天的可愛之處。<br /><br />  後來,任我行也有相類似的一段對話,若嫌重複,只刪這一段對話,還無傷大雅,至於將向問天在「眼望遠處黃土大地和青天相接之所」之際,早已數清了敵人數字這一點刪去,大是損害了向問天這個好漢的形象。<br /><br />  向問天是上上人物,讀者諸君若有不同意者,並非本人評的錯誤,實是金庸「刪改修訂」之過!<br /><br />  金庸給向問天一句評語,是「放蕩不羈」。第七七五頁,「……他二人均是放蕩不羈之人……」<br /><br />  論放蕩不羈,令狐冲的段數,比起向問天來,差得太遠。兩人被困山谷,向問天要找死屍來吃,嚇得令狐冲要裝睡,半個字也不敢說。令狐冲在這方面,顯然不如向問天。<br /><br />  放蕩不羈這四字考語,本來是和世俗成見相對的。說起來話很長,也很悶,可以不必細論。簡單地來說,凡是世俗困於某種成見,或某種由某些人提倡的道德觀念,在這個範圍之中所能做的事,某些人居然闖出了這種規範去做了,便是放蕩不羈了。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這部小說,從頭至尾,都是在寫放蕩不羈、不肯遵從世俗行動規範的人所做的事。在整部小說中,也可以看出有多少不堪的事,實際上就是在道德的幌子下進行的,在這種「道德幌子」下,人的真性情被埋沒。令狐冲衝破了這種規範,是一個可愛活潑的人物,而令狐冲是正,向問天是副。向問天比令狐冲更放蕩不羈,讀者必須明白這一點!<br /><br /><br />3 萬里獨行田伯光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全書,是對一種壓制人類真性情的約束規範的反抗,而且極成功地指出,借「道德幌子」做不堪的事,泯滅人性,這些人,好話說盡,壞事做盡,如岳不群,若左冷禪。而另一方面,令狐冲、向問天、劉正風等人,代表了人的真性情。<br /><br />  劉正風和曲洋,性情相投,琴簫唱和,在當時道德規範的代表看來,就是大逆不道。令狐冲摟了藍鳳凰的纖腰闖少林寺,岳不群便通知天下武林人物,將令狐冲開除了華山派的派籍。<br /><br />  這些事,在《笑傲江湖》中極多,讀者看了之後,可以自己決定,選擇做哪一種人。<br /><br /><br />淫賊成了特出人物<br /><br /><br />  在《笑傲江湖》一書,極其眾多的人物之中──金庸作品之中《笑傲江湖》的人物,不是最多也在前三名──有一個極其突出的人物,這個人,在《我看》中未曾提到,不是忘記了,而是想起了這個人,竟有不知如何下筆才好之苦。<br /><br />  但是這個突出的人物,還是非提不可,因為他是如此之特別!<br /><br />  這個人,姓田名伯光,外號人稱萬里獨行。<br /><br />  田伯光先生是何等樣人呢?照天門道人的定論,是:「姦淫擄掠,無惡不作的採花大盜。」(但九頁)<br /><br />  幾乎所有的武俠小說,在一寫到採花大盜之際,都有一個特點,就是對這類人物,極其不齒,是武俠小說中最壞的壞人的典型,從來也沒有一部武俠小說會對一個淫賊加意描寫,將之塑造成一個特出人物的。多是一出場就被殺了,或者作惡之後,再遭慘報,這種傳統,自《水滸傳》中好漢不好女色,打熬身體開始,不知持續了多少年,一直到《笑傲江湖》中出現了一個田伯光,才算是有了突破。<br /><br />  當然,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田伯光仍然不是一個正面人物,但至少,是一個人物。淫掠仍然是最不可赦的惡行,然而,田伯光這個淫賊、採花大盜,除了要犯不可赦的惡行之外,也有著他另外一面,有他作為一個江湖豪客的令人心折的一面。這另一面,使他不單純地是一個採花大盜,也成了江湖上的一號人物,有他自己獨特的地位。金庸寫了田伯光這樣的一個人物,突破了武俠小說中對這類人物的片面寫法,是金庸的成功之處。<br /><br />  田伯光的另一面,是江湖人物,他非常重然諾,講信用。他好色,不好色,不會去做採花大盜。好色而又做了採花的人,看到了美女,自然不肯放過。採花大盜是不講甚麼道德、法律的,唯一可以懲戒採花大盜的是利刃加頭:再採花,人頭落地。但是田伯光這個採花大盜,竟與眾(採花大盜)不同,放過了這樣一個美女。<br /><br />  這個美女,還不是普通美女,她:「清秀絕俗,容色照人,實是一個絕麗的美人。」她:「身形婀娜,被裹在一襲寬大緇衣之中,仍掩不住窈窕娉婷之態。」(一一三頁)<br /><br />  噫,這個小尼姑儀琳,才是真正的美人!<br /><br />  儀琳是小尼姑,不曾施脂粉,掃蛾眉,她的清麗和容色照人,盡然是天生的,沒有半絲人工修飾的成分在內。她是尼姑,穿的只是寬大的緇衣,這是絕大多數女人穿了,可以令男人不忍卒睹的衣服,但是儀琳穿了,卻仍然難以掩她體態之美。<br /><br />  必須肯定,儀琳的美麗,是真正的絕色。像這樣的一個絕色美女,落到採花大盜田伯光的手裏,結果應該只有一個。但由於田伯光另一面的性格,儀琳非但逃過了田伯光的侵犯,還作了田伯光的師父。<br /><br /><br />採花大盜放過絕色美女<br /><br /><br />  田伯光放棄儀琳的這一段,也就是《笑傲江湖》的主角令狐冲出場的一段。這一段,寫作方法十分特別,全部採用敘述的方法,由好幾個人的口中,敘述出當時的情形來,而又不單是敘述,在敘述之中,還夾雜著當時所發生的事,和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,聽了敘述之後,各人性格心境不同的反應,等等,真是五色繽紛,看得人眼花撩亂,眉飛色舞。<br /><br />  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之中,大段倒敘的寫法,並不多見。《笑傲江湖》中田伯光、令狐冲、儀琳三人間的糾葛是一段。《雪山飛狐》中胡一刀、苗人鳳、田歸農的糾葛是另一段。<br /><br />  妙就妙在,兩段倒敘,無一相同之處,完全是兩種寫法。有時,懷疑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中的那一大段倒敘是故意安排的:令狐冲可以不在倒敘中出場,但特此安排他在這種情形下出場,是作者自己的一種享受,寫兩段倒敘,毫不相同,這是表現作者創作才華的一種最好方式吧!<br /><br />  田伯光是為甚麼放過了儀琳的呢?這其間,有著十分曲折隱晦的寫法。<br /><br />  從表面上看來,田伯光之沒有侵犯儀琳,是因為令狐冲在從中作梗,所以未能成事。但是仔細去看原作,卻發現這一點,只是表面上的理由,內在另有原因。<br /><br />  請看儀琳自述,她落在田伯光手裏的經過:「昨日下午……我去山溪裏洗手。突然之間……被他點中了穴道……那人將我身子提起,走了幾丈,放在一個山洞之中。」(一一八頁)<br /><br />  這是儀琳落入田伯光之手的經過情形。<br /><br />  將儀琳推進了山洞之後,儀琳的三位師姐在叫她,但是身在山洞,儀琳想叫而叫不出來,這一段時間,是「隔了好一會」。<br /><br />  「隔了好一會」,是多久呢?不論多久,算是二十分鐘吧,在這「好一會」時間中,田伯光這個採花大盜,在儀琳這樣的絕色美女之旁,他幹了些甚麼事?就算他忌諱儀琳有三個師姐就在左近,不敢太公然,就算田伯光不是一個採花大盜,只是一個普通男人,在這段時間中,也難免惡向膽邊生,慾從丹田起,至少要對儀琳輕薄一番了吧。<br /><br />  但是,田伯光在這段時間(好一會),看來像是甚麼也沒有做,只是講了一句風話:「她們倘若找到這裏,我一起都捉了……」而且,講的時候,看來也不兇狠,「只是笑」。<br /><br />  接下來,儀琳的三個師姐走遠了,田伯光已沒有了顧忌,他的行動,更不合乎採花大盜的常規,他拍開了儀琳的穴道。其間,他和儀琳有一次身體接觸的機會:「……我急步外衝,沒想到他早已擋在山洞口。我一頭撞在他的胸口。」(一一八頁)<br /><br />  當儀琳一頭撞進田伯光的胸口之際,田伯光也沒有越軌行動,將她一把摟住──這種情形下,田伯光非但不像採花大盜,甚至不像一般急色男子。<br /><br />  再接下來,田伯光和儀琳談起話來,提出要求,先是稱讚儀琳「生得好看」,要儀琳「陪他睡……」。<br /><br />  請注意,田伯光是以採花大盜的身份出場的。哪有採花大盜在對方全然沒有反抗能力的情形下,向對方提出要求的?採花大盜若有一個成員會,一定要將田伯光開除會籍了。<br /><br />  再往後,田伯光「只是逼」,這裏的情形更隱晦,「逼」是如何逼法?在言語上逼?還是行動上逼?行動是有的:「伸手扯我衣裳」。<br /><br />  儀琳所穿的是「寬大的緇衣」,以田伯光的武功而論,要扯,不必半秒鐘,就可以達到目的,小尼姑必無倖理,可是拖延了又拖延,儀琳未見有失衣之危,直到令狐冲的笑聲,傳來打擾為止,可知田伯光「伸手扯衣裳」,還只是一種「逼」的方法,而不是真的行動,真要有行動,儀琳早完了。<br /><br />  看到這裏,或者有人會問:你這樣詳細研究田伯光捉到了儀琳之後的過程,是為甚麼?而且,好像還恨田伯光不採取快速行動,若有憾焉,是不是將自己代入,當作了田伯光?<br /><br />  當然不是,有趣的是,可以扯開去一筆,各位男讀者在讀到這一段時,不妨想一想,如果自己是田伯光,會怎麼樣?結果不必對任何人說,自己心裏有數就可以了。<br /><br />  扯開一點去的另一筆,也極其有趣。有一位金庸小說迷,對金庸小說中的人物,甚麼人都不羨慕,獨獨想做尹志平。尹志平在金庸筆下的人物之中,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就而問其原因,回答才叫妙,叫人想起就要笑。<br /><br />  這位朋友的回答是:因為尹志平和小龍女有過一次。一次,已經夠了,不枉一生!<br /><br />  這位朋友後來想想,實在窩囊,生氣道:「他媽的,小龍女究竟是甚麼樣子也沒見過,何以竟會入迷到這種程度……」<br /><br />  說雖然這樣說,羨慕尹志平之心,仍然不減。<br /><br />  話歸本題,詳細研究田伯光這一段時間內的行動,對他以後的行為,有重大的關係。田伯光在這段時間內,行動如此,當然是由他的心意所決定的,而從他的行動來看,從他將儀琳抱進山洞去之後,在「隔了好一會」的那段時間中,他心中,對儀琳已經產生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愛意。<br /><br />  採花大盜對女人生出愛意,聽起來,好像有點格格不入,但採花大盜也是人,再壞的人,也有感情,也會對心儀的女人產生愛意的。<br /><br />  在「隔了好一會」那段時間中,田伯光的手腳沒有甚麼行動,「光是笑」,他一定目不轉睛地盯著儀琳在看,看到儀琳這樣清麗脫俗,這樣美麗,「恰似明珠美玉,純淨無瑕」,他的心中,一定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情緒。<br /><br />  世上的確有一種這樣的美女,美麗得叫男人可以慾念全消,只想如何去呵護她,去愛她,不懷有任何目的去為她做任何事。<br /><br />  儀琳就是這樣一個美女。在作者的心目中,她是呵護的對象,在儀琳敘述經過之際,一干高手,都有忍不住想伸手拍拍她的舉動。田伯光不是甚麼仁人君子,他待儀琳也未必慾念全消,但是面對著儀琳,決計和面對著任何其他女人不同,可以肯定。<br /><br />  金庸在這裏,不但寫活了田伯光,也寫活了儀琳這個絕色的小尼姑。<br /><br />  田伯光對儀琳的愛意,在一產生之後,就一直未曾停止過,他拜儀琳為師,也是基於這一點心理因素,他明知自己絕不可能得到儀琳,儀琳也絕對不會愛他,那麼,只好用另外一種名分,來固定他和儀琳之間的關係,來取得心理上的一種滿足感。<br /><br />  書中,田伯光被不戒大師所逼、被令狐冲的言語所逼之類,只是表面的情形。不戒大師的武功雖然高,萬里獨行要逃,沒有道理逃不走。雖然令狐冲使了狡獪,但田伯光既然是採花大盜,說過了的話,老子說不算數就不算數,令狐冲又能奈他何?<br /><br />  所以,後來田伯光的行動,全是他自願的,沒有甚麼人可以強迫他。田伯光是由於對儀琳的單方面的愛戀,才會有這些行動。像田伯光這種心理,現代心理學中有專題論及。<br /><br />  同樣的情形,寫得比較明朗化一點的,是《鹿鼎記》中的美刀王胡逸之對陳圓圓的單方面戀情。<br /><br /><br />不戒給田伯光的懲罰<br /><br /><br />  在這種深刻單方面戀情的男人,有時,會故意殘害自己的身體,折磨自己,求發洩戀情不能宣洩的痛苦。美刀王胡逸之用的方法是自毀大好武林前程。田伯光在被不戒大師懲戒之後,也不想辦法解脫,寧願忍受人所不能想像的痛苦,皆是這類心理的男人一種特異的行為。這種行為,接近人的動物的原始本性。<br /><br />  要說明的是,田伯光所受的懲罰,不戒大師加在他身上的,有兩個不同的版本。<br /><br />  在舊作中,不戒大師這個行動怪誕得匪夷所思的人,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來處罰田伯光,處罰的過程,出自田伯光之口:<br /><br />  「他突然將我點倒,將我那枝袖箭刺入了我那話兒之中,又將袖箭打了個圈兒。」<br /><br />  而且還:<br /><br />  「以後我見到你,便要查察,看見這袖箭脫了出來,我給你另插兩枝,下次見到倘若又是除了,那便插上三枝。除一次,加一枝。」<br /><br />  這種處罰方法,真是怪不可言,難怪令狐冲聽了之後,忍不住「捧腹大笑」。而在經過了修訂改正之後的新作,懲罰的方法變成了這樣:<br /><br />  「他出手將我點倒,拉下我的褲子,提起刀來,就這麼喀的一下,將我那話兒砍去了半截。」<br /><br />  令狐冲的反應也變成:<br /><br />  「令狐冲一驚,『啊』的一聲,搖了搖頭,雖覺此事甚謬……」<br /><br />  兩種懲罰方式,截然不同,聽到的人,反應也大不相同。在這裏,又忍不住要說一次:「新不如舊」。《笑傲江湖》在修訂之中,改動得特別多,很不明白其中原因,也不知道金庸何以要對原來的《笑傲江湖》這樣不滿意。在未開始修訂之前,甚至曾經提及要將桃谷六仙刪去。當時一聽之下,大驚失色,以為萬萬不可,幾乎痛哭流涕,懇求保存桃谷六仙,總算金庸改了主意。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的舊版本,已成絕響,十分難以找得到來看了,如今當然只好看新版。但新版也不是不可更改的,等到再出版時,還可以改回來,成為「新新版」,其餘各部,問題不大,但是《笑傲江湖》,真要認真考慮才好。說一句笑話,不戒大師提刀砍去,竟然會有「喀」的一聲,何其堅硬乃爾?田伯光真可以說是天生異稟了!<br /><br />  田伯光的結論該怎麼去定?他是一個心理不正常的畸人,其行可誅,其情可憫,對付這種人,除了不戒大師對付他的第一個方法之外,沒有別的辦法了。第二個辦法不好,尤其是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「欲練神功,引刀自宮」,自己割了那話兒的就有岳不群、東方不敗、林平之,田伯光斷的只不過「半截」,算得了甚麼!<br /><br />  像萬里獨行田伯光這樣的人物,在武俠小說之中,絕無僅有,無法評定,只好算是另創一格的特別人物了。<br /><br /><br />4 不戒大師一家人<br /><br /><br />  不戒大師的一家人是:不戒大師、沒有姓名的啞婆婆──不戒大師之妻、恒山派女尼儀琳──不戒大師之女。<br /><br />  這一家人之古怪,當真是亂七八糟,天下少有。<br /><br />  三個人之中,儀琳自然是極其重要的角色,但不戒大師和啞婆婆這一對夫妻,卻可有可無。不提儀琳有父母,只提她從小是孤女,對儀琳並沒有多大的影響。而金庸創造了不戒大師這一對夫妻,寫來趣味盎然,形成《笑傲江湖》眾多奇峰之中的一個奇峰,奇妙無比。<br /><br /><br />一對歡喜冤家<br /><br /><br />  由於金庸始終沒有寫這三個人的真姓名,所以不戒大師姓甚麼,叫甚麼,全不可考。只知道不戒大師原來是一個屠夫,因為愛上了一個美貌尼姑,所以放下屠刀,去做和尚,方便追求尼姑。<br /><br />  不戒大師當年追求的尼姑,美貌到何等程度,可以從儀琳的身上找到一點影子,奇就奇在不戒這樣的粗人,也知道女人的醜妍,由此可知真的愛美是人的天性了,一笑。<br /><br />  不戒如何在做了和尚之後,會將美貌女尼追上手的經過,也不可考,書中全無補述。但想像起來,像不戒大師這樣粗鄙之人,自然不會月下花前,詩情畫意一番,說出來的情話,多半也不怎麼動聽,不會比田伯光「我要你陪我睡覺」好聽多少。<br /><br />  他之所以能將那美貌女尼追上手,娶了她為妻,多半是真情感動,也有可能,有一小半是用了強,自然,在追求之際,信誓旦旦,說「天下女人只愛你一個」之類,是免不了的,所以才會有後來和一個美貌少婦說幾句話,就造成夫妻失散二十年的悲劇。<br /><br />  不戒大師初出場時,身形「極胖、極高大」,年輕時不會那麼胖,高大是不會變的,相貌如何,不得而知,但也不應該太難看,不然,儀琳若有幾分像了父親,《笑傲江湖》要改寫了!<br /><br />  年輕、強壯、高大、粗獷、豪邁的一個男子,又具有極度的真情,的確是能令女子動心的,就是如此這般,屠夫出家的和尚,娶了尼姑,生下了一個女兒。<br /><br />  奇怪的是,當不戒大師婚後,仍然作和尚打扮,要不然也不會生出後文的事來。不知道那時候,美貌尼姑,儀琳的媽媽,是不是已開始蓄髮還俗?<br /><br />  (寫到這裏,忽然眼前現出一個美女而初蓄髮,一頭短髮的樣子,倒真是動人,而且十分「現代」。)<br /><br />  不戒大師夫婦離散,是因為不戒大師抱著女兒曬太陽,來了一個美貌少婦。這少婦稱讚不戒大師女兒好看,不戒大師也讚對方好看,言語衝突,打將起來,給他妻子看到,醋勁發作,認定了不戒大師是「天下第一薄倖男子,好色無饜之徒」,居然不問青紅皂白,就此別夫棄女,離家出走,從此音訊全無。<br /><br />  這位連天上也找不到、人間更成絕品的醋娘子,在離家出走之後的生涯如何,為何學了一身武功等等,皆不可考,再出現時,已經是恒山的一個「啞婆婆」了。這個女人,不但是天下第一醋娘子,而且真有性格,其狠、忍之處,人所難及。<br /><br />  她應該早知道儀琳是她的女兒,但是多少時日來,儀琳對著她訴說心事,她竟可以全然無動於衷,這股狠勁,豈是他人做得出來的?要不是有這股狠勁在支持,當年她也決不會一怒之下,就此離去。她當年離家,還決不是一時衝動。事情發生之後,不戒大師的敘述是:<br /><br />  「我轉頭跟你娘說話,她一句也不答,只是哭泣。我問她為甚麼事,她總是不睬。第二天早晨,你娘就不見了。」<br /><br />  這中間,經過了一夜的考慮,而在這一夜之中,可憐不戒大師,一定陪盡了小心,說盡了好話,可是結果一點用處也沒有,還是一走了之。<br /><br />  這女人的性格,有多可怕?她認定的原則是:「娶了妻的,再瞧女人,不可以。」(一五四七頁)<br /><br />  這句話的句法甚怪,那是因為她多年不曾說話,裝聾作啞,再開口說話,已經生澀之故。這句話的意思是:「娶了妻的便不可以再瞧女人」!乖乖,這條原則,如果一經實施,所有已婚男人,全得變成瞎子才成了!<br /><br />  這樣可怕的女人,在不戒大師的心目之中,居然:「溫柔斯文,從來不罵人,不發脾氣……天下所有最好的女人加在一起,也及不上……」情有獨鍾起來,真是沒有辦法可想。(一五五六頁)<br /><br />  這一點,令狐冲就看得很明白,他對儀琳說:「你這個媽媽,聰明美麗固然不見得,性子和順更是不必談起。」當真是彆扭至於極點了。<br /><br />  但是麻油拌韭菜,各人心裏愛,不戒大師硬是愛她,妻子不見之後,遍天下尋找,連西藏蒙古都找遍啦,只差沒有出洋到馬達加斯加去。<br /><br />  就是在尋找妻子的過程中,經過白雲庵,將儀琳留了下來,所以儀琳才會在恒山派做了小尼姑的。<br /><br />  照這個情形看來,恒山老一輩人物,定逸、定閒等,是早知道儀琳身世的,可是一直沒有提起過。儀琳自己知道不?他們父女重逢的情形如何,書中也沒有寫到。一出場,在令狐冲受傷後,被人欺負,儀琳已經和不戒大師在一起了。<br /><br />  不戒大師的妻子,後來逼令狐冲娶儀琳,用的方法,也是野蠻和不通情理,一廂情願之至。相形之下,不戒大師真是可愛,他不介意讓儀琳「作二房」,這倒真是好主意,只可惜若是這樣,令狐冲或者無所謂,任大小姐又要「愀然不樂」,所以只好委屈了儀琳,終生寂寞空門,真不知情何以堪!<br /><br />  促成不戒大師和妻子分離的直接因素,是那個美貌少婦。在新作中,這個少婦是謎一樣的人物,絕無交代。但在舊作中,這個美貌少婦,就是華山女俠寧中則,也就是令狐冲的師娘。<br /><br />  舊版中,還有一小段,寫不戒大師在不見了老婆之後,遷怒寧女俠,曾找上華山派去,準備殺人出氣,恰好看到寧中則抱著一個小女娃,小女娃又生得可愛,所以才沒有下手。而這個小女娃,就是岳靈珊。這一小段雖然著墨極少,但趣味盎然。也不知道為甚麼原因,在新作中被刪去了。<br /><br />  不戒大師和他的妻子,無以名之,只好稱之為歡喜冤家。他們兩個人歡喜冤家不打緊,卻為世上多了一個極悲苦的人出來,這個人就是他們的女兒儀琳。<br /><br /><br />最了解令狐冲的女子<br /><br /><br />  儀琳實在是一個苦人兒,很難想像還有甚麼人比她更淒苦。<br /><br />  儀琳的淒苦,不在於她從小就是在白雲庵長大,物質生活清淡,而在於她從小受白雲庵的教育,但結果,她的本性,和她所受的教育全然相反的本性爆發,愛上了性格不羈的令狐冲。<br /><br />  這場愛情,如果有結果,倒也罷了。如果儀琳有心,令狐冲有意,以令狐冲的性格而論,不會介意娶一個尼姑為妻。而儀琳在情愛的衝擊之下,也必然可以將從小所受的熏陶,拋到九霄雲外,效法當年乃母。那樣,在思想衝突過程之中,固然會有一定的痛苦,結局倒還是可以甜蜜圓滿的。<br /><br />  可是事情並不是如此,儀琳愛令狐冲,是毫無疑問的事了,她自己不說,不戒大師知女莫若父,卻是深知:「我這寶貝女兒嫁不了令狐冲,就活不成了!」<br /><br />  儀琳對令狐冲的情意之深,已經深到了人間少見的地步,這自然是由於儀琳的絕好性格而來的,儀琳極了解令狐冲,可以說是最了解令狐冲的人,了解程度在任盈盈之上,岳靈珊更是望塵莫及。<br /><br />  她祈求令狐冲「和任大小姐結成美滿良緣」,又祈求菩薩保佑令狐冲」一生一世都快快活活……一世快樂逍遙。」因為令狐冲「最喜歡快樂逍遙,無拘無束。」所以,她「但盼任大小姐將來不要管著他才好!」(一五三八頁)<br /><br />  這是一個人對異性有真正的愛情時發出的心語。她愛而不要求佔有,這是甚麼樣的胸襟。這樣的胸襟,在女人身上,可以說是不可能的。<br /><br />  儀琳是金庸筆下一個絕頂脫俗的女性,可惜她的命運是如此悲苦,青春妙齡,長伴青燈古佛,真希望她不要太長命,不然,悠悠歲月,如何捱得過去,思之也為之惻然!<br /><br />  令狐冲為甚麼一直不愛儀琳,書中說是儀琳年紀太幼小,這似乎不成理由,當然也是環境不許可,先有岳靈珊,後有任盈盈,儀琳便在令狐冲心中,沒有男女間情愛的地位了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娶岳靈珊,當然不會是美滿姻緣,娶任盈盈,美滿是美滿了,但令狐冲在娶了任盈盈之後,還真能「無拘無束」嗎?<br /><br />  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語中說:「盈盈的愛情得到圓滿,她是心滿意足的,令狐冲的自由卻又被鎖住了。」<br /><br />  由此可知,金庸自己也知道,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婚姻,對令狐冲的個性而言,也是一種約束,令狐冲能否克制自己,一直約束下去,不再任性胡鬧?只怕也是未知之數。觀乎令狐冲和藍鳳凰之間的交情,藍鳳凰曾當面叫任盈盈不要吃醋,任盈盈的回答,就十分勉強。而且,當時任盈盈也必然有吃醋的表情在。不然,藍鳳凰不會這樣說的。(一五八一頁)<br /><br />  金庸又說:「或許,只有在儀琳的片面愛情之中,他的個性才極少受到拘束。」<br /><br />  其實,令狐冲和儀琳之間的愛情,即使是雙方面的,令狐冲個性上的拘束之少,也屬必然。像儀琳這樣性格的女性,才最適合令狐冲這樣個性的男人。<br /><br />  金庸一直也覺察到了這一點,所以才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塑造了令狐冲,又塑造了儀琳。可是,又不安排他們有結果,或許,是鑑於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絕對美麗的男女結合之故。<br /><br />  儀琳,是上上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5 從梅莊看出神入化的小說技巧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中,寫到杭州西湖旁的一座莊園:梅莊。這座梅莊,在向問天和令狐冲未曾闖入之前,真可以說是世外桃源。四位莊主,梅莊四友在梅莊之中過的日子,正堪稱是神仙生活。<br /><br /><br />佈局精妙,天衣無縫<br /><br /><br />  我們看過了《笑傲江湖》之後,自然知道梅莊中發生的事。但不妨想一想,第一次看《笑傲江湖》,看到向問天和令狐冲兩人化了裝,進梅莊,千辛萬苦,找梅莊四友比劍,能猜到向問天的葫蘆之中,賣的是甚麼藥嗎?本人絕不相信有人可以猜得到。<br /><br />  因為金庸在這一大段情節上,佈局精妙之極。<br /><br />  金庸的作品,佈局、結構,一向佳妙,絕沒有一樁事突兀、單獨的發生,而都是互相之間,有著呼應牽連,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,一環扣著一環,取走了其中的任何環節,就會連結不上。<br /><br />  這一點,本來是小說寫作的技巧,大小說家,都優為之。金庸既然是大小說家,似乎不值得提。然而令人驚訝的是,金庸的所有小說,第一次發表時,都是在報紙上以連載形式發表的。<br /><br />  在報紙上用連載的形式發表小說,這是一種極其獨特的小說發表形式。在西方,恐怕沒有這種形式,在香港,這種形式卻特別盛行。<br /><br />  在報紙上用每日連載的形式發表小說,每天一千字至兩千字。這種特殊的發表形式,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寫作方法,就是小說作者並不是一口氣將作品寫出來,而是每天寫了,第二天就要見報的。到了第二天,想到昨天寫下的地方要修改,已經沒有可能,因為早已登出來了。<br /><br />  金庸寫小說的時候,情形也是如此,常有一班朋友對著他遊戲,而他在伏桌書寫時,報館的人,已等著在等他寫好,立即送到報館去付排。<br /><br />  在這樣的情形下,長篇小說的通篇結構,要像一個榫頭對準另一個一樣,由幾百個甚至幾千個榫頭連結起來,而金庸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之中,居然還能寫出結構嚴謹得天衣無縫、渾然一體的長篇小說來,寫小說的功力之深,又高人一等。<br /><br />  或許,由於創作的初期是以這種特異形式進行的,所以金庸在後來,才堅持要修訂一番。但是觀乎修訂後的結果,也只是在細節上的修改,通體結構,絕無變動之處,由此可知,當日創作之際,實在是早已有了通盤計劃的。然而,上百萬字的長篇小說,又實在不可能有一個通盤的大綱,就算早有了大綱,在創作的過程中,也一定會大大逸出大綱的範圍。金庸不知是如何控制這一點的?這種本領,如果不是屬於天生的才能,而是有訣竅的話,這種訣竅若能公諸於世,當是所有有志於小說創作者的最佳教材了。<br /><br /><br />葫蘆裏賣甚麼藥?<br /><br /><br />  標題是西湖梅莊,忽然寫到了小說創作的形式,扯得不可謂不遠。好在一直是採用閒談式的雜文形式在寫這本書,倒也沒有關係。其所以會想得那麼遠,是想到,梅莊四友這一大段情節,金庸在寫《笑傲江湖》之初,是不是就已經設想好了的呢?<br /><br />  這一大段情節,對整部《笑傲江湖》的關係之大,無出其右。而這段情節牽連的前因後果,又和其他的許多情節有關聯,難道這些情節,也是在創作開始之前,安排好的?<br /><br />  和梅莊最有關聯的情節是令狐冲幫助向問天,沒有這一段,就接不上梅莊這一段。而向問天之受圍攻,引出令狐冲仗義相助,在向問天的這方面,就牽涉到了朝陽神教內部的變故。<br /><br />  朝陽神教的內部變故,當然是早就想好了的,因為任盈盈那時已經出場,而一開始,曲洋和劉正風的交情,也已寫明了全書表面上最大的衝突,是五嶽劍派和朝陽神教之爭。照這樣看來,向問天被圍攻,令狐冲仗義出手,也不是「偶然」事件,而是作者早經精心安排的結果!<br /><br />  單從這一點,也可以看出金庸的小說寫作技巧,真的到了化境!令狐冲看來「偶然」地遇上了向問天,又看來是「一時衝動」,去拔刀相助。但所有的「偶然」、「衝動」,根本全是作者的安排。<br /><br />  有了看來全然是「偶然」的事件,才接下來,到梅莊的出現,絕沒有人知道目的何在,讀者被矇在鼓裏,作者在這一大段情節上,一層層寫下去,也會居然不心急去揭開真正的目的,而且,還好整以暇,花了許多筆墨,只寫酒、寫字、寫畫、寫棋、寫音樂、寫武術,賣其關子,弄其玄虛。<br /><br />  讀者看到這段,雖然不知在梅莊中會發生甚麼事,但也已可以知道,在梅莊之中,一定會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。小說讀者最心急知道要發生的大事,對於大事之前的敘述,應該是最不耐煩的。<br /><br />  所以,一般而言,小說作者雖然喜歡在大情節之前,作些另外的鋪敘,賣些關子,但也很少像梅莊這一段那樣,事前的鋪述,可以如此之長。妙就妙在,大事之前的鋪述,趣味之高,讀來令人回味無窮。在看了第一遍之後,以後每次一看,照例不經意最後的大事,因為那已經知道了,而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看那些「關子」和「玄虛」的細節,看得津津有味。<br /><br />  即使是細節上的描寫,也有前後相呼應之處。向問天準備了那麼多好東西,自然是處心積慮的結果。而令狐冲的加入卻是「偶然」的,偏偏他身邊有《笑傲江湖》的樂譜,更妙的是,他是酒徒,合了三莊主丹青生的口味。<br /><br />  而令狐冲之好酒,本來也不是甚麼行家,反正酒到口邊,喝下去就是,沒有那麼多講究。偏偏在事前,他又遇到了黃河老祖中的祖宗祖千秋,學了一套喝酒的「理論」,所以一看到丹青生手裏拿著一隻翡翠杯,就將祖千秋那裏聽來的白樂天詩,照搬了出來,令得丹青生一聽,就「一把抱住令狐冲」,對以後事情的進行,開展了道路。<br /><br /><br />一氣呵成的效果<br /><br /><br />  本人一直不敢想像,金庸在寫祖千秋和令狐冲的對話之際,難道已經想到了後文的丹青生和令狐冲的對話了嗎?照情形看來,該是如此,但事實上,又絕少這樣的可能,若是一路寫下去,一路利用前面曾出現過的事情,而可以利用到這種有一氣呵成的效果,這種小說創作技巧,也真無人能及了。<br /><br />  向問天準備了字、畫,是早要到梅莊去的。他要救任我行,就非到梅莊不可。就小說結構而言,向問天和令狐冲的相遇,是早經精心安排的。但是在向問天而言,身邊突然多了一個令狐冲,卻是百分之百的意外。<br /><br />  如今我們看到的向問天在梅莊所施的計謀,當然是向問天在遇到了令狐冲之後,知道了令狐冲的劍法超群之後才設計的。<br /><br />  如果向問天遇不到令狐冲,他原來的計劃怎樣?是不是能夠順利進行,已不得而知。金庸在這裏,留下了一大段因由,去讓人想像。<br /><br />  所以,說梅莊這一大段,是小說寫作技巧的示範,不但示範,還留下了習題:想想向問天如果不遇到令狐冲,如何去救任我行?有志於小說創作者,不妨就這個題目去各抒所見。當然,這不是一個容易的習作,至少叫筆者來寫,就不會及格。<br /><br />  從「縱馬來到一個所在,一邊倚著小山……」,向問天和令狐冲兩人到達梅莊開始(七八〇頁),一直到令狐冲尋思「哪知竟然私設地牢,將一個女子關在這等暗無天日的所在」(八三七頁)止,已經寫了四萬餘字,但還未寫到正題,讀者依然不知道,在「這等暗無天日的所在」中所囚禁的是任我行這個大魔頭。<br /><br />  在這四萬多字中,波濤起伏,細節的樂趣不必詳說,高潮迭起,向問天甚至無功而歸,已和令狐冲離開了梅莊,又被追回來,故事再發展下去,才引出地道來,引出向問天的真正目的來,而令狐冲還在懷疑向問天「那種佈置安排,深謀遠慮,只不過設法要和這女子見上一面」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絕不笨,然則,在謎底未曾揭曉之前,真的只怕連愛因斯坦,都不知向問天是在搗甚麼鬼。<br /><br /><br />筆法一變,真相大白<br /><br /><br />  再下去,情節的發展,如千尋瀑布,天河倒懸,自天而下,一發不可收拾,任我行出場氣派之大(很少有人出場在暗無天日的囚牢中,有這樣的氣派),計劃逐步得到實施,令狐冲陷身黑獄。<br /><br />  寫到這裏,金庸的筆法,突然轉變。在這之前,讀者沒有人知道是怎麼一回事。但到了令狐冲身陷黑牢之後,讀者人人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,只有令狐冲不知道。金庸當然知道,將讀者瞞在鼓裏,是一種很巧妙的寫作方法,但是瞞人一陣之後,一定要揭曉一陣,若是一直瞞下去,讀者心中會大為不服,心急的讀者,會跳過一大段,去翻看下面的情節發展結果。那麼,中間的一段寫得再好,也變成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。<br /><br />  所以,金庸在筆法一轉之後,讓讀者在明,書中人物在暗,讓讀者替令狐冲擔憂。而令狐冲在這段時間之中,也不是無事可做,而是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:學會了化功大法,將體內積聚的桃谷六仙和不戒大師的異種真氣,一一化解了。<br /><br />  在這裏,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之處,就是令狐冲在學會了化功大法之後,從來沒有使用過,他的武功,始終是在學自風清揚的「獨孤九式」。他的一身武功在一把劍,手中沒有了兵刃,他就不行。這在武俠小說中,相當少見,尤其是小說中武功最高的人而有這種情形,更屬罕見。通常,武俠小說中武功最高的人,都是內功為主的,金庸其餘小說中,也皆強調內功,洪七公內功一失,就只好躲在御廚不出來了。<br /><br />  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又不是絕對沒有內功的描寫,令狐冲體內的異種真氣,就是內功,但偏偏令狐冲就沒有內功。<br /><br />  內功高深,當然是高手取勝之道,但內功全無,一樣可以成為高手取勝之道,令狐冲就是因為全無內功,所以黃鍾公的「七絃無形劍」,就無奈他何。<br /><br />  這種寫法,不單是武術描寫上的一種奇變,而且還是很有道理在的:你有,人家比你更強!你有,就反而成了障礙。根本就全沒有,沒有甚麼可以失去的,反倒立於不敗之地了。<br /><br /><br />梅莊莊主各有所癡<br /><br /><br />  「梅莊」這一大段,發現了金庸出神入化的小說創作技巧。附帶說一說四位梅莊莊主,這四個人各有所癡,人品性格,大不相同,也十分有趣。<br /><br />  四個人之中,最有趣的,自然是丹青生,他的瀟灑豁達,金庸稱為「實是人中第一等風度」,連「向問天和令狐冲也不禁為之心折」。丹青生的豁達之處,在於他對輸、贏並不執著,贏就贏,輸就輸,沒有關係,而且輸了肯服輸,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是真的不如人,而不設想別的種種原因,認為自己是遠勝他人的,只是時也運也,所以才不如人。<br /><br />  看他在和令狐冲比劍之後的話:「第一招便已輸了,以後的一十七劍都是多餘的。」便可知他心目之中,對自己的衡量。對自己有公正的估價不難,而還肯當眾講出來,這才需要有寬大、不介意、豁達的胸襟才行。<br /><br />  只是可惜,丹青生的結局不是很好,書中後來,也沒有提起。任我行出現之後,事情急轉直下,黃鍾公感到:「十二年來,清福也已享得夠了。人生於世,憂多樂少,本就如此……」一柄匕首插進了心口,就此了結一生。(八九九頁)<br /><br />  丹青生在這時,傷心之餘,「滿臉怒容,轉過身來,便欲向王誠撲將過去,和他拚命。……想起已然服了三尸腦神丹,此後不得稍有違抗任我行的意旨,一股怒氣登時消了,只是低頭拭淚。」(八九九頁)<br /><br />  唉,這是何等悽慘的景象,像丹青生這樣的人,落得個「低頭拭淚」。其實,丹青生生性豁達,不應該勘不破生死大關,「人生於世,憂多樂少,本是如此」,他大可以步黃鍾公後塵,不知他為甚麼要這樣做,豈真是千古艱難唯一死乎?<br /><br />  黃鍾公在四人之中,本來最無趣,但他最後結局如此,也就不忍深責。黃鍾公臨死之前的幾句話,十分深刻,可以作為《笑傲江湖》一書,借武林人物喻政治人物的主題:「任教主性子暴躁,威福自用……東方教主寵信奸佞,鋤除教中老兄弟,我四人更是心灰意懶……」(八九九頁)<br /><br />  既然在政治中討生活,而又不能適應,想要退隱,那已經注定是悲劇的開始了,能有十二年清福享,已經是上上大吉之事,可以死而無憾了。<br /><br />  四人之中,最差的自然是黑白子,黑白子的下場也最差,那是應有此報,誰教他那麼貪心,想學吸星大法,這個人不足取,他這種貪婪的性格,可能和沉湎棋藝太久有關,棋藝的過程,就是不斷的爭勝過程。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這種過程之中,心態的發展,會變得十分可怕,如黑白子然。<br /><br />  禿筆翁在四人之中,沒有甚麼特別,最後低頭拭淚的,實在應該是他,而不是丹青生。<br /><br />  黑白子是下下人物。<br /><br />  丹青生是上中人物。<br /><br />  禿筆翁是中下人物。<br /><br />  黃鍾公是中上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6 葵花寶典和與它有關的三個人<br /><br /><br />欲練神功,引刀自宮<br /><br /><br />  「葵花寶典」、「辟邪劍譜」,是《笑傲江湖》的一條主線,兩者二而一,是一部武林秘笈。這部武林秘笈的來源甚奇,創自太監,所以「欲練神功,引刀自宮」,練功之人,必須將睪丸割去。<br /><br />  這部武功秘笈,經歷曲折之極,一部分落在朝陽神教之手,一部分叫一個和尚偷了去,抄在袈裟上,這個和尚後來還了俗,是七十二手辟邪劍的創始人林遠圖,也就是書中主要人物之中,林平之的祖先,林平之後來得了辟邪劍譜,武功大進。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全書之中,和這部武功秘笈發生關係的,一共有三個人,這三個人為了練功,都自殘身體,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巨大的變化。<br /><br />  這三個人是林平之、岳不群和東方不敗。<br /><br />  辟邪劍譜在林平之的家中,江湖上各路人馬,覬覦者不計其數。《笑傲江湖》一開始,就寫青城派余滄海明奪,而華山派的岳不群暗算。全書豐富莫名,如萬巒起伏的情節,就此展開。單是這部武功秘笈的來龍去脈、失落、出現的過程,已看得人目為之眩。武功秘笈在武俠小說中一向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但是從來也沒有一部武功秘笈像《笑傲江湖》中的「葵花寶典」那樣,被作者寫活了,活得像是一個主要角色一樣。<br /><br />  一般來說,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秘笈,都不過是一種工具、一個過程、一個爭奪的目標。甲秘笈可以用乙秘笈來替代,而對小說的本身,不發生任何影臀。可是「葵花寶典」就不同,是不能替代的,弄一部九陽真經或九陰真經來替代「葵花寶典」,《笑傲江湖》就不再是《笑傲江湖》了。<br /><br />  金庸小說中的「武功秘笈」出現的次數不多,九陰、九陽真經(《射鵰》、《倚天》)之外,還有《連城訣》中丁典練的「神照功」。小胡斐的「胡家刀法」不算,因為那不屬於內功的範圍。<br /><br />  那些武功秘笈,都未能脫出武功秘笈在武俠小說中的地位。《笑傲江湖》中寫「葵花寶典」,金庸是故意如此的,他要寫一部有突破的武功秘笈,使得武功秘笈在武俠小說之中,有不同的地位,成為不能被替代的一個主要角色。金庸的創作意圖實現之後,毫無疑問,極其成功。的確從來沒有一部武功秘笈有如此重要過,單是武功秘笈本身,已充分構成了小說中心的條件!<br /><br />  來看看練了「葵花寶典」之後的三個人。<br /><br /><br />岳不群:偽君子典型<br /><br /><br />  先說岳不群。<br /><br />  岳不群在本書之中,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,外號人稱「君子劍」,看來正義凜然,大篇道理,德高望重,但是在這些外貌之下,卻是私心極重,詭計多端,心懷叵測。本書一開始,岳靈珊會在福州西部的小酒館出現,就是他刻意的安排。<br /><br />  所以,岳不群是一個偽君子。<br /><br />  在《我看金庸小說》之中,第一次接觸到岳不群這個人,就覺得這個人,很難下定論,曾如是說:「以他的行為而論,自然是下下人物,但在他這一類的偽君子之中,他卻又是上上人物。」<br /><br />  關鍵,不在於岳不群這個人,而在於偽君子這類人。甚麼才是偽君子呢?一般的理解是:這個人說一套,做一套,就是偽君子。這種解釋法,顯然不夠,偽君子不是那麼簡單。<br /><br />  要知道偽君子究竟是怎樣的,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明白的。相信天下對於偽君子的最佳說明,就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將《笑傲江湖》從頭至尾看一遍,特別注意有關岳不群的部分,就可以知道甚麼是偽君子了。<br /><br />  假定各位已看過了《笑傲江湖》,也知道了甚麼是偽君子,我就可以來討論一下偽君子這類人了。<br /><br />  偽君子可怕!這個結論是可以肯定的。深一層,偽君子可怕在甚麼地方呢?可怕在他小人的真面目,總有一日會暴露出來。<br /><br />  世上有一種論調:寧願真小人,毋取偽君子。這種說法,其實很值得商議。<br /><br />  偽君子的可怕,既然是在於他小人的真面目終有暴露的一天,那麼,到了這一天,他也不過是一個小人而已,又如何可怕得過一直以小人面目出現的人?偽君子至少還有一段時間,是在偽作為君子的。<br /><br />  像岳不群,是偽君子的典型,余滄海,是小人的典型,兩者相比較,無論如何不能說岳不群比余滄海、木高峰、左冷禪等人更可怕。<br /><br />  偽君子比真小人容易對付。真小人擺明了是小人,六親不認,無法對付。偽君子擺出來的面孔是君子,用君子的辦法對付他,他還要盡可能偽裝下去,不想扯破面具,因而也有所顧忌,不敢做到絕,這就是偽君子的好處,儘管他心中不那麼想,可是他還是無可奈何,非那麼做不可,那就容易對付得多。<br /><br />  所以,寧取真小人之說,並不很對。或曰,偽君子使人防不勝防,因為他戴著假面具在騙你,使你無法識別。當然,並不是說偽君子可愛,偽君子可厭得很,並且和擺明了是小人的比較起來,可厭程度低些,真小人擺明了來豪奪,寧願給偽君子巧取了。<br /><br />  岳不群是偽君子,殆無疑問,正因為他是偽君子,所以林平之才得保性命,所以令狐冲才得保性命,如果岳不群不是偽君子,是真小人,林平之、令狐冲之類,早就命喪在他的「小人劍」之下了。<br /><br />  偽君子的心情,應該是十分痛苦的,人生完全像是做戲一樣,做的,講的,要和心中想的完全相反,人家簡簡單單可以做到的一件事,他卻要轉彎抹角,大費周章,才能達成。<br /><br />  這樣辛苦的一種生活方式,偏偏世上有那麼多人要這樣做,真是怪事一件。<br /><br />  岳不群在開始練了「辟邪劍譜」之後,聲音漸漸變尖了,鬍子漸漸脫落了,這是「引刀自宮」之後的結果,但是這種生理上的變化,對他心理上的影響,卻並不大,岳不群還是岳不群,他也沒有去喜歡男人,也沒有變得更陰險一些,一切還是按部就班,照他的計劃行事。由此可知,岳不群是一個自制力極強的人。<br /><br />  一般來說,有這類性格的人,都比較深沉,岳不群本來就是這類人。而他又極其熱衷,一個深沉而又熱衷的人,就注定只好是偽君子了。<br /><br />  說因為岳不群是偽君子,林平之才小命得保,見以下林平之的話:<br /><br />  「……他幾次三番查問我對你如何,便是要確知我有無自宮。假如當時你稍有怨懟之情,我這條命早已不保了!」<br /><br />  岳不群有殺林平之之心,但是他用的是偽君子的法子,不是真小人的法子,他還要查問,還有顧忌,若換了是余滄海、左冷禪或木高峰,林平之還能苟延殘喘、去練辟邪劍法嗎?<br /><br />  這當中,其實還略有破綻,林平之練成辟邪劍法,和岳不群的時間差不多,兩個人在差不多時間內自宮,生理上變化引起的現象,旁人可能不易覺察,但同樣也在發生變化的岳不群,又是這樣精明深沉的人,似乎不必去盤問甚麼,就應該可以肯定知道了,何必再去盤問女兒?<br /><br />  岳不群要殺令狐冲,是他自己在真面目暴露之後說的。那時,他沒有必要再說謊,講的正是他心中對令狐冲的恨意:<br /><br />  「那日在黃河舟中……我已決意殺你,隱忍至今……在福州你落入我手中,若不是礙著我夫人,早教你這小賊見閻王去了。當日一念之差……」(一四九八頁)<br /><br />  岳不群「隱忍」、「礙著夫人」,都是偽君子的行為。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,後悔自己「一念之差」,差,就是差在他不再做偽君子,要做真小人了。令狐冲能保性命,全靠岳不群是偽君子。<br /><br />  任盈盈後來,罵岳不群為「半男半女」的「鬼怪」,那是受了東方不敗的影響,其實,岳不群在中年之後,再引刀自宮,女性的傾向,未必見得顯著,對他的性格,影響也不大,不像東方不敗那樣厲害。<br /><br />  最後,岳不群服下了「三尸腦神丹」,再有花樣,也玩不出來了,大抵,只好「低頭拭淚」了。<br /><br />  岳不群,是偽君子的典型,是偽君子中的上上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林平之:悲劇人物<br /><br /><br />  再說林平之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是《笑傲江湖》中幾個最悲苦的人物之一。<br /><br />  (《笑傲江湖》之中幾個最悲苦的人物,和幾個最幸福的人物,詳見下一段。)<br /><br />  林平之也是《笑傲江湖》中極重要的人物之一,一部《笑傲江湖》,千頭萬緒的情節,錯綜複雜的人物,全是由他開始的,很奇怪,在《我看金庸小說》的人物榜上,竟沒有他,可知《我看》實在是急就之章,囫圇得很,宜乎有再看三看。<br /><br />  也很奇怪,在《我看》出版之後,四方仁人君子的意見極多,其中有部分的意見,是集中在提及《我看》中沒有提及的人物上的,提出的人物很多,可是卻也沒有人提及林平之。<br /><br />  這真是十分奇怪的事,因為林平之實實在在,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,在金庸作品排名第三、極重要的一部小說之中的重要人物,為甚麼會不被人加以應該有的注意呢?<br /><br />  當然是有原因的。<br /><br />  原因之一,是林平之這個人,實在不討人喜歡。原因之二,是令狐冲的光芒太強,蓋過了他。原因之三,是他的遭遇,實在太悲苦悽慘,叫人不願想起。<br /><br />  小說讀者,在看小說的時候,都有一種代入感,將自己和小說中人物混合,做做小說中的人物。在這樣的心理下,讀者甚至可以設想自己是不戒大師,也十分過癮,但決不會有人想做林平之,因為若是做人做到林平之這等模樣,真是乏味無趣,至於極點了!<br /><br />  林平之的一生,開始時是很平穩的,做他的少鏢頭,有一干地位比他低的人擁簇著他,在小地方稱王稱霸。他本來不是個有出息的人,儘管他好勝、逞強,但那也只是一般年輕人的性格,不足以使他有任何突出。若不是意外迭生,終林平之一生,不過是一個鏢頭而已。<br /><br />  可是,江湖上波詭雲譎的變化,卻像是強風暴雨一般,打到了他的身上。<br /><br />  這些發生在林平之身上的變故,對林平之本身,是一點關聯也沒有的,「閉門家中坐,禍從天上來」,他完全沒有主動控制的可能,為來為去,就是為了他家裏,有一部「辟邪劍譜」而已。<br /><br />  家裏有了寶物,就引鬼上門,於是橫禍飛來。這種情節,在中國傳統小說之中極多見,或因妻女太美惹禍,或因良田毗鄰惹禍,或因家有至寶惹禍,等等,不一而足。有了好東西,就有貪婪的人來爭奪,幾千年來,沒有斷過這種惡行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父母雙亡,鏢局被毀,隻身流落江湖,這一段日子之中,真是受盡了屈辱,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,他對於害得他這樣悽慘的一些仇人,刻骨銘心的仇恨,就是在這段時間內漸漸培育而成的。<br /><br />  所以,到後來,他學辟邪劍法,引刀自宮,目的甚至不在武功本身,而只求有一個使他報仇的工具而已。這種目的,和岳不群學了辟邪劍法要來爭五嶽劍派之首,和東方不敗是被秘笈中的武功吸引,都有所不同。<br /><br />  也正由於如此,所以他學會了辟邪劍法之後,好整以暇,一招一式,在仇人面前使出來,將敵人當貓爪下的老鼠一樣戲弄,盡情享受報仇的快意。<br /><br />  到了那時候,林平之已經了無人生其他的樂趣可言,報仇是他唯一生存的目的,而他的武功已成,報仇又是輕而易舉之事,這一點,對他來說,又是更加痛苦的事情。<br /><br />  所以,「辟邪劍譜」實在是一個禍根,當年林遠圖已經知道這一點,所以才要下代子孫,千萬不可去碰這個東西。可是林遠圖實在是個典型的庸人,又貪心,又笨,他在當和尚的時候,已經不是佛門弟子:看到了武功秘笈,就偷歸己有。<br /><br />  後來他還了俗,當然也曾「引刀自宮」,自己學會一身本領,也就算了,何必再去過繼兒子,延續下代?而他做了這些俗套之後,又不肯公開將偷來的辟邪劍譜毀去,留著個禍胎在向陽巷的老宅之中,又不許後代去碰,真不知有何作用,有何目的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不幸的遭遇,源於這位遠圖公的糊裏糊塗,不知所云。<br /><br />  林遠圖是下下人物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也有快樂的時候,那是他在江湖上顛沛流離之後,投入了華山派,洛陽外公家,初上華山,得了岳靈珊的愛情,那一段時間,應該是他一生之中最快樂的時刻。但是這一段時間,為時甚短。等到他躲在窗外,得知了師父的真面目,撿獲了辟邪劍譜之後,苦難又重新開始了。<br /><br />  他恨岳不群,連帶也恨上了真心愛他的岳靈珊,天下之大,竟然沒有一個知心人,那真是悽慘至於極點。所以他在自宮之後,不但生理上起了變化,心理上的變化也大,使他更恨世上的一切人。<br /><br />  他刻意修飾自己,將自己打扮得華麗絕倫,這全然是心理上的一種變態。這種變態,越來越嚴重,使他成了一個心理上、生理上雙重的畸人,情形比岳不群、東方不敗更加可憐。他的全身,都充滿了恨意,一個人如果在這樣的情形下過日子,那是最大的慘痛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在學會了辟邪劍法之後,日子並不好過,不論岳靈珊對他多麼柔情蜜意,他都已無法領略,繼續他的畸人畸行。<br /><br />  在全書之中,只有岳靈珊了解他,甚至願意和他終身相伴,岳靈珊本來不是一個可愛的人,在她對林平之的感情上,其實也找不到可愛之處,只不過發現她性格之真摯而已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的下場,是被關進了西湖底的黑牢之中,而且,那是令狐冲的主意。令狐冲是極其可愛的人物,他的性格,將另段詳述。令狐冲在《笑傲江湖》一書之中,所做的事,沒有一件不是令人眉飛色舞、拍案叫絕的。可就是這最後一件事,做得實在太不漂亮,損害了他整個性格的完整。有時,真懷疑像令狐冲這種性格的人,是不是真會想出這樣的辦法來對付一個他其實並不是十分痛恨的人──令狐冲的性格,對任何人、任何事,都不會痛恨的。<br /><br />  雖然,令狐冲受了岳靈珊之託,要好好照顧林平之,而最後任盈盈對令狐冲做法的評語是:<br /><br />  「你將林平之關在梅莊地底的黑牢之中,確是安排得十分聰明。你答應過你小師妹,要照顧林平之的一生,他在黑牢之中,有飯吃,有衣穿,誰也不會去害他,確實是照顧了他一生。」(一六七九頁)<br /><br />  這,純粹是任盈盈的風涼話。西湖底下的黑牢之中,那是痛苦的深淵。人豈是「有飯吃、有衣穿」就算數的?將一隻昆蟲這樣養起來,可以算是照顧了昆蟲的一生,但是將一個人這樣養起來,算是最殘酷的一種懲罰。令狐冲在這樣做的時候,應該想到林平之這個人,在今後歲月中所受的痛苦煎熬。這種痛苦的煎熬,絕不是岳靈珊所願意見到的。<br /><br />  岳靈珊明知令狐冲絕不喜歡林平之,臨死還是將林平之託了給令狐冲,是她深信令狐冲絕不會讓林平之去多受痛苦,更絕想不到令狐冲會這樣子對付林平之。令狐冲真不應該這樣對付林平之的,因為他自己也曾陷身黑牢,知道在黑牢中的苦楚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陷身黑牢,醒過來,以他的性格而論,尚且:<br /><br />  「一陣傷心,一陣焦急,又暈了過去。」(八五七頁)要注意的是,令狐冲的性格,和林平之的性格,大不相同,令狐冲感到痛苦傷心焦急的事放在林平之身上,會加上十倍百倍的痛苦傷心焦急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在黑牢中的感覺還有:<br /><br />  「由惶急轉為憤怒……想到……此後一生便給囚於這湖底的黑牢之中,霎時間心中充滿了絕望,不由得全身毛髮皆豎。」(八五八頁)<br /><br />  「他越想越怕……叫出來的聲音竟變成了號哭……一陣焦急,哇的一聲,噴出了幾口鮮血,又暈了過去。」(八五八頁)<br /><br />  幾度的暈厥,人不是到了痛苦絕望之極點,不會如此。令狐冲尚且如此,林平之會怎樣?<br /><br />  自然,令狐冲是令狐冲,在痛苦絕望之餘,有時,也會胡思亂想,自得其樂一番。但林平之絕對不會,林平之被關進了地牢,仇恨之意,一定更熾,而且也不能有報仇之望,每分每刻,痛苦如毒蛇嚙心,以後的歲月,真不知怎麼過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雖然做了不少壞事,尤其對岳靈珊,罪不可恕,但也絕對罪不至此,令狐冲這樣處置林平之,大大失當,若說令狐冲還恨他搶走了岳靈珊的愛,似乎又太不像令狐冲的為人,原因令人不解。<br /><br />  其實,最好處置林平之的辦法,是一劍將他刺死,自此了無痛苦,一了百了,令狐冲這樣灑脫的絕頂人物,竟沒有想到這層,真是可惜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一生遭遇之不幸,不是由他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,他以後的種種行動,其行可誅,其情可憫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是一個悲劇人物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的體內,蘊藏著一股常人所沒有的狠勁,他用這股狠勁對付自己,對付仇人。在他自己而言,他做得極好。從來也沒有人對他好過,他何必對別人好?<br /><br />  或者說,有一個人是真正對林平之好的,這個人就是岳靈珊。<br /><br />  岳靈珊最後,死在林平之的手中,這是林平之在學會了辟邪劍法之後所做的唯一壞事。比起岳不群得了辟邪劍譜之後所做的壞事來,如小巫之見大巫。<br /><br />  岳靈珊和林平之之間的關係,也很值得詳細研究。他們是全書之中,最早見面的一對重要男女,那時,岳靈珊扮成了醜女,林平之路見不平,拔力相助。林平之在未家破人亡之前,雖然性格已不怎麼可愛,但也絕不是反面人物,少年意氣,不知天高地厚而已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在江湖上經歷了一段非人生活之後,投身華山派,重逢岳靈珊,當年福州郊外小店中的醜女,就是眼前明艷照人的師姐,對於岳靈珊喬扮醜女一事,林平之就算在未知岳不群的陰謀之前,也必然耿耿於懷,覺得有被戲弄之感。<br /><br />  而且,在他的心中,一定認定橫禍之來,是自為了救岳靈珊而起的。後來林平之性情大變,就曾這樣罵過岳靈珊:<br /><br />  「林平之,你這早瞎了眼睛的渾小子,憑這一手三腳貓的功夫,居然膽敢行俠仗義,打抱不平?」(一四五〇頁)<br /><br />  當他在這樣罵的時候,自然痛心之極,恨到了極處。就算在這之前,他未曾明白岳不群的陰謀,一想起種種變故,皆由那次打抱不平,殺了余滄海愛子而起,心裏能沒有疙瘩嗎?<br /><br />  林平之其實並不憎恨岳靈珊,他曾經對岳靈珊有很公平的評價:<br /><br />  「我沒恨你。」(一四五一頁)<br /><br />  「你和你爹爹原有些不同,你……你更像你媽媽。」(一四五四頁)<br /><br />  林平之和岳靈珊之間,也曾有過一段真正的戀情。金庸並沒有正面寫過這段戀情的開始和發展,一切,全是在令狐冲的眼中看出來的。那時,令狐冲在思過崖上,每見到岳靈珊一次,就覺得她心境有所變化,從這裏看出岳靈珊是在和林平之談戀愛。<br /><br />  一直到最後,才由岳靈珊的口中,道出了她對林平之的愛意:<br /><br />  「自從你來到華山之後,我跟你說不出的投緣,只覺一刻不見,心中也是拋不開,放不下,我對你的心意:永永遠遠也不會變。」(一四五四頁)<br /><br />  愛情是最沒有道理可講的。世界上任何人看來,瀟灑豪邁的令狐冲都比拘泥小氣、全身充滿仇恨的林平之可愛得多,但岳靈珊偏偏覺得跟他「說不出的投緣」,別說是旁人,連老天爺也無法可施。<br /><br />  如果不是辟邪劍譜這個禍胎令得林平之自宮,使他變成了一個不能負丈夫責任的廢人,縱使他盲了雙目,也有可能為岳靈珊的柔情蜜意所打動──岳靈珊在林平之眼盲之後,在大車之中的那一大段對話,當真極盡悽婉哀怨之能事,連鐵石人都難免為之心動。<br /><br />  只可惜林平之當時,連鐵石人也不是,而是一個不是男人的人。對林平之而言,岳靈珊情意越濃,他心中的痛苦、自卑也就越甚,岳靈珊的那些話,實在反而成了她自己的催命符!<br /><br />  岳靈珊曾提議和林平之「遠走高飛,找個隱僻的所在,快快活活過日子。」(一四五四頁)<br /><br />  這種提議,聽在林平之的耳中,實在是最大的諷刺,「快快活活過日子」,豈是他這個已不是男人的人所能做得到的?<br /><br />  林平之那時心境之痛苦,已達於極點,在岳靈珊面前,他的自卑,也至於極點。所以岳靈珊偶然之間,提到了「可憐」,林平之立時發狂,將岳靈珊推下車去。那時候,林平之的心態,已然接近瘋狂了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殺岳靈珊,就是在這種瘋狂的心態下行事的,罪無可恕,然則其情甚是堪憫。<br /><br />  這種瘋狂的心態,使得林平之認定了岳靈珊對他的一番情意,也全然是假的,而且在他這種生理狀態下,根本對女人已沒有了情意。東方不敗在同樣的情形下,就曾將他的七個小妾,一起殺了。<br /><br />  林平之在全身充滿了仇恨之下,努力而上,不惜一切代價去報仇,從來也沒有人報仇報得像他那樣子慘烈的,而他卻一直勇往直前。最主要的是,他的仇恨全不是他自己找來的,而是橫逆之來,來自他全然無法臆測的外來力量,他全然身不由主!<br /><br />  林平之是上上人物。<br /><br />  (寫完這一段,與金庸閒談,談起「評了林平之是上上人物」。金庸說:「評林平之為上上人物,只怕無人心中會服。」所以,又將自己所寫的,再仔細看了一遍。林平之若不是上上人物,就應該是下下人物,兩個極端,沒有中間路線可走。那麼,是不是改他為下下人物呢?幾次下筆要改,不是不忍,總覺不妥,所以,仍然維持原議,讀者諸君若不同意,也無辦法可想,反正《我看》、《再看》、《三看》全是發表個人意見,並沒有要人人同意的意圖在。)<br /><br /><br />東方不敗:寬容的奪權者<br /><br /><br />  最後一個,是東方不敗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是書中一個極重要的人物,不是他背叛了任我行,就不會有《笑傲江湖》這部書。書中主要的情節,全是他的行為引起的。<br /><br />  金庸寫東方不敗這個人,寫得極其出色。在全書開始不久,就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。以後,他的名字不斷在各種各樣的人物的口中出現,但是他本人始終未曾出場。一直到了任我行、向問天、令狐冲、任盈盈四人上黑木崖去找他,他才正式出場。<br /><br />  但是他一出場,連場景都沒有換,就已在幾大高手圍攻之下死了。在全書之中,他只有一場戲,然而就是這一場戲,卻寫得這個人物如鬼如怪,看得人連氣也透不過來,看完了這一段情節之後,掩書吁氣,仍不免有皮膚起疙瘩之感,給讀者的震撼之大,即使在金庸的小說之中,也屬罕見。<br /><br />  同樣的場景,在金庸小說之中,不是沒有,如喬峰率領燕雲十八騎闖少林等等,但是詭異氣氛如此之甚,如此驚心動魄,如此令人心悸的,就以黑木崖上,以東方不敗為主的這一段為最。這一段,鬼氣之深,無以復加。金庸筆下,變幻萬千,能帶給讀者各種各樣情緒上的感染,真叫人歎為觀止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本來是日月神教(朝陽神教)中的重要幹部,得到任我行的重用,但是後來,他背叛了任我行,自任教主。<br /><br />  背叛行為,在武俠小說中,一直認為是不可赦的,所以一般來說,東方不敗,也成了反面人物。然而對一個人之定論,不能那麼草率,東方不敗是不是真的那麼「反面」?只怕也不見得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本來是任我行的手下,任我行這個教主,黃鍾公給他的評語是「性子暴躁,威福自用」。要伺候這樣一個教主,豈是容易的事情?當真是伴君如伴虎。尤其後來,任我行練吸星大法,性情變得更暴躁,東方不敗作為任我行的主要助手,更加難以自處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的才能極高,這一點,連任我行也是佩服的,任我行的「三服三不服」之中,東方不敗就居他佩服者之首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的性格,一定比任我行更寬容,更能得人心,任我行佩服他的,也可能是這一點。當東方不敗奪權之際,教中掩護他的人,若不是佔多數,那他也不可能一舉成功。<br /><br />  至於他得勢之後的倒行逆施,殘害教中兄弟,那不是他的主意,而是楊蓮亭的意思,那時,他已經全然不理教務,教中發生的事,全然和他無關了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性格上的寬容,表現在他對付任我行和任盈盈上。他已經掌握了日月神教教主的大權,要殺任我行,殺任盈盈,易如反掌。任我行的武功再高,他只消一聲令下,不供應任我行食物,餓也餓死了他。這,說他性格寬容也好,說他優柔而不適宜於殘酷的政治鬥爭也好,他的這種性格,就注定了他不是不敗,而是失敗。<br /><br />  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記中,寫得很明白,他說,《笑傲江湖》寫作的時期,正是中共文化大革命進行期,所以在「對政治中齷齪行逕的強烈反感,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寫一段武俠小說之中」。(一六八二頁)<br /><br />  事實上,不單《笑傲江湖》如此,接下來的《天龍八部》中寫星宿派,《鹿鼎記》中寫「神龍教」,全都是這種「反映」。所以,在提到了日月神教中的鬥爭之際,就自然而然,用上了「政治鬥爭」這樣的字眼。<br /><br />  事實上,從來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形式,再比金庸小說那樣生動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共「當權派和造反派為了爭權奪利,無所不用其極,人性卑污集中地顯現」的情形,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形式,比金庸小說更深刻地刻劃了人性。<br /><br />  中共的文革,已經成為過去,但是人性的卑污所顯現的種種鬥爭還在持續。這些年來,有很多文學作品,是企圖通過刻劃人性來反映這種齷齪行為的,但沒有金庸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揮灌自如,而又入木三分的。金庸小說在這方面的價值極高,不容忽視,可以列入再題討論的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對付任我行,極其寬容,至少比當時中共當權的對付劉少奇、賀龍等人寬容得多,劉、賀,都是活活餓死的。東方不敗對任我行,寬容之中,還可以說有嚴苛,他囚禁了任我行,只不過不殺而已,但是對任盈盈,卻寬容得近乎縱容了。<br /><br />  任盈盈是任我行的女兒,東方不敗不可能以為任盈盈會擁護他,但是他非但不限制任盈盈的自由,還容許她對教中的人物行好事,廣結人心。教中人物有甚麼不愜東方不敗之意的,任盈盈去說情,東方不敗居然大都首肯,將交情賣給了任盈盈,以致任盈盈成了眾教眾心目中的「聖姑」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的這種行為,真是怪不可言。日月神教的教眾,對任盈盈和東方不敗之間的關係的看法是:<br /><br />  「東方不敗,對她也是從不違拗。」(七二七頁)<br /><br />  而任盈盈「自大任性」(七三四頁)的性格,非但未受限制,反倒比她父親做教主時,更加風光,為了她而到少林寺去的群豪,超過五千人──在河南境內,已有四千餘人,來到少室山附近時,「又有大批豪士來會」,「少說也有五六千人」(一〇七七頁)<br /><br />  這五六千人,全是江湖豪士,連少林寺這樣居武林之中,泰山北斗的根本重地都敢去攻打,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勢力。任盈盈若就用這股勢力去反對東方不敗,只怕日月神教要應付,也是不易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為甚麼對任盈盈那麼好?是不是由於他對付了任我行,是以心中對任盈盈有了愧意?如果真是這個原因,那麼,就算他不是因為生理、心理上起了變化,不理教務,單憑這種性格,也必然在日後的鬥爭中被淘汰出局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的性格,其實是絕不適宜於人性卑污集中顯現的殘酷鬥爭的,他之所以奪了教主之位,當真有不得不爾的苦衷在。<br /><br />  對於東方不敗如何奪教的經過,金庸並沒有正面寫。他奪教的經過,捉任我行的經過,將任我行關進監牢的經過,讀者都只好憑自己的想像去想,金庸都沒有寫出來,只說一下子就成功了。<br /><br />  觀乎他對任我行、任盈盈的寬容,以他這種性格,當時,根本是擁護他的人多,擁護任我行的人少,殆無疑問,不然也不會一下子就成功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不但對任我行寬容,對任盈盈縱容,甚至對向問天也不壞。他也沒有殺向問天,而東方不敗應該明知向問天是他的大對頭。<br /><br />  向問天也只是被囚禁而已,而且囚禁的地方,也不類西湖底下的黑牢,向問天可以逃出來,非但逃出,身邊還有彎刀,只不過雙手被鎖上鐵鍊而已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若是對向問天嚴厲一些,早將他殺了,以後的情形,自然也改變了。<br /><br />  在這些過程中,還有一點令人大惑不解的是,當時,日月神教的真正教主,已經是楊蓮亭了。楊蓮亭這個人,武功雖然不濟,但卻是一號人物,他對教中舊兄弟並無感情,為了要培植鞏固自己的勢力,自然非建立一種新的權威不可,是以他的所作所為,對他來說,是必須的。東方不敗不殺向問天,楊蓮亭何以也不殺?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對任盈盈的要求「從不違拗」,楊蓮亭難道也聽之任之?這個疑點,也是說明了一點,連楊蓮亭,都不是殘酷鬥爭中的勝利者,人性的卑污面還不夠集中,在需要人性如犲狼的鬥爭中,自然倒了下來。換句話說,東方不敗,楊蓮亭,還是太「好」了,要再壞,才能成為勝利者。<br /><br />  等到任我行再上黑木崖,他對付楊蓮亭和東方不敗,就狠毒得多。東方不敗死到臨頭,還用自己的性格去變任我行的性格,居然去求任我行!<br /><br />  「請你瞧在我這些年來善待你大小姐的份上……請你饒了楊蓮亭一命,將他逐下黑木崖去便是。」(一二八三頁)<br /><br />  而東方不敗得到任我行的回答是:<br /><br />  「我要將他千刀萬剁,分一百天凌遲處死,今天割一根手指,明天割半根腳趾。」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直到這時,才知道任我行和他不同,才知道任我行,「好狠毒」!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不是笨人,相反,聰明才智過人,但是性格生成如此,沒有辦法。要一個人去了解另一個性格全然不同的人,是最困難的事,所以,像東方不敗這樣的人物,也要至死才悟。<br /><br />  在這些過程中,另有一個極大的令人疑惑之處,百思不得其解,那就是任盈盈這個「自大任性」的大小姐,對她父親的生死下落,似乎漠不關心。在全書之中,找不到任何任盈盈想報仇,想對付東方不敗,想弄明白老父生死下落的描述。這位大小姐,只是安安靜靜地享受東方不敗的愛寵和縱容,真是怪不可言。連任盈盈自己也覺得:<br /><br />  「待我著實不薄,禮數周到。我在日月神教之中,便和公主娘娘無異。今日我親生爹爹身為教生,我反無昔時的權柄風光。」(一四五九頁)這個疑問,只怕要金庸自己來解答了。本來可以揣測她和東方不敗之間,另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。<br /><br />  但一來,這種揣測,不倫不類至極。二來,父仇不共戴天,就算有感情,也不應如此,甚至連報仇的念頭都未曾起過,所以,只好存疑了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的性格已經分析過,可以來看看他在練了「藥花寶典」之後的情形了。<br /><br />  要練「葵花寶典」,情形和岳不群、林平之一樣,當然是「引刀自宮」。東方不敗自宮的情形,作者寫得比較具體:<br /><br />  「任我行伸手到東方不敗胯下一摸,果覺他的兩枚睪丸已然割去。」(一二八五頁)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在自宮之後,變化之大,也遠超乎岳不群和林平之。<br /><br />  岳不群不過是說話聲音尖了,鬍子掉了;林平之不過是愛打扮自己了,略有女性化的傾向而已。<br /><br />  而東方不敗,卻在心理上,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女性!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是:<br /><br />  「漸漸的……性子也變了……從此不愛女子,把七個小妾都殺了,卻把全副心意放在楊蓮亭這鬚眉男子身上,倘若我生為女兒身,那就好了。」(一二八三頁)<br /><br />  他自己表達自己心理內態的話還有:<br /><br />  「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諦……終於明白了天人化生,萬物滋長的要道。」(一二七八頁)<br /><br />  「一個人生而為女子,已比臭男子幸運百倍……我若能和你易地而處……就算是皇帝老子,我也不做。」(一二七八頁)<br /><br />  這些東方不敗的自白之中,除了「天人化生」這一段,晦澀而不容易了解之外,其他的,都明明白白,說明東方不敗在心理上,千願萬願自己是個女人。<br /><br />  這裏,還有很隱晦之處,是在心理上,他將自己當作女人,在生理上的情形如何呢?<br /><br />  他和楊蓮亭之間的關係,在旁人眼中看來,「便似一個賢淑的妻子服侍丈夫一樣」。在沒有人見到的時候,情形如何?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是完全站在女人的立場上,愛著楊蓮亭這個鬚眉男子的,所以他自不怕死,還要為楊蓮亭求情,對楊蓮亭有情有義之極。<br /><br />  在《我看金庸小說》中,曾提及東方不敗和楊蓮亭之間的關係,是同性戀。但如今深究下來,那已經不能算是同性戀了。東方不敗在自宮之後,曾「練丹服藥」,所服的藥,多半會有豐富的女性賀爾蒙,使他的性別,更接近女性。<br /><br />  年前,在星馬旅行,曾遇到一位由男性變為女性者,施手術之後,不斷注射女性賀爾蒙,幾乎已完全女性化,完全可以適宜男性的需要,且持有政府部門發出的正式由男性轉為女性的證明文件。東方不敗的情形,大抵類此,再深究下去,未免太「尋幽探秘」了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的遭遇,旁人看來,甚是悽慘,但是他後來心理狀態已完全改變,以做女子為樂,在他自己而言,似乎也沒有甚麼痛苦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性格寬容,所以在殘酷的鬥爭中倒下來,他不夠狠毒,不適宜從事這樣的鬥爭。<br /><br />  東方不敗,是上上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7 三幸三不幸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中,有三幸三不幸。<br /><br />  三幸,三個幸福的人,是:<br /><br />  任盈盈、桃谷六仙、楊蓮亭。<br /><br />  任盈盈自小便是日月神教教主之女,到後來,父親倒台了,她依然風風光光做她的大小姐,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,一生之中,沒有受過半點挫折,到最後,還和令狐冲愛情圓滿,像她這樣幸運的人,真是罕見。<br /><br />  桃谷六仙智力低而武功高。武功高未必是幸事,但武功高而智力低,卻是大幸事。智力低,根本不知甚麼叫痛苦,而又武功高,可以在他們的智力範圍內任情胡鬧,無憂無慮,人家也不敢招惹,為人若此,庶無近矣,這是最幸福的人的典型。<br /><br />  楊蓮亭死得甚慘,但他根本是一個不怕死的硬漢子,死對他來說,不算甚麼。楊蓮亭武功低微,也不見得會有甚麼高貴的出身,全然是因為東方不敗愛上了他,藉了這一點機緣,青雲直上,當上了日月神教的實際教主,有過十年的時間,使他成為超級大人物,而他原來,實在只是一個卑不足道的小人物。小人物而有這樣的機緣,享了這十年的大好風光,幸運之神,何其看顧楊蓮亭如爾!<br /><br />  三不幸是:<br /><br />  儀琳、林平之、江飛虹。<br /><br />  儀琳和林平之的不幸,前文已有述及,不贅。<br /><br />  江飛虹是甚麼人?不是將《笑傲江湖》看得滾瓜爛熟的人,絕不會記得他。這個人在書中根本沒有出場過,只在殺人名醫的文中提起過一次。而且這一段,在新作中,全被刪去。<br /><br />  本來金庸寫的是平一指罵令狐冲,藍鳳凰給他服了「五仙藥酒」,又曾在船上,叫了令狐冲一聲「大哥」。而這位江飛虹先生,是武林高手,點蒼派柳葉劍。此人單戀藍鳳凰十年之久,想來不知送出了多少雲南名種茶花,但藍鳳凰對江先生沒有興趣,偏偏對令狐冲很好,叫了一聲「大哥」。<br /><br />  原來雲南苗女,「大哥」是只叫情人的,江飛虹先生一聽到這個消息,大大悲憤,就用他的柳葉劍,抹了脖子,為愛情犧牲了。<br /><br />  這個人之不幸,也到了極點。藍鳳凰自然可愛之極,值得戀慕。天下男人最不幸的事,就是硬要愛上一個太值得戀慕的可愛女子。像藍鳳凰那樣的女子,戀慕可以,有表示也可以,對方拒絕之後再努力也可以,一年不成,期請兩年,兩年不成,期請三年,三年之後,可以死心了。<br /><br />  江先生不死心,一直苦戀了十年之久,這十年之中,單戀的滋味,已是難受之至,從他後來的行動來看,他並不是一個想得開的人,十年來的苦惱,真是不足為外人道。而且最後,還是要抹脖子了結,遭遇之慘,可列入三不幸之中。<br /><br /><br />8 黃河老祖<br /><br /><br />  黃河老祖在全書之中,算不得是甚麼重要人物,但是給人印象深刻。那是由於他們兩人的名字好,和其中一個好酒、一個愛女兒之故。<br /><br />  「老祖」這個名稱,自《蜀山劍俠傳》的綠袍老祖開始,不知在武俠小說之中被用過多少次,金庸將之一分為二,成了兩個人,真是遊戲之筆中的神來之筆。<br /><br /> 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名字,並沒有甚麼特別突出之處,郭靖黃蓉全是普通人的名字。楊過字改之,那是郭靖這個笨人的笨作,楊過有甚麼過,為何要肯定他有過而改之?有過的是楊康,與楊過何涉?但楊過倒是一個很好的名字,但是也不怪。<br /><br />  武俠小說作者中取名字妙的是古龍,花滿樓、西門吹雪等名字,都很「武俠小說」。<br /><br />  然而黃河老祖的名字,倒真是好到不能再好。一個姓老名爺字頭子,一個姓祖名宗字千秋,合起來,就是「老祖」,妙趣天然,無法再有同類的名字出現,筆者早年寫武俠小說時,曾用過兩兄弟的名字,一名「天」,一名「地」,偏偏他們姓謝,就成了謝天謝地,也算是有趣,然則不如黃河老祖。<br /><br />  祖千秋人看來骯髒,但是對飲酒是內行。老頭子可憐,有一個頑疾纏身的女兒,這個女兒,老頭子愛之入骨,對女兒這樣疼愛的父親,一定是個好人。老頭子的女兒後來下落如何,全然未曾提及,然而令狐冲與之相遇的那一段,加上桃谷六仙在一旁夾纏,成為極有樂趣的妙文,看到祖千秋向老頭子「恭喜恭喜」,老頭子回罵「恭你奶奶個喜」之際,能不哈哈大笑者,怕世上再難有引得發笑之事了。<br /><br />  老頭子的寶貝女兒,芳名老不死,和《天龍八部》中包不同的女兒,芳名包不靚,堪稱雙絕。<br /><br /><br />9 令狐冲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令人百讀不厭的主要原因是:金庸在這部小說中,塑造了一個絕頂人物令狐冲。<br /><br /><br />行雲流水,隨意所之<br /><br /><br />  令狐冲性格的可愛處,是金庸筆下人物之最,他比楊過多了幾分隨意,比韋小寶多了幾分氣派,比喬峰多了幾分瀟灑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在金庸的心目之中,也是一個和其他人物不同的人。在金庸的小說之中,從來也沒有一個,用了那麼多筆墨寫這個人的性格的。不但在令狐冲的言、行之中,表示他的性格,不但在他人對令狐冲的評語中,表現他的性格,而且還主觀地去寫他的性格。<br /><br />  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寫令狐冲性格的地方,隨手翻閱,隨處可見:<br /><br />  「……傷得如此厲害,兀自在說笑話。」(二〇七頁)令狐冲愛說笑話,那是他內心不將任何事情看得嚴重的表現。在令狐冲這樣性格的人看來,天下無不可拿來說笑之事,天塌下來,也可以當被子蓋。<br /><br />  「令狐冲於世俗的禮法教條,從來不瞧在眼裏。」(二一二二頁)「說話不騙人,又有甚麼好玩?」(二八六頁)<br /><br />  令狐冲追求「好玩」,這是真正遊戲人生者才能說得出來的話。<br /><br />  「你就是口齒輕薄,說話沒點正經!」(二八六頁)<br /><br />  這是岳不群罵令狐冲的話,令狐冲是一個甚麼都不放在心上的人,對他來說,天下根本沒有甚麼事是正經的,說話又何必正經,這種想法,世人目之為輕佻,其實是最看得開的想法。<br /><br />  「你這小子……必定是耍無賴,使詭計,混蒙了過去。」(二九二頁)<br /><br />  這是岳夫人對令狐冲的評語,岳夫人對令狐冲了解甚深,是令狐冲的第一知己。<br /><br />  「大師哥說話行事瘋瘋顛顛。」(二九五頁)<br /><br />  這是林平之對令狐冲的最早看法,可知令狐冲的言行是如何驚世駭俗。<br /><br />  「天性跳盪不羈。」(三一二頁)<br /><br />  「率性任情,不善律己。」(三五一頁)<br /><br />  「……只有如此胸襟的大丈夫,才配喝這天下名酒。」(三七〇頁)<br /><br />  這是田伯光讚令狐冲的話。喬峰再喜歡喝酒,不會和田伯光喝酒吧?令狐冲對甚麼事都不認真,無所謂,渾然無我,這是最高境界。<br /><br />  「到了不得已的時候,卑鄙無恥的手段,也只好用上這麼一點半點了。」(四〇八頁)<br /><br />  風清揚也是令狐冲的知己,一聽得令狐冲這樣講,「大喜」:「好,好!……大丈夫行事,愛怎樣便怎樣,行雲流水,隨意所之,甚麼武林規矩,門派教條,全是放他媽的狗臭屁!」<br /><br />  而令狐冲聽了風清揚的話之後:「……這幾句話當真說到了他心坎中去,聽來說不出的痛快。」<br /><br />  這一老一少兩人,性情相投,自然一方說出來的話,會打進另一方的心坎中了。<br /><br />  在這裏,有一件事,倒值得提出來一下,令狐冲說「到了不得已的時候,卑鄙無恥的手段,也只好用上這麼一點半點了」。可是,看畢全書,令狐冲連半點卑鄙無恥的手段也沒有用過。<br /><br />  這是一種很值得提出來討論的情形。一個人在思想觀念上認定了某些事是可以做的,並不一定說這個人一定會去做這些事。<br /><br />  甚麼事可以做,甚麼事不可以做,都是當時社會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約束,有些在某一時期萬萬不能做的事,在時代社會背景改變之下,變得極其普通,人人都在做。能做、不能做,那是一種約束,這種約束對性格上不受約束的人來說,「只是狗屁一樣」。那是對約束的一種反抗,並不一定自己非做不可。如果在思想觀念上,也不能對約束有任何的反抗,那是對人性的侮辱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並沒有在榮辱關頭做過任何卑污之事,後來,在《鹿鼎記》中,韋小寶倒是做了一些,韋小寶的作為,完全合乎令狐冲的思想觀念,卻至今被讀者非議,真是冤枉之至。<br /><br />  「他知道我性子太過隨便。」(四一六頁)<br /><br />  「我令狐冲向來不是拘泥不化之人。」(四七一頁)<br /><br />  「只是此人從小便十分狡獪。」(四九六頁)<br /><br />  岳不群始終認為令狐冲「狡獪」,令狐冲固然花樣百出,但樣樣是真,岳不群處處作偽,突然有招架不了之感。<br /><br /><br />生性開朗,光明磊落<br /><br /><br />  「但願她將我忘得乾乾淨淨,我死之後,她眼淚也不流一滴。」(五〇一頁)<br /><br />  這是令狐冲對岳靈珊的希望,他苦戀岳靈珊,落花有意,流水無情,但倒也看得開,為對方著想,寧願自己「胸中總是酸楚難當」。酸楚難當,並不是令狐冲看不開,而是任何正常人的正常反應。情關,世上若有人能夠勘得破,他早已不是人而是神了。所以令狐冲有時也難免:<br /><br />  「……胸口一酸,更無鬥志,當下便想拋下長劍,聽由宰割。」(五二四頁)<br /><br />  令狐冲本來就不是很有鬥志的人。門志這門事,是林平之這一類人的事,和令狐冲這類人是無關的,隨便來,隨便去,無拘、無束,弄個鬥志放在心中,將自己作鬥志的奴隸,所為何來?<br /><br />  「暫受一時委屈,又算得甚麼?」(五三一頁)<br /><br />  又有甚麼是「算得甚麼」的?有了委屈,連解釋也懶得去解釋,令狐冲之可愛,至於極點。<br /><br />  「令狐冲對這件事其實並不介懷,淡淡的道……」(五四三頁)<br /><br />  令狐冲輸了錢,叫幾個小無賴打了一頓,打得鼻青目腫,他一樣不放在心上。<br /><br />  「弟子自知命不久長,一切早已置之度外。」(五六二頁)<br /><br />  「閣下性情開朗。」(五六三頁)<br /><br />  這是任大小姐對令狐冲的第一句評語。一個垂死之人,還能給人以「性情開朗」的印象,捨令狐冲外,誰有此能?<br /><br />  「想是因他胸襟豁達之故。」(五六五頁)<br /><br />  這是綠竹翁的評語。<br /><br />  「令狐冲生性本來開朗。」(五六七頁)<br /><br />  金庸借任盈盈之口說「開朗」,還嫌不足,又用作者主觀之筆,再強調一次。<br /><br />  「知他素來生性倔強。」(五六九頁)<br /><br />  岳不群的評語,「狡獪」之外,還有「倔強」。<br /><br />  「生死置之度外,確是大丈夫本色。」(五九二頁)<br /><br />  令狐冲自己說了生死置之度外之後,又借平一指的口這樣說。<br /><br />  「每個人到頭來終於要死的,早死幾年,遲死幾年,也沒多大分別?」(六二四頁)<br /><br />  這是令狐冲自己對生死置之度外的覆述,字句不同,意思是完全一樣的。令狐冲並不是說說就算,而是真的不在乎,將自己的血去給老不死喝。<br /><br />  「他生性倜儻,不拘小節。」(六五六頁)<br /><br />  這是作者的主觀評語。<br /><br />  「他生性不羈,口沒遮攔。」(七一九頁)<br /><br />  也是作者的主觀評語。<br /><br />  「心中一蕩,便湊過去在她臉頰上吻了一下。」(七二〇頁)<br /><br />  真是「不羈」、「不拘小節」之至。這種事,金庸筆下人物,除了令狐冲之外,只有韋小寶會做,這兩人性格頗有相近之處,韋小寶性格在金庸筆下形成之初,不知金庸有沒有想到過令狐冲?<br /><br />  令狐冲韋小寶兩人性格有相近之處,兩人若能相遇,一定成為莫逆之交,相互之間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說到對方的心坎去。但是,韋小寶和令狐冲,又是截然不同的。寫小說,最難是寫兩個性格相近的人而將之寫得截然不同,金庸在令狐冲和韋小寶這兩個人身上,做到這一點。<br /><br />  「好在他生性豁達。」(七三四頁)<br /><br />  金庸的加評。<br /><br />  「我便獨來獨往,卻又怎地?」少林寺的方證大師看得愕然:「這少年竟然如此的泯不畏死。」(七四六頁)<br /><br />  「他二人均是放蕩不羈之人。」(七七三頁)<br /><br />  「我這浪跡江湖,素行不端的一介無名小卒。」(一〇四〇頁)<br /><br />  令狐冲倒很有自知之明,「素行不端」至於極點矣!他對莫大先生也承認「品行不端」(一〇四四頁),可是莫大先生倒還真佩服他,說他自己對著「滿船妙齡尼姑,如花少女」,他自己就「要像你這般守身如玉,那就辦不到」。<br /><br />  一個性格隨便的人,放蕩不羈的人,佻達的人,也並不是沒有原則的,一樣「有所不為」。莫大先生實在並不了解令狐冲的真正性格,不必佩服,那是理所當然之事。<br /><br />  「他胡鬧任性,輕浮好酒。」(一一六六頁)<br /><br />  這又是岳夫人的評語,岳夫人是站在師娘的立場來看小孩子的。令狐冲自己也知道頑童性格頗重,所以感到「這八字確是的評」。其實這八字,並非令狐冲性格的全部,只是一部分而已。<br /><br />  「老弟是直性子人,隨隨便便,無可無不可……」(一二三三頁)<br /><br />  冲虛道長從他自己的觀點來看令狐冲,又是另外一副景象。<br /><br />  「他為人又是隨隨便便。」(一二八〇頁)<br /><br />  作者的重現描寫,重複冲虛道長的話。<br /><br />  「冲兒任性胡鬧……但他自小光明磊落,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……他這等傲性之人……」(一四六四頁)<br /><br />  這又是岳夫人對令狐冲的評語。<br /><br /><br />灑脫豁達,臻於化境<br /><br /><br />  將一部《笑傲江湖》隨手翻閱,並非刻意尋找,對令狐冲的性格,已有這許多。<br /><br />  金庸對令狐冲的性格特別著意刻劃,是有原因的。原因是像令狐冲這樣的性格,並不多見。令狐冲真正是灑脫豁達、臻於化境的一種人,這種人在古代社會或者還多些,現在社會,真是少之又少。他任性胡鬧,只是為了想不受拘束,任何加在他身上的束縛,他都會當作在背的芒刺。他不一定不喜歡這種束縛,但如果一定要他非有這種束縛不可,他就受不了,這就是不羈性格的典型:你讓他去做一件事,他未必去做,如果你不讓他去做,他倒非要做來看看。<br /><br />  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記中說:<br /><br />  「令狐冲是……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。《笑傲江湖》的自由自在,是令狐冲這類人物的追求的目標。」<br /><br />  其實,令狐冲這類人物,根本不追求甚麼,只是從心底認為,自由自在應該是人天生的權利,他們不追求,只是對那種拘束枷鎖,不斷抗拒而已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是這樣性格的一個人,金庸在書中,卻安排了一節,由他來宣讀華山派的七大戒律,宣讀的對象是林平之。<br /><br />  這七大戒律,倒可以拿出來看看,相當有趣,看看宣讀者令狐冲本身,能做到多少:<br /><br />  一、首戒欺師滅祖,(能)不敬尊長。(不能,不能)<br /><br />  二、戒恃強欺弱,擅傷無辜。(能)<br /><br />  三、戒奸淫好色,(能)調戲婦女。(不能)<br /><br />  四、戒同門嫉妒,自相殘殺。(能)<br /><br />  五、戒驕傲自大,得罪同道。(不能)<br /><br />  六、戒見利忘義,(能,能)偷竊財物。(不能,不能)<br /><br />  七、戒濫交匪類,勾結妖邪。(不能不能又不能)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第三集的封面(編按:新版置於內頁中),是一條鯰魚,扉頁上的印章是「襟上杭州舊酒痕」。鯰魚是八大山人所繪,文字說明(可能是金庸所加)中說:<br /><br />  「圖中之魚寥寥數筆而神態生動,似是在江湖間自在遊蕩。」<br /><br />  鯰魚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魚,外形給人一種滑稽感。早年在農村生活時,常常捕捉。牠十分難捉,魚身上有一種十分滑膩的黏液,捉在手裏,也會被牠滑脫。有時,好不容易雙手將之緊握,急奔離岸,但仍不免被牠掙脫,躺在草地上迅速扭動身體,蹦進河水之中。<br /><br />  後來,找到了一個捕捉牠的竅門,原來鯰魚十分貪吃,口又大,用普通的鐵絲,彎成魚鈎,隨便放上一些釣餌,甚至一團紅布,就可以將牠釣出水來,剖而烹之,皮滑肉細,十分可口。<br /><br />  鯰魚的自在遊蕩也是有限度的,因為牠貪吃,有了貪念,自由自在就結束了。<br /><br />  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語之中,金庸又說:<br /><br />  「充分圓滿的自由根本不能的。」<br /><br />  就是因為人有慾望之故,即使如令狐冲,也未能做到充分圓滿的自由自在,外來的一切拘束,可以完全置諸不理,生、死也可置諸度外,但是來自內心的拘束呢?<br /><br />  今年四五月間,和金庸一起在夏威夷。一日,街頭閒逛,看到一位藝術家在街頭用玻璃在創作,有各種各樣的人像,平衡裝置等等,水準甚高。佇足細觀之後,發現了一件作品,當時就愛不忍釋,由金庸買了下來。<br /><br />  這件藝術品的標題是「心囚」,用玻璃塑造了一個看來極其痛苦、急求解脫的人,被困在一張網中。<br /><br />  這張網,其實根本網不住這個人,空隙極大,這個人隨時可以穿網而出。可是這個人卻像是絲毫不知道可以穿網而出一樣,在網中苦苦掙扎。<br /><br />  這張網,是來自這個人內心的拘束,是一張心網。再不想受拘束的人,也突不破這張網,「解脫一切慾望而得大徹大悟,不是常人之所能。」令狐冲也正好是常人,所以也不能,這是常人的悲哀,和拘束的抗拒力量再大,也無法和自己相抗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已經做得最好了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是絕頂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10 日月神教<br /><br /><br />  日月神教,本名朝陽神教。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日月神教是和五嶽劍派對立的「魔教」。<br /><br />  這個日月神教,不單是武俠小說中普通的教派。金庸通過了寫日月神教,並不是刻意,但是無可避免地影射了「文化大革命」時期,血肉橫飛的中共黨內鬥爭,和不顧一切奪取權力的情形。<br /><br />  這種情形,在《鹿鼎記》的神龍教和《天龍八部》的星宿派中,也可以見到影子。<br /><br />  日月神教在東方不敗只欲躲在房裏繡花之後,一切全由楊蓮亭主持。而楊蓮亭卻養了一個貌似東方不敗的嘍囉,坐在東方不敗的位子上,冒充東方不敗。這一段,寫得更深刻。<br /><br />  在某種制度之下,問題已不在於坐在位子上的是甚麼人。坐在位子上的是東方不敗也好,是姓包的小嘍囉也罷,甚至到後來,坐上去的是任我行,只要制度不變,全是一樣的。<br /><br />  問題是在於整個制度,不在於個別的人。<br /><br />  日月神教中的種種口號,自然也是自實際政治情形中得來的靈感。最有趣的是,金庸創造了「千秋萬載,一統江湖」的口號。後來,中共改國歌,將原來「義勇軍進行曲」中的歌詞改去,新訂正的歌詞之中,竟然有極其類似的句子出現。是中共的「國歌」修訂者看過《笑傲江湖》之後得到的靈感,還是巧合?<br /><br />  當然,那是巧合,其實,也並不算是怎麼「巧」法,因為兩個組織,有太相類似之處,所以,才出現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口號。<br /><br />  任我行從高處摔下來之後,日月神教由任大小姐接管,變成了上下一片冲和,這自然是作者的幻想,事實上,像這樣的一個組織,一定免不了不斷的權力鬥爭,不可能因為一兩個人的主觀願望而改變的。任大小姐未必對教務有興趣,若讓向問天掌握,情形便不十分佳妙了。<br /><br /><br />11 兩個見首不見尾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有兩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人。<br /><br /><br />風清揚<br /><br /><br />  第一個是風清揚。<br /><br />  風清揚此人之來,簡直有點不可思議。他是當年華山派劍、氣兩宗之爭的劫後餘生者,後來武功之高,已屬驚人。令狐冲跟他學了不多久武功,只要一劍在手,便已無人能敵,他本人可想而知。<br /><br />  風清揚住在華山思過崖已有多少年了?華山上下全然不知,影蹤之詭秘,超乎想像之外者。但其出場時,是在令狐冲和岳靈珊對劍之後,想是忍不住多年來的寂寞,所以將「玉女十九劍」中的招數,在令狐冲面前使將出來,炫耀一番。<br /><br />  一現之後,再次出現已隔了好久,是令狐冲打不過田伯光之後的事了。再次出現之後,授劍術,講武術之道,大大合了令狐冲的脾胃。風清揚在隱居了數十年之後,忽然有了令狐冲這樣的一個談話對手,而且還語語合拍,心中的高興,可想而知。所以,他才將「根本無招」這至高無上的武功要訣,告訴了令狐冲。<br /><br />  也只有令狐冲這樣性格的人,才能了解到這個武學上的無上要旨。<br /><br />  後來,又教會令狐冲「獨孤九劍」。這裏有一個問題,風清揚是怎麼練到「獨孤九劍」的秘訣的?書中全無交代,只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了。創設獨孤九劍的人叫獨孤求敗,從這個名字來看這個人,縱使天下無敵,也真是可憐得很。<br /><br />  有一個設想:獨孤求敗「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」。如果,有朝一日,他求敗得敗了,會怎麼樣?<br /><br />  一個人,長期以來,處於無敵的勝利狀態之中,感到寂寞、無聊、乏味、無趣之極,所以想求敗,但它其實,求敗是虛,求勝是實。真的有朝一日他求敗得敗,接下來他肯就此算數了嗎?當然不是,一定是殫智竭力,再用種種方法,去反敗為勝,重嚐勝利的滋味。所以求敗也者,還是想進一步求勝。若是心中根本沒有勝敗之念,還有甚麼好求的?<br /><br />  所以,獨孤求敗是個執著拘泥之人,儘管他所向無敵,其人並不可愛。<br /><br />  風清揚出現的作用,就是造成令狐冲學會了絕頂武功,沒有甚麼別的作用,後來,不知所蹤,成了「神龍」。<br /><br /><br />莫大先生<br /><br /><br />  另一個見首不見尾的人,卻寫得比風清揚好得多。落墨雖然不多,但寫來活現,一鱗半爪隱現之際,皆跳躍騰挪,極具氣勢。<br /><br />  這個人,是衡山掌門莫大先生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這個人,是全書之中最怪的怪人。在舊版中莫大先生後來死在華山,但新版卻沒有死,怎樣逃生的經過沒有明寫,他的琴聲,卻在令狐冲和任盈盈結婚之際,隱隱傳來。這一段,新版高出舊版許多,莫大先生行蹤詭秘,行事奇特任性,猶在令狐冲之上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殺嵩山派高手這一節最是驚心動魄。為的是當時也,莫大先生和大嵩陽手費彬惡鬥,在一旁的人甚多。有劉正風、曲洋,有令狐冲、儀琳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殺費彬一事,是萬萬不能傳出去的,一傳出去,軒然大波,只怕莫大先生也罩不住。但是他卻對在場四人,了無顧忌,一出手已立定了殺意,殺了人之後,交代一句的話都沒有,便揚長而去。<br /><br />  就算他料定了曲洋、劉正風都已決意自盡,難道不怕令狐冲和儀琳會洩露此事?尤其儀琳是一個全無機心、有甚麼說甚麼的人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甚麼都不在乎,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,當真非同凡響,他絲毫也不在意,不叮囑在一旁的四個人,不要將他殺費彬的事講出去,因為就算四人之中,有誰將這件事講出去了,他也不怕,大丈夫一人作事一人當的風格,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。<br /><br />  那四個人中,劉正風和曲洋死了,儀琳和令狐冲,以後提都沒有提過。令狐冲是知道茲事體大,萬萬不能說,儀琳自然是因為事後令狐冲的一番言詞,嚇得不敢說的。這也可以說是莫大先生聰明過人之處,早已判斷到了這件事是不會洩露出去的。<br /><br />  所以,後來,莫大先生和令狐冲重逢,兩人的心中,因為有著共同的秘密,自然比較容易傾談。莫大的性格和令狐冲極接近,雖然他「骨瘦如柴、雙肩拱起,真如一個時時刻刻便會倒斃的癆病鬼」,而令狐冲「長方臉蛋,劍眉薄唇」,看起來比莫大先生漂亮得多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落寞寡合,獨來獨往,連衡山派中的事務,也不十分管,憑一柄又薄又窄的長劍,使出如夢似幻的劍法,浪跡江湖,倒是真的無拘無束至於極點,只是不知他年輕時、中年時曾經有過甚麼傷心事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這個人物,真是思之令人悠然神往。看《笑傲江湖》,真要找書中人物來代入的話,本人不願揀令狐冲,只願身為莫大先生。<br /><br />  莫大先生是上上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12 兩個貪心的典型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中有兩個貪心人物的典型。<br /><br /><br />余滄海<br /><br /><br />  一個是余滄海。余滄海是青城派的掌門人,在武林中地位高,武功高,年紀也差不多了,小老婆也有好幾個,已經甚麼都有了,可是卻還要貪心,想奪福威鏢局的「辟邪劍譜」。<br /><br />  那「辟邪劍譜」,若是明明白白擺在那裏的一樣物事,叫人看了心跳眼紅,倒也罷了。而事實上,所謂辟邪劍譜也者,誰也沒有見過,只知道有這麼一部東西。而且只要想一想,想到林遠圖雖然以七十二手辟邪劍法,名馳天下,但是林震南是林遠圖的兒子,武功卻稀鬆平常,就可以知道這「辟邪劍譜」必有古怪,天下可貪的東西多得很,何必非去貪這種不知虛實、必有古怪的東西?<br /><br />  余滄海連這一點都想不到,難怪他下場如此不佳。這個矮小道士,其實是很有點氣派的,書中稱他為「當今武林一流高手」,事實上他武功也確實不低,青城派遠在四川,連左冷禪也不敢打他的主意,真是山高皇帝遠,歲月何等逍遙,是他自己要去蹚渾水,怪不得人。書中曾借勞德諾的口,稱他為「老奸巨猾」,未必未必,其蠢若豕,庶幾近矣。<br /><br />  余滄海是一個沒事找事、自己找自己麻煩的典型。<br /><br />  余滄海是下下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左冷禪<br /><br /><br />  另一個是左冷禪。<br /><br />  左冷禪的貪心,比起余滄海來,更加莫名其妙。<br /><br />  余滄海謀奪「辟邪劍譜」,那是因為他本來沒有這部劍譜,雖然事理不明,但總還可以說得過去。<br /><br />  可是左冷禪之貪,卻是貪他本來已有的東西:他處心積慮,不知費了多少手腳,做了多少壞事,目的是為甚麼呢?<br /><br />  左冷禪的目的,是要做五嶽劍派的掌門人,要五嶽劍派合而為一,由他來領導。<br /><br />  那麼,左冷禪原來的身份是甚麼呢?他放了那麼大的力氣,用盡了心機,要當五嶽劍派的掌門,是不是他本來連五嶽劍派的邊都沾不上呢?<br /><br />  絕不是,左冷禪本來就是五嶽劍派的盟主!<br /><br />  而且,他這個盟主,不是虛設的,而是在實際上,有極大的權力,有一面「一展動處,發出燦爛寶光,綴滿了珍珠寶石的五色錦旗」,五嶽劍派的盟主令旗作為他權力的象徵。這面旗子一展,很有威風,不准劉正風金盆洗手,劉正風就不敢,頗有生殺大權之威。<br /><br />  而且,左冷禪當盟主,也不是不得人擁護,華山派岳不群表面上不敢反對,他要維持偽君子的面目,自不敢公然違抗盟主之令。衡山派的莫大先生性子不羈,如神龍見首,不常理派中事務,左冷禪大可效法收買泰山派高手的法子,去收買衡山派。<br /><br />  左冷禪要當五嶽劍派掌門,過不了恒山尼姑這一關,弄出天大的事來。但是他當盟主,恒山的尼姑,倒是沒有不服之意,十分容易弄得恒山尼姑服服貼貼的。當日,盟主令旗第一次出現,定逸師太就表示歡迎!<br /><br />  「定逸師太甚是喜歡,一欠身還禮,說道:『你師父出來阻止這件事,那是再好也沒有了。』」(二三七頁)<br /><br />  可知只要左冷禪不要消滅恒山派,維持盟主的地位,有甚麼事要恒山派的尼姑去做,必然不會打折扣。<br /><br />  五派之中,最難對付的是華山派,左冷禪倒也是早已知道這一點的,所以早早派了勞德諾去帶藝投師──這件事,精細縝密若岳不群,若是說會從頭到尾被瞞在鼓裏,真是不可思議。<br /><br />  若是左冷禪以為岳不群從頭到尾不知道,那左冷禪之蠢笨,也到了可憐的程度。可是看來,左冷禪又真的以為如此!<br /><br />  若不是如此,在勞德諾得到「紫霞神功」的秘密之後,大可以功成身退了,留在華山派,還會有甚麼作用?勞德諾將「紫霞神功」帶到嵩山派去,等到左冷禪洞悉紫霞神功的秘密之後,再要來對付華山派,也就容易得多了。<br /><br />  就算左冷禪真的想當五嶽劍派的掌門,想得發了瘋,他也可以採取挑戰、分化、各個擊破,種種聰明的辦法,遠比把所有人叫到嵩山去來得好。如今左冷禪這樣的做法,卻是霸王硬上弓,對付大姑娘尚且不可,何況對付華、泰、衡、恒四個劍派!<br /><br />  左冷禪下場不佳,那是他蠢笨貪心的結果,所以,奉勸世人,若要貪心,一定要聰明,那才會有結果。若是又笨又貪心,會瞎了眼睛,還更痛苦不堪。只可惜,世上有多少人是肯承認自己蠢笨的?<br /><br />  左冷禪是下下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13 燦爛而短暫的曲非烟<br />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中,有一個人,出場短暫,但是卻發出極其燦爛的光芒,像流星劃空,一閃而逝。這個人是曲非烟。這位日月神教長老曲洋的孫女兒,小名非非,是個性格極可愛的小女孩,只有十三四歲:<br /><br />  「穿一身翠綠衣衫,皮膚雪白,一張臉蛋清秀可愛。」<br /><br />  金庸小說之中,甚少寫到這樣年紀的小女孩,黃蓉出場時已有十六七歲,郭芙有過少年時期,但沒有甚麼事情可做,小龍女不通世務如小女孩,實際上已是十八九歲,連那香香公主,也已到了可以被男人所愛的年齡。曲非烟可以說是在金庸小說之中,唯一的一個這樣年紀的小女孩,而且一出場,就寫得靈活無比,<br /><br />  將青城余矮子弄得啼笑皆非,又會帶了儀琳到妓院去找令狐冲。<br /><br />  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女孩,卻出場沒多久,就死在費彬的手下,真是可惜至極,不知金庸為甚麼要這樣安排?若覺得這個人物沒有用,就算完全不寫曲非烟這個人,對全書也沒有影響。<br /><br />  既然寫了,又這樣快將她抹去,是為了發展下去,這個人物不好安排?想來也不會,因為《笑傲江湖》全書經歷的時間並不太長,曲非烟可以不必長大到牽涉進主要人物的感情糾紛之中,並不會十分難安排。而且,以金庸的小說寫作技巧而言,還會有甚麼難安排的事?<br /><br />  那樣古靈精怪、活潑機智的小姑娘,就這樣在書中消失,真是可惜。本來可以讓她到黑木崖去,和東方不敗、楊蓮亭搗蛋,何等有趣。也可以讓她和桃谷六仙夾纏夾纏,保證可以將桃谷六仙弄得頭昏腦脹,桃谷六仙是絕不肯拜她為師的,就讓她拜桃谷六仙為師,又有何不可?不要拜師,拜個把子,做桃谷六仙的義妹,也綽綽有餘了吧?桃谷六仙若和曲非烟混成了一夥,當其桃谷七仙,那才叫要多熱鬧有多熱鬧了!<br /><br />  曲非烟死得也十分精采,她和費彬對敵,自然不是這個武林高手之敵,雙手短劍,全被震脫,費彬的長劍,指住了她的咽喉,她一點也不怕死!<br /><br />  「大叫一聲,向前縱躍,往長劍上撞去。」(二六八頁)<br /><br />  後來,被費彬點中了穴道,躺在地上,仍是毫無懼意,最後一句話,還是笑著講出來的!<br /><br />  「曲非烟笑道:『……』一句話沒說完,費彬長劍送出,已刺入了她的心窩。」(二七二頁)<br /><br />  曲非烟是笑著死的,「一劍刺入心窩」,死得也毫無痛苦,對這個出現如此短暫的可愛小姑娘,懷念之餘,總算也不會太難過。<br /><br />  費彬殺曲非烟時,莫大先生當然已經在場,莫大先生一出手就不留情,立意將費彬置之死地,自然也是太不值費彬所為之故。<br /><br />  有一點不明的是,曲洋是日月神教中的長老,他在教中的地位怎樣?在東方不敗和任我行的鬥爭之中,他站在哪一邊?<br /><br />  照說,在日月神教這樣嚴重的鬥爭之中,曲洋是沒有可能置身事外的,但是他居然真的置身事外了。曲洋和劉正風的純粹友誼,只見劉正風受到了五嶽劍派的壓力,未見曲洋受到日月神教方面的任何壓力,莫非曲洋早已和教中人物斷絕了往來?頗為不解。反正,曲非烟都死了,曲洋的一切,深究起來也沒有意思,不究也罷。<br /><br />  曲非烟,是上上人物。<br /><br /><br />14 結語<br /><br /><br />  一開始寫《笑傲江湖》,將事件(情節)和人物合併在一起看,不再硬性分開,覺得這樣看法,暢順得多。執筆之初,絕未想到可以寫那麼多,忽然之間,已經近五萬字了,而要寫,可再寫下去的還不知有多少。如恒山的三位老尼,如大鬧少林寺,如桃谷六仙,如童百熊、賈布,如木高峰,如五霸崗,等等等等,於《笑傲江湖》的人物、情節實在太豐富了,簡直有寫之不盡之勢。<br /><br />  但如果再寫下去,《三看》變成了專評《笑傲江湖》了,所以非收住勢子不可。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是武俠小說中出類拔萃之作,在金庸作品中,和《天龍八部》相比較,哪一部更高些,實在很難作定論。真要下定論,《天龍八部》氣勢比《笑傲江湖》雄渾龐大。<br /><br />  而《天龍八部》之所以有這樣如大海巨浪一樣的氣勢,有給人以喘不過氣來的壓力,能令風雲變色、鬼哭神號的力量,書中人物喬峰一個人,就擔了一半,所以《天龍八部》略高一籌,佔第二。<br /><br />  《笑傲江湖》並不是輸給了《天龍八部》,而是令狐冲輸給了喬峰。<br /><br />  令狐冲也不是輸給了喬峰,他比喬峰更可愛些,然而,喬峰就是有一股形容不出的氣概在,總覺得高了那麼一點點。令狐冲若是有機會和喬峰相遇,必然心折之極,喬峰說甚麼,令狐冲會一刻也不猶豫就去做甚麼!<br /><br />  連令狐冲自己也服了,所以《天龍八部》可以排名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上。<br /><br /><br />  一九八一、十一、三 香港</div></body></html> in /var/www/vhosts/enjoyreadinghour.com/zh.enjoyreadinghour.com/eKatab/REST.class.php on line 799
三看金庸小說

三看金庸小說 線上小說閱讀

第一章:笑傲江湖



1 時代背景


  金庸十四部武俠小說之中,《笑傲江湖》,名列第二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是金庸小說之中,唯一沒有明確歷史背景的一部,但是,只要略微細心一點,就可以肯定,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是明朝。

  劉正風金盆洗手,廣邀群雄,節目之中,就有一項是官員來封劉正風的官:「……據湖南巡撫奏知……著實授參將之職……」

  巡撫這個官銜,始自明朝,明初軍事初定,以朝臣巡視地方,安撫軍民,謂之巡撫。開始時,並非地方專任官員,後來才各省均置。清朝時更進一步,職權極重。《笑傲江湖》當然不是清朝之事,清朝的服飾大異,令狐冲的腦後垂有一條辮子,就不怎麼好玩,所以可以肯定是明朝的事。

  參將,也是明朝才設置的官名,比副將還更低一級。這兩個官銜,道出了《笑傲江湖》的歷史背景是在明朝。至於是在明朝的哪一年,遍閱全書,漫不可考。通篇都是江湖上的事,而且和金庸別的小說絕無聯繫,人物全是獨立的,不在其他小說中出現。只有「獨孤九式」中有「獨孤」其名,不知這和楊過得到劍笈的那個獨孤求敗是不是有關係而已。

  既在明朝,當年明教的一些人物或他們的後代,很可能出現一下,但作者也不提。只出現了一個被正派人物稱之為魔教的教派。

  這個教派,本來叫「朝陽神教」,名字的氣派極大,後來經過修訂改正之後,忽然變成了「日月神教」,看起來,唸起來,比起來均甚怪,不及原來的名稱遠甚。猜想其所以改了教名,是由於「日月」為「明」,多少想和當年明教有點關係之故。

  我一向不贊成金庸對他的作品作大幅度的修改,《笑傲江湖》改得極多,新版有許多地方,不及舊版,教名的更改,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。


2 新不如舊之一例


  《笑傲江湖》中新不如舊的地方相當多,最明顯的一個例子,出在天王老子向問天的身上。

  截然不同的寫法

  全書精采的情節,異彩紛呈,舉不勝舉,但其中最精采、最激盪人心的一段,是天王老子受正邪各派圍攻,被困在一個亭子之中,亭子的四面是曠野,亭子的外面,圍了好幾百人。當其時也,令狐冲置生死於度外,只是為了敬仰向問天的那股氣概,起了惺惺相惜之意,就大踏步地進了石亭,要和向問天同生共死

  天王老子向問天在全書之中,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。這一段,是向問天初出場,來勢逼人,非同凡響,不枉了「天王老子」這個稱號。

  這一段作者的佈局也極巧妙,正、邪兩種平時如同水火的力量,這時節共同對付一個人,對峙雙方力量對比懸殊,偏偏從令狐冲眼中看出來的向問天一個人,氣勢猶在數百名正邪好手之上。

  這種場面,本來已經夠熱鬧的了,再加上一個硬出頭,連刀也沒有,卻要拔刀相助的令狐冲,看到這一段,要是還能放得下書來,真是怪事了。這一大段情節的詭異、多變、激盪、熱鬧、佈置之巧,通過情節表現人物性格之妙,實在可作小說創作的教科書。

  然而,這麼精采的一段情節,在經過修訂之後,頗有新不如舊之感,所以舉出來作為一個例子。

  這一段,在寫了令狐冲以獨孤九式,大展神威,向問天也對他大起惺惺相惜之意後,向問天帶了令狐冲突圍之際,新、舊作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寫法:

  舊:

  ……當真疾逾奔馬,一瞬之間便已在數十丈外。

  後面數十人飛步趕來,只聽得數十個喉嚨大聲呼叫:「天王老子逃了!天王老子逃了!」向問天大怒……(中略)低頭見到令狐冲兀自噴血,不禁哼了一聲,轉身又奔。眾人又隨後追來,但誰都不敢發力狂追,和他相距越來越遠。原來向問天外號叫作「天王老子」,為人最是倨傲,一生和人動手相鬥,打敗仗是有過的,卻從來沒逃過一次,當真是寧死不屈的性格。憑他的輕功造詣,若要避開正教魔教雙方的追殺,原是易事,只是他不願避難逃遁,為敵所笑,方被困於涼亭之中。此刻為了令狐冲,這才作生平破天荒第一次的轉身而逃,心頭的煩惱已是達於極點。

  他一面疾奔,一面盤算:「倘若只我一人,自當跟這些兔崽子拚個死活,好歹也要殺他幾十個人,出一出心中惡氣。老子自己是死是活,都管他媽的!只是這少年和我素不相識……(下略)」

  新:

  ……當真是疾逾奔馬,瞬息之間便已在數十丈外。

  後面數十人飛步趕來,只聽得數十人大聲呼叫:「向問天逃了!向問天逃了!」向問天大怒……(下略)

  向問天腳下疾奔,心頭盤算:「這少年和我素不相識……(下略)

  讀者諸君且莫怪我抄書,抄的不多,而且非抄不可。略去部分,是新舊作相同之處。而這裏抄出來的兩段,所寫的事是一樣的:向問天帶了令狐冲突圍,其他人隨後追來。

  任何人只要一看,就可以看到這兩個不同的寫法,孰高孰低,修訂之後的一段,只是草草,應該新舊掉過來才是,但如今,潦草、簡陋的一段,偏是修訂後的作品,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大段的性格描寫,自「原來向問天外號叫天王老子」起,到「出一出心中惡氣」全被刪去。這一段,實在是千萬不能刪的。


江湖豪傑,肝膽相照


  其時,令狐冲「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」,一則是心儀向問天的豪氣干雲,在他所見過的江湖人物之中,沒有一個及得上,而另一方面,也由於自己身遭重傷,內力全失,他為人本就瀟灑自在,生死得失,全不怎麼放在心上,心裏喜歡向問天,「糊里糊塗的在這裏送了性命便是」。反正難免一死,死得俠意豪放,自然更合令狐冲的心意。

  但是向問天卻不知道令狐冲有這一份想法,在向問天看來,令狐冲百分之一百是路見不平、拔刀相助,而且這樣子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,向問天雖然一生闖蕩江湖,也從未遇到過,在生死關頭,忽然冒出這樣一個少年來幫助自己,自然令向問天這樣剽悍豪俠的江湖客感到熱血沸騰,豪氣更甚。不知名的少年肯為他犧牲性命,他為這個不知名的少年,作破題兒第一遭的逃遁,算得了甚麼?是以他才會帶著令狐冲逃走。

  而這一段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的關係,從一開始起就生死相許,極之密切。這一點,對於後來情節的發展,也極重要。後來,在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,多了一個任我行。

  任我行和向問天不同,任我行深謀遠慮,是一個梟雄,講一句現代化一點的話,任我行是一個政治人物,喜歡玩弄權術和政治手法,即使是任我行和向問天之間的關係,也不是純江湖豪傑式的肝膽相照,但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的關係卻是。沒有這一段文字,讀者心目中向問天和令狐冲之間的這種關係,便大大削弱了。這一段文字,強調了向問天本來絕不怕死,「是死是活,都管他媽的!」只是為了不想令狐冲也死,所以才破例逃走,儘管心中萬分不願,也還是做了。

  整個情節是:令狐冲心儀向問天的豪氣,願意陪他一起死,向問天想到「這樣的朋友,天下到哪裏找去」,而寧願做對他來說比死更不願做的事。兩個第一次見面的人,相互之間便有這樣的激情相許,這是武俠小說中俠、義性格發揮的極致。

  這樣精采的一段文字,竟然刪去了,真是可惜之極!

  新作將「天王老子逃了」,改成「向問天逃了」,也大大遜色,「天王老子」的外號,在此首現。這個氣勢之大、無以復加的外號,從此在新作中就不多見了,也是可惜之極。

  只就文字而言,「數十人飛步趕來……數十個喉嚨大聲呼叫」也比「數十人飛步趕來……數十人大聲呼叫」,重複了兩次「數十人」來得好,文字上活潑得多,儘管「數十個喉嚨大聲呼叫」仔細研究,可能有點語病,但喉嚨加上呼叫,再加上叫出來的是「天王老子逃了」,當時的情景,更加活靈活現,在文字修辭上而言,也是佳作,不像兩次重複「數十人」那樣呆板。


均是放蕩不羈之人


  小說的創作,在文字運用上,其實不必力求合乎文法情理,四平八穩。活潑多姿彩的文字,效果更好。這種文字運用的本領,本來是金庸的拿手好戲,在他的作品之中,隨處可見,替他的小說生色不小,忽然在這一段中,改變作風,當時不知是受了甚麼影響,真是百思不得其解!唯一的可能,是金庸可能不想將向問天這個人寫得太好、太英雄,所以才有這樣的改動。但是向問天始終是一個有智有勇的上上人物,為何要貶低他的地位,更是不了解之至。

  有金庸在貶低向問天地位之想,是因為在後文,又刪去了一段和向問天有關的文字,這段文字相當長,不全文引用了,大意是說,向問天和令狐冲兩人逃入深谷之後,向問天提及圍攻他的人是七百零九人,殺了三十一人,還有六百七十八人,向問天要在三年之內,將這六百七十八人全皆殺死報仇,而令狐冲勸他算了,向問天不答應,還很生氣。

  這一段,不但寫向問天智力過人,而且寫盡了他性格中的狠勁。更有關聯的是,後來,向問天並沒有將那六百七十八人盡皆殺死,可知他還是接受了令狐冲的勸告。當時他發狠,說「若就此要姓向的幹這個,不幹那個,那是不可能」,只是口頭上不肯接受,心中卻接受了的。這種心中服了、口中不服的情形,是人情之常,也更顯出向問天的可愛之處。

  後來,任我行也有相類似的一段對話,若嫌重複,只刪這一段對話,還無傷大雅,至於將向問天在「眼望遠處黃土大地和青天相接之所」之際,早已數清了敵人數字這一點刪去,大是損害了向問天這個好漢的形象。

  向問天是上上人物,讀者諸君若有不同意者,並非本人評的錯誤,實是金庸「刪改修訂」之過!

  金庸給向問天一句評語,是「放蕩不羈」。第七七五頁,「……他二人均是放蕩不羈之人……」

  論放蕩不羈,令狐冲的段數,比起向問天來,差得太遠。兩人被困山谷,向問天要找死屍來吃,嚇得令狐冲要裝睡,半個字也不敢說。令狐冲在這方面,顯然不如向問天。

  放蕩不羈這四字考語,本來是和世俗成見相對的。說起來話很長,也很悶,可以不必細論。簡單地來說,凡是世俗困於某種成見,或某種由某些人提倡的道德觀念,在這個範圍之中所能做的事,某些人居然闖出了這種規範去做了,便是放蕩不羈了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這部小說,從頭至尾,都是在寫放蕩不羈、不肯遵從世俗行動規範的人所做的事。在整部小說中,也可以看出有多少不堪的事,實際上就是在道德的幌子下進行的,在這種「道德幌子」下,人的真性情被埋沒。令狐冲衝破了這種規範,是一個可愛活潑的人物,而令狐冲是正,向問天是副。向問天比令狐冲更放蕩不羈,讀者必須明白這一點!


3 萬里獨行田伯光


  《笑傲江湖》全書,是對一種壓制人類真性情的約束規範的反抗,而且極成功地指出,借「道德幌子」做不堪的事,泯滅人性,這些人,好話說盡,壞事做盡,如岳不群,若左冷禪。而另一方面,令狐冲、向問天、劉正風等人,代表了人的真性情。

  劉正風和曲洋,性情相投,琴簫唱和,在當時道德規範的代表看來,就是大逆不道。令狐冲摟了藍鳳凰的纖腰闖少林寺,岳不群便通知天下武林人物,將令狐冲開除了華山派的派籍。

  這些事,在《笑傲江湖》中極多,讀者看了之後,可以自己決定,選擇做哪一種人。


淫賊成了特出人物


  在《笑傲江湖》一書,極其眾多的人物之中──金庸作品之中《笑傲江湖》的人物,不是最多也在前三名──有一個極其突出的人物,這個人,在《我看》中未曾提到,不是忘記了,而是想起了這個人,竟有不知如何下筆才好之苦。

  但是這個突出的人物,還是非提不可,因為他是如此之特別!

  這個人,姓田名伯光,外號人稱萬里獨行。

  田伯光先生是何等樣人呢?照天門道人的定論,是:「姦淫擄掠,無惡不作的採花大盜。」(但九頁)

  幾乎所有的武俠小說,在一寫到採花大盜之際,都有一個特點,就是對這類人物,極其不齒,是武俠小說中最壞的壞人的典型,從來也沒有一部武俠小說會對一個淫賊加意描寫,將之塑造成一個特出人物的。多是一出場就被殺了,或者作惡之後,再遭慘報,這種傳統,自《水滸傳》中好漢不好女色,打熬身體開始,不知持續了多少年,一直到《笑傲江湖》中出現了一個田伯光,才算是有了突破。

  當然,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田伯光仍然不是一個正面人物,但至少,是一個人物。淫掠仍然是最不可赦的惡行,然而,田伯光這個淫賊、採花大盜,除了要犯不可赦的惡行之外,也有著他另外一面,有他作為一個江湖豪客的令人心折的一面。這另一面,使他不單純地是一個採花大盜,也成了江湖上的一號人物,有他自己獨特的地位。金庸寫了田伯光這樣的一個人物,突破了武俠小說中對這類人物的片面寫法,是金庸的成功之處。

  田伯光的另一面,是江湖人物,他非常重然諾,講信用。他好色,不好色,不會去做採花大盜。好色而又做了採花的人,看到了美女,自然不肯放過。採花大盜是不講甚麼道德、法律的,唯一可以懲戒採花大盜的是利刃加頭:再採花,人頭落地。但是田伯光這個採花大盜,竟與眾(採花大盜)不同,放過了這樣一個美女。

  這個美女,還不是普通美女,她:「清秀絕俗,容色照人,實是一個絕麗的美人。」她:「身形婀娜,被裹在一襲寬大緇衣之中,仍掩不住窈窕娉婷之態。」(一一三頁)

  噫,這個小尼姑儀琳,才是真正的美人!

  儀琳是小尼姑,不曾施脂粉,掃蛾眉,她的清麗和容色照人,盡然是天生的,沒有半絲人工修飾的成分在內。她是尼姑,穿的只是寬大的緇衣,這是絕大多數女人穿了,可以令男人不忍卒睹的衣服,但是儀琳穿了,卻仍然難以掩她體態之美。

  必須肯定,儀琳的美麗,是真正的絕色。像這樣的一個絕色美女,落到採花大盜田伯光的手裏,結果應該只有一個。但由於田伯光另一面的性格,儀琳非但逃過了田伯光的侵犯,還作了田伯光的師父。


採花大盜放過絕色美女


  田伯光放棄儀琳的這一段,也就是《笑傲江湖》的主角令狐冲出場的一段。這一段,寫作方法十分特別,全部採用敘述的方法,由好幾個人的口中,敘述出當時的情形來,而又不單是敘述,在敘述之中,還夾雜著當時所發生的事,和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,聽了敘述之後,各人性格心境不同的反應,等等,真是五色繽紛,看得人眼花撩亂,眉飛色舞。

  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之中,大段倒敘的寫法,並不多見。《笑傲江湖》中田伯光、令狐冲、儀琳三人間的糾葛是一段。《雪山飛狐》中胡一刀、苗人鳳、田歸農的糾葛是另一段。

  妙就妙在,兩段倒敘,無一相同之處,完全是兩種寫法。有時,懷疑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中的那一大段倒敘是故意安排的:令狐冲可以不在倒敘中出場,但特此安排他在這種情形下出場,是作者自己的一種享受,寫兩段倒敘,毫不相同,這是表現作者創作才華的一種最好方式吧!

  田伯光是為甚麼放過了儀琳的呢?這其間,有著十分曲折隱晦的寫法。

  從表面上看來,田伯光之沒有侵犯儀琳,是因為令狐冲在從中作梗,所以未能成事。但是仔細去看原作,卻發現這一點,只是表面上的理由,內在另有原因。

  請看儀琳自述,她落在田伯光手裏的經過:「昨日下午……我去山溪裏洗手。突然之間……被他點中了穴道……那人將我身子提起,走了幾丈,放在一個山洞之中。」(一一八頁)

  這是儀琳落入田伯光之手的經過情形。

  將儀琳推進了山洞之後,儀琳的三位師姐在叫她,但是身在山洞,儀琳想叫而叫不出來,這一段時間,是「隔了好一會」。

  「隔了好一會」,是多久呢?不論多久,算是二十分鐘吧,在這「好一會」時間中,田伯光這個採花大盜,在儀琳這樣的絕色美女之旁,他幹了些甚麼事?就算他忌諱儀琳有三個師姐就在左近,不敢太公然,就算田伯光不是一個採花大盜,只是一個普通男人,在這段時間中,也難免惡向膽邊生,慾從丹田起,至少要對儀琳輕薄一番了吧。

  但是,田伯光在這段時間(好一會),看來像是甚麼也沒有做,只是講了一句風話:「她們倘若找到這裏,我一起都捉了……」而且,講的時候,看來也不兇狠,「只是笑」。

  接下來,儀琳的三個師姐走遠了,田伯光已沒有了顧忌,他的行動,更不合乎採花大盜的常規,他拍開了儀琳的穴道。其間,他和儀琳有一次身體接觸的機會:「……我急步外衝,沒想到他早已擋在山洞口。我一頭撞在他的胸口。」(一一八頁)

  當儀琳一頭撞進田伯光的胸口之際,田伯光也沒有越軌行動,將她一把摟住──這種情形下,田伯光非但不像採花大盜,甚至不像一般急色男子。

  再接下來,田伯光和儀琳談起話來,提出要求,先是稱讚儀琳「生得好看」,要儀琳「陪他睡……」。

  請注意,田伯光是以採花大盜的身份出場的。哪有採花大盜在對方全然沒有反抗能力的情形下,向對方提出要求的?採花大盜若有一個成員會,一定要將田伯光開除會籍了。

  再往後,田伯光「只是逼」,這裏的情形更隱晦,「逼」是如何逼法?在言語上逼?還是行動上逼?行動是有的:「伸手扯我衣裳」。

  儀琳所穿的是「寬大的緇衣」,以田伯光的武功而論,要扯,不必半秒鐘,就可以達到目的,小尼姑必無倖理,可是拖延了又拖延,儀琳未見有失衣之危,直到令狐冲的笑聲,傳來打擾為止,可知田伯光「伸手扯衣裳」,還只是一種「逼」的方法,而不是真的行動,真要有行動,儀琳早完了。

  看到這裏,或者有人會問:你這樣詳細研究田伯光捉到了儀琳之後的過程,是為甚麼?而且,好像還恨田伯光不採取快速行動,若有憾焉,是不是將自己代入,當作了田伯光?

  當然不是,有趣的是,可以扯開去一筆,各位男讀者在讀到這一段時,不妨想一想,如果自己是田伯光,會怎麼樣?結果不必對任何人說,自己心裏有數就可以了。

  扯開一點去的另一筆,也極其有趣。有一位金庸小說迷,對金庸小說中的人物,甚麼人都不羨慕,獨獨想做尹志平。尹志平在金庸筆下的人物之中,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就而問其原因,回答才叫妙,叫人想起就要笑。

  這位朋友的回答是:因為尹志平和小龍女有過一次。一次,已經夠了,不枉一生!

  這位朋友後來想想,實在窩囊,生氣道:「他媽的,小龍女究竟是甚麼樣子也沒見過,何以竟會入迷到這種程度……」

  說雖然這樣說,羨慕尹志平之心,仍然不減。

  話歸本題,詳細研究田伯光這一段時間內的行動,對他以後的行為,有重大的關係。田伯光在這段時間內,行動如此,當然是由他的心意所決定的,而從他的行動來看,從他將儀琳抱進山洞去之後,在「隔了好一會」的那段時間中,他心中,對儀琳已經產生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愛意。

  採花大盜對女人生出愛意,聽起來,好像有點格格不入,但採花大盜也是人,再壞的人,也有感情,也會對心儀的女人產生愛意的。

  在「隔了好一會」那段時間中,田伯光的手腳沒有甚麼行動,「光是笑」,他一定目不轉睛地盯著儀琳在看,看到儀琳這樣清麗脫俗,這樣美麗,「恰似明珠美玉,純淨無瑕」,他的心中,一定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情緒。

  世上的確有一種這樣的美女,美麗得叫男人可以慾念全消,只想如何去呵護她,去愛她,不懷有任何目的去為她做任何事。

  儀琳就是這樣一個美女。在作者的心目中,她是呵護的對象,在儀琳敘述經過之際,一干高手,都有忍不住想伸手拍拍她的舉動。田伯光不是甚麼仁人君子,他待儀琳也未必慾念全消,但是面對著儀琳,決計和面對著任何其他女人不同,可以肯定。

  金庸在這裏,不但寫活了田伯光,也寫活了儀琳這個絕色的小尼姑。

  田伯光對儀琳的愛意,在一產生之後,就一直未曾停止過,他拜儀琳為師,也是基於這一點心理因素,他明知自己絕不可能得到儀琳,儀琳也絕對不會愛他,那麼,只好用另外一種名分,來固定他和儀琳之間的關係,來取得心理上的一種滿足感。

  書中,田伯光被不戒大師所逼、被令狐冲的言語所逼之類,只是表面的情形。不戒大師的武功雖然高,萬里獨行要逃,沒有道理逃不走。雖然令狐冲使了狡獪,但田伯光既然是採花大盜,說過了的話,老子說不算數就不算數,令狐冲又能奈他何?

  所以,後來田伯光的行動,全是他自願的,沒有甚麼人可以強迫他。田伯光是由於對儀琳的單方面的愛戀,才會有這些行動。像田伯光這種心理,現代心理學中有專題論及。

  同樣的情形,寫得比較明朗化一點的,是《鹿鼎記》中的美刀王胡逸之對陳圓圓的單方面戀情。


不戒給田伯光的懲罰


  在這種深刻單方面戀情的男人,有時,會故意殘害自己的身體,折磨自己,求發洩戀情不能宣洩的痛苦。美刀王胡逸之用的方法是自毀大好武林前程。田伯光在被不戒大師懲戒之後,也不想辦法解脫,寧願忍受人所不能想像的痛苦,皆是這類心理的男人一種特異的行為。這種行為,接近人的動物的原始本性。

  要說明的是,田伯光所受的懲罰,不戒大師加在他身上的,有兩個不同的版本。

  在舊作中,不戒大師這個行動怪誕得匪夷所思的人,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來處罰田伯光,處罰的過程,出自田伯光之口:

  「他突然將我點倒,將我那枝袖箭刺入了我那話兒之中,又將袖箭打了個圈兒。」

  而且還:

  「以後我見到你,便要查察,看見這袖箭脫了出來,我給你另插兩枝,下次見到倘若又是除了,那便插上三枝。除一次,加一枝。」

  這種處罰方法,真是怪不可言,難怪令狐冲聽了之後,忍不住「捧腹大笑」。而在經過了修訂改正之後的新作,懲罰的方法變成了這樣:

  「他出手將我點倒,拉下我的褲子,提起刀來,就這麼喀的一下,將我那話兒砍去了半截。」

  令狐冲的反應也變成:

  「令狐冲一驚,『啊』的一聲,搖了搖頭,雖覺此事甚謬……」

  兩種懲罰方式,截然不同,聽到的人,反應也大不相同。在這裏,又忍不住要說一次:「新不如舊」。《笑傲江湖》在修訂之中,改動得特別多,很不明白其中原因,也不知道金庸何以要對原來的《笑傲江湖》這樣不滿意。在未開始修訂之前,甚至曾經提及要將桃谷六仙刪去。當時一聽之下,大驚失色,以為萬萬不可,幾乎痛哭流涕,懇求保存桃谷六仙,總算金庸改了主意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的舊版本,已成絕響,十分難以找得到來看了,如今當然只好看新版。但新版也不是不可更改的,等到再出版時,還可以改回來,成為「新新版」,其餘各部,問題不大,但是《笑傲江湖》,真要認真考慮才好。說一句笑話,不戒大師提刀砍去,竟然會有「喀」的一聲,何其堅硬乃爾?田伯光真可以說是天生異稟了!

  田伯光的結論該怎麼去定?他是一個心理不正常的畸人,其行可誅,其情可憫,對付這種人,除了不戒大師對付他的第一個方法之外,沒有別的辦法了。第二個辦法不好,尤其是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「欲練神功,引刀自宮」,自己割了那話兒的就有岳不群、東方不敗、林平之,田伯光斷的只不過「半截」,算得了甚麼!

  像萬里獨行田伯光這樣的人物,在武俠小說之中,絕無僅有,無法評定,只好算是另創一格的特別人物了。


4 不戒大師一家人


  不戒大師的一家人是:不戒大師、沒有姓名的啞婆婆──不戒大師之妻、恒山派女尼儀琳──不戒大師之女。

  這一家人之古怪,當真是亂七八糟,天下少有。

  三個人之中,儀琳自然是極其重要的角色,但不戒大師和啞婆婆這一對夫妻,卻可有可無。不提儀琳有父母,只提她從小是孤女,對儀琳並沒有多大的影響。而金庸創造了不戒大師這一對夫妻,寫來趣味盎然,形成《笑傲江湖》眾多奇峰之中的一個奇峰,奇妙無比。


一對歡喜冤家


  由於金庸始終沒有寫這三個人的真姓名,所以不戒大師姓甚麼,叫甚麼,全不可考。只知道不戒大師原來是一個屠夫,因為愛上了一個美貌尼姑,所以放下屠刀,去做和尚,方便追求尼姑。

  不戒大師當年追求的尼姑,美貌到何等程度,可以從儀琳的身上找到一點影子,奇就奇在不戒這樣的粗人,也知道女人的醜妍,由此可知真的愛美是人的天性了,一笑。

  不戒如何在做了和尚之後,會將美貌女尼追上手的經過,也不可考,書中全無補述。但想像起來,像不戒大師這樣粗鄙之人,自然不會月下花前,詩情畫意一番,說出來的情話,多半也不怎麼動聽,不會比田伯光「我要你陪我睡覺」好聽多少。

  他之所以能將那美貌女尼追上手,娶了她為妻,多半是真情感動,也有可能,有一小半是用了強,自然,在追求之際,信誓旦旦,說「天下女人只愛你一個」之類,是免不了的,所以才會有後來和一個美貌少婦說幾句話,就造成夫妻失散二十年的悲劇。

  不戒大師初出場時,身形「極胖、極高大」,年輕時不會那麼胖,高大是不會變的,相貌如何,不得而知,但也不應該太難看,不然,儀琳若有幾分像了父親,《笑傲江湖》要改寫了!

  年輕、強壯、高大、粗獷、豪邁的一個男子,又具有極度的真情,的確是能令女子動心的,就是如此這般,屠夫出家的和尚,娶了尼姑,生下了一個女兒。

  奇怪的是,當不戒大師婚後,仍然作和尚打扮,要不然也不會生出後文的事來。不知道那時候,美貌尼姑,儀琳的媽媽,是不是已開始蓄髮還俗?

  (寫到這裏,忽然眼前現出一個美女而初蓄髮,一頭短髮的樣子,倒真是動人,而且十分「現代」。)

  不戒大師夫婦離散,是因為不戒大師抱著女兒曬太陽,來了一個美貌少婦。這少婦稱讚不戒大師女兒好看,不戒大師也讚對方好看,言語衝突,打將起來,給他妻子看到,醋勁發作,認定了不戒大師是「天下第一薄倖男子,好色無饜之徒」,居然不問青紅皂白,就此別夫棄女,離家出走,從此音訊全無。

  這位連天上也找不到、人間更成絕品的醋娘子,在離家出走之後的生涯如何,為何學了一身武功等等,皆不可考,再出現時,已經是恒山的一個「啞婆婆」了。這個女人,不但是天下第一醋娘子,而且真有性格,其狠、忍之處,人所難及。

  她應該早知道儀琳是她的女兒,但是多少時日來,儀琳對著她訴說心事,她竟可以全然無動於衷,這股狠勁,豈是他人做得出來的?要不是有這股狠勁在支持,當年她也決不會一怒之下,就此離去。她當年離家,還決不是一時衝動。事情發生之後,不戒大師的敘述是:

  「我轉頭跟你娘說話,她一句也不答,只是哭泣。我問她為甚麼事,她總是不睬。第二天早晨,你娘就不見了。」

  這中間,經過了一夜的考慮,而在這一夜之中,可憐不戒大師,一定陪盡了小心,說盡了好話,可是結果一點用處也沒有,還是一走了之。

  這女人的性格,有多可怕?她認定的原則是:「娶了妻的,再瞧女人,不可以。」(一五四七頁)

  這句話的句法甚怪,那是因為她多年不曾說話,裝聾作啞,再開口說話,已經生澀之故。這句話的意思是:「娶了妻的便不可以再瞧女人」!乖乖,這條原則,如果一經實施,所有已婚男人,全得變成瞎子才成了!

  這樣可怕的女人,在不戒大師的心目之中,居然:「溫柔斯文,從來不罵人,不發脾氣……天下所有最好的女人加在一起,也及不上……」情有獨鍾起來,真是沒有辦法可想。(一五五六頁)

  這一點,令狐冲就看得很明白,他對儀琳說:「你這個媽媽,聰明美麗固然不見得,性子和順更是不必談起。」當真是彆扭至於極點了。

  但是麻油拌韭菜,各人心裏愛,不戒大師硬是愛她,妻子不見之後,遍天下尋找,連西藏蒙古都找遍啦,只差沒有出洋到馬達加斯加去。

  就是在尋找妻子的過程中,經過白雲庵,將儀琳留了下來,所以儀琳才會在恒山派做了小尼姑的。

  照這個情形看來,恒山老一輩人物,定逸、定閒等,是早知道儀琳身世的,可是一直沒有提起過。儀琳自己知道不?他們父女重逢的情形如何,書中也沒有寫到。一出場,在令狐冲受傷後,被人欺負,儀琳已經和不戒大師在一起了。

  不戒大師的妻子,後來逼令狐冲娶儀琳,用的方法,也是野蠻和不通情理,一廂情願之至。相形之下,不戒大師真是可愛,他不介意讓儀琳「作二房」,這倒真是好主意,只可惜若是這樣,令狐冲或者無所謂,任大小姐又要「愀然不樂」,所以只好委屈了儀琳,終生寂寞空門,真不知情何以堪!

  促成不戒大師和妻子分離的直接因素,是那個美貌少婦。在新作中,這個少婦是謎一樣的人物,絕無交代。但在舊作中,這個美貌少婦,就是華山女俠寧中則,也就是令狐冲的師娘。

  舊版中,還有一小段,寫不戒大師在不見了老婆之後,遷怒寧女俠,曾找上華山派去,準備殺人出氣,恰好看到寧中則抱著一個小女娃,小女娃又生得可愛,所以才沒有下手。而這個小女娃,就是岳靈珊。這一小段雖然著墨極少,但趣味盎然。也不知道為甚麼原因,在新作中被刪去了。

  不戒大師和他的妻子,無以名之,只好稱之為歡喜冤家。他們兩個人歡喜冤家不打緊,卻為世上多了一個極悲苦的人出來,這個人就是他們的女兒儀琳。


最了解令狐冲的女子


  儀琳實在是一個苦人兒,很難想像還有甚麼人比她更淒苦。

  儀琳的淒苦,不在於她從小就是在白雲庵長大,物質生活清淡,而在於她從小受白雲庵的教育,但結果,她的本性,和她所受的教育全然相反的本性爆發,愛上了性格不羈的令狐冲。

  這場愛情,如果有結果,倒也罷了。如果儀琳有心,令狐冲有意,以令狐冲的性格而論,不會介意娶一個尼姑為妻。而儀琳在情愛的衝擊之下,也必然可以將從小所受的熏陶,拋到九霄雲外,效法當年乃母。那樣,在思想衝突過程之中,固然會有一定的痛苦,結局倒還是可以甜蜜圓滿的。

  可是事情並不是如此,儀琳愛令狐冲,是毫無疑問的事了,她自己不說,不戒大師知女莫若父,卻是深知:「我這寶貝女兒嫁不了令狐冲,就活不成了!」

  儀琳對令狐冲的情意之深,已經深到了人間少見的地步,這自然是由於儀琳的絕好性格而來的,儀琳極了解令狐冲,可以說是最了解令狐冲的人,了解程度在任盈盈之上,岳靈珊更是望塵莫及。

  她祈求令狐冲「和任大小姐結成美滿良緣」,又祈求菩薩保佑令狐冲」一生一世都快快活活……一世快樂逍遙。」因為令狐冲「最喜歡快樂逍遙,無拘無束。」所以,她「但盼任大小姐將來不要管著他才好!」(一五三八頁)

  這是一個人對異性有真正的愛情時發出的心語。她愛而不要求佔有,這是甚麼樣的胸襟。這樣的胸襟,在女人身上,可以說是不可能的。

  儀琳是金庸筆下一個絕頂脫俗的女性,可惜她的命運是如此悲苦,青春妙齡,長伴青燈古佛,真希望她不要太長命,不然,悠悠歲月,如何捱得過去,思之也為之惻然!

  令狐冲為甚麼一直不愛儀琳,書中說是儀琳年紀太幼小,這似乎不成理由,當然也是環境不許可,先有岳靈珊,後有任盈盈,儀琳便在令狐冲心中,沒有男女間情愛的地位了。

  令狐冲娶岳靈珊,當然不會是美滿姻緣,娶任盈盈,美滿是美滿了,但令狐冲在娶了任盈盈之後,還真能「無拘無束」嗎?

  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語中說:「盈盈的愛情得到圓滿,她是心滿意足的,令狐冲的自由卻又被鎖住了。」

  由此可知,金庸自己也知道,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婚姻,對令狐冲的個性而言,也是一種約束,令狐冲能否克制自己,一直約束下去,不再任性胡鬧?只怕也是未知之數。觀乎令狐冲和藍鳳凰之間的交情,藍鳳凰曾當面叫任盈盈不要吃醋,任盈盈的回答,就十分勉強。而且,當時任盈盈也必然有吃醋的表情在。不然,藍鳳凰不會這樣說的。(一五八一頁)

  金庸又說:「或許,只有在儀琳的片面愛情之中,他的個性才極少受到拘束。」

  其實,令狐冲和儀琳之間的愛情,即使是雙方面的,令狐冲個性上的拘束之少,也屬必然。像儀琳這樣性格的女性,才最適合令狐冲這樣個性的男人。

  金庸一直也覺察到了這一點,所以才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塑造了令狐冲,又塑造了儀琳。可是,又不安排他們有結果,或許,是鑑於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絕對美麗的男女結合之故。

  儀琳,是上上人物。


5 從梅莊看出神入化的小說技巧


  《笑傲江湖》中,寫到杭州西湖旁的一座莊園:梅莊。這座梅莊,在向問天和令狐冲未曾闖入之前,真可以說是世外桃源。四位莊主,梅莊四友在梅莊之中過的日子,正堪稱是神仙生活。


佈局精妙,天衣無縫


  我們看過了《笑傲江湖》之後,自然知道梅莊中發生的事。但不妨想一想,第一次看《笑傲江湖》,看到向問天和令狐冲兩人化了裝,進梅莊,千辛萬苦,找梅莊四友比劍,能猜到向問天的葫蘆之中,賣的是甚麼藥嗎?本人絕不相信有人可以猜得到。

  因為金庸在這一大段情節上,佈局精妙之極。

  金庸的作品,佈局、結構,一向佳妙,絕沒有一樁事突兀、單獨的發生,而都是互相之間,有著呼應牽連,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,一環扣著一環,取走了其中的任何環節,就會連結不上。

  這一點,本來是小說寫作的技巧,大小說家,都優為之。金庸既然是大小說家,似乎不值得提。然而令人驚訝的是,金庸的所有小說,第一次發表時,都是在報紙上以連載形式發表的。

  在報紙上用連載的形式發表小說,這是一種極其獨特的小說發表形式。在西方,恐怕沒有這種形式,在香港,這種形式卻特別盛行。

  在報紙上用每日連載的形式發表小說,每天一千字至兩千字。這種特殊的發表形式,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寫作方法,就是小說作者並不是一口氣將作品寫出來,而是每天寫了,第二天就要見報的。到了第二天,想到昨天寫下的地方要修改,已經沒有可能,因為早已登出來了。

  金庸寫小說的時候,情形也是如此,常有一班朋友對著他遊戲,而他在伏桌書寫時,報館的人,已等著在等他寫好,立即送到報館去付排。

  在這樣的情形下,長篇小說的通篇結構,要像一個榫頭對準另一個一樣,由幾百個甚至幾千個榫頭連結起來,而金庸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之中,居然還能寫出結構嚴謹得天衣無縫、渾然一體的長篇小說來,寫小說的功力之深,又高人一等。

  或許,由於創作的初期是以這種特異形式進行的,所以金庸在後來,才堅持要修訂一番。但是觀乎修訂後的結果,也只是在細節上的修改,通體結構,絕無變動之處,由此可知,當日創作之際,實在是早已有了通盤計劃的。然而,上百萬字的長篇小說,又實在不可能有一個通盤的大綱,就算早有了大綱,在創作的過程中,也一定會大大逸出大綱的範圍。金庸不知是如何控制這一點的?這種本領,如果不是屬於天生的才能,而是有訣竅的話,這種訣竅若能公諸於世,當是所有有志於小說創作者的最佳教材了。


葫蘆裏賣甚麼藥?


  標題是西湖梅莊,忽然寫到了小說創作的形式,扯得不可謂不遠。好在一直是採用閒談式的雜文形式在寫這本書,倒也沒有關係。其所以會想得那麼遠,是想到,梅莊四友這一大段情節,金庸在寫《笑傲江湖》之初,是不是就已經設想好了的呢?

  這一大段情節,對整部《笑傲江湖》的關係之大,無出其右。而這段情節牽連的前因後果,又和其他的許多情節有關聯,難道這些情節,也是在創作開始之前,安排好的?

  和梅莊最有關聯的情節是令狐冲幫助向問天,沒有這一段,就接不上梅莊這一段。而向問天之受圍攻,引出令狐冲仗義相助,在向問天的這方面,就牽涉到了朝陽神教內部的變故。

  朝陽神教的內部變故,當然是早就想好了的,因為任盈盈那時已經出場,而一開始,曲洋和劉正風的交情,也已寫明了全書表面上最大的衝突,是五嶽劍派和朝陽神教之爭。照這樣看來,向問天被圍攻,令狐冲仗義出手,也不是「偶然」事件,而是作者早經精心安排的結果!

  單從這一點,也可以看出金庸的小說寫作技巧,真的到了化境!令狐冲看來「偶然」地遇上了向問天,又看來是「一時衝動」,去拔刀相助。但所有的「偶然」、「衝動」,根本全是作者的安排。

  有了看來全然是「偶然」的事件,才接下來,到梅莊的出現,絕沒有人知道目的何在,讀者被矇在鼓裏,作者在這一大段情節上,一層層寫下去,也會居然不心急去揭開真正的目的,而且,還好整以暇,花了許多筆墨,只寫酒、寫字、寫畫、寫棋、寫音樂、寫武術,賣其關子,弄其玄虛。

  讀者看到這段,雖然不知在梅莊中會發生甚麼事,但也已可以知道,在梅莊之中,一定會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。小說讀者最心急知道要發生的大事,對於大事之前的敘述,應該是最不耐煩的。

  所以,一般而言,小說作者雖然喜歡在大情節之前,作些另外的鋪敘,賣些關子,但也很少像梅莊這一段那樣,事前的鋪述,可以如此之長。妙就妙在,大事之前的鋪述,趣味之高,讀來令人回味無窮。在看了第一遍之後,以後每次一看,照例不經意最後的大事,因為那已經知道了,而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看那些「關子」和「玄虛」的細節,看得津津有味。

  即使是細節上的描寫,也有前後相呼應之處。向問天準備了那麼多好東西,自然是處心積慮的結果。而令狐冲的加入卻是「偶然」的,偏偏他身邊有《笑傲江湖》的樂譜,更妙的是,他是酒徒,合了三莊主丹青生的口味。

  而令狐冲之好酒,本來也不是甚麼行家,反正酒到口邊,喝下去就是,沒有那麼多講究。偏偏在事前,他又遇到了黃河老祖中的祖宗祖千秋,學了一套喝酒的「理論」,所以一看到丹青生手裏拿著一隻翡翠杯,就將祖千秋那裏聽來的白樂天詩,照搬了出來,令得丹青生一聽,就「一把抱住令狐冲」,對以後事情的進行,開展了道路。


一氣呵成的效果


  本人一直不敢想像,金庸在寫祖千秋和令狐冲的對話之際,難道已經想到了後文的丹青生和令狐冲的對話了嗎?照情形看來,該是如此,但事實上,又絕少這樣的可能,若是一路寫下去,一路利用前面曾出現過的事情,而可以利用到這種有一氣呵成的效果,這種小說創作技巧,也真無人能及了。

  向問天準備了字、畫,是早要到梅莊去的。他要救任我行,就非到梅莊不可。就小說結構而言,向問天和令狐冲的相遇,是早經精心安排的。但是在向問天而言,身邊突然多了一個令狐冲,卻是百分之百的意外。

  如今我們看到的向問天在梅莊所施的計謀,當然是向問天在遇到了令狐冲之後,知道了令狐冲的劍法超群之後才設計的。

  如果向問天遇不到令狐冲,他原來的計劃怎樣?是不是能夠順利進行,已不得而知。金庸在這裏,留下了一大段因由,去讓人想像。

  所以,說梅莊這一大段,是小說寫作技巧的示範,不但示範,還留下了習題:想想向問天如果不遇到令狐冲,如何去救任我行?有志於小說創作者,不妨就這個題目去各抒所見。當然,這不是一個容易的習作,至少叫筆者來寫,就不會及格。

  從「縱馬來到一個所在,一邊倚著小山……」,向問天和令狐冲兩人到達梅莊開始(七八〇頁),一直到令狐冲尋思「哪知竟然私設地牢,將一個女子關在這等暗無天日的所在」(八三七頁)止,已經寫了四萬餘字,但還未寫到正題,讀者依然不知道,在「這等暗無天日的所在」中所囚禁的是任我行這個大魔頭。

  在這四萬多字中,波濤起伏,細節的樂趣不必詳說,高潮迭起,向問天甚至無功而歸,已和令狐冲離開了梅莊,又被追回來,故事再發展下去,才引出地道來,引出向問天的真正目的來,而令狐冲還在懷疑向問天「那種佈置安排,深謀遠慮,只不過設法要和這女子見上一面」。

  令狐冲絕不笨,然則,在謎底未曾揭曉之前,真的只怕連愛因斯坦,都不知向問天是在搗甚麼鬼。


筆法一變,真相大白


  再下去,情節的發展,如千尋瀑布,天河倒懸,自天而下,一發不可收拾,任我行出場氣派之大(很少有人出場在暗無天日的囚牢中,有這樣的氣派),計劃逐步得到實施,令狐冲陷身黑獄。

  寫到這裏,金庸的筆法,突然轉變。在這之前,讀者沒有人知道是怎麼一回事。但到了令狐冲身陷黑牢之後,讀者人人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,只有令狐冲不知道。金庸當然知道,將讀者瞞在鼓裏,是一種很巧妙的寫作方法,但是瞞人一陣之後,一定要揭曉一陣,若是一直瞞下去,讀者心中會大為不服,心急的讀者,會跳過一大段,去翻看下面的情節發展結果。那麼,中間的一段寫得再好,也變成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。

  所以,金庸在筆法一轉之後,讓讀者在明,書中人物在暗,讓讀者替令狐冲擔憂。而令狐冲在這段時間之中,也不是無事可做,而是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:學會了化功大法,將體內積聚的桃谷六仙和不戒大師的異種真氣,一一化解了。

  在這裏,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之處,就是令狐冲在學會了化功大法之後,從來沒有使用過,他的武功,始終是在學自風清揚的「獨孤九式」。他的一身武功在一把劍,手中沒有了兵刃,他就不行。這在武俠小說中,相當少見,尤其是小說中武功最高的人而有這種情形,更屬罕見。通常,武俠小說中武功最高的人,都是內功為主的,金庸其餘小說中,也皆強調內功,洪七公內功一失,就只好躲在御廚不出來了。

  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又不是絕對沒有內功的描寫,令狐冲體內的異種真氣,就是內功,但偏偏令狐冲就沒有內功。

  內功高深,當然是高手取勝之道,但內功全無,一樣可以成為高手取勝之道,令狐冲就是因為全無內功,所以黃鍾公的「七絃無形劍」,就無奈他何。

  這種寫法,不單是武術描寫上的一種奇變,而且還是很有道理在的:你有,人家比你更強!你有,就反而成了障礙。根本就全沒有,沒有甚麼可以失去的,反倒立於不敗之地了。


梅莊莊主各有所癡


  「梅莊」這一大段,發現了金庸出神入化的小說創作技巧。附帶說一說四位梅莊莊主,這四個人各有所癡,人品性格,大不相同,也十分有趣。

  四個人之中,最有趣的,自然是丹青生,他的瀟灑豁達,金庸稱為「實是人中第一等風度」,連「向問天和令狐冲也不禁為之心折」。丹青生的豁達之處,在於他對輸、贏並不執著,贏就贏,輸就輸,沒有關係,而且輸了肯服輸,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是真的不如人,而不設想別的種種原因,認為自己是遠勝他人的,只是時也運也,所以才不如人。

  看他在和令狐冲比劍之後的話:「第一招便已輸了,以後的一十七劍都是多餘的。」便可知他心目之中,對自己的衡量。對自己有公正的估價不難,而還肯當眾講出來,這才需要有寬大、不介意、豁達的胸襟才行。

  只是可惜,丹青生的結局不是很好,書中後來,也沒有提起。任我行出現之後,事情急轉直下,黃鍾公感到:「十二年來,清福也已享得夠了。人生於世,憂多樂少,本就如此……」一柄匕首插進了心口,就此了結一生。(八九九頁)

  丹青生在這時,傷心之餘,「滿臉怒容,轉過身來,便欲向王誠撲將過去,和他拚命。……想起已然服了三尸腦神丹,此後不得稍有違抗任我行的意旨,一股怒氣登時消了,只是低頭拭淚。」(八九九頁)

  唉,這是何等悽慘的景象,像丹青生這樣的人,落得個「低頭拭淚」。其實,丹青生生性豁達,不應該勘不破生死大關,「人生於世,憂多樂少,本是如此」,他大可以步黃鍾公後塵,不知他為甚麼要這樣做,豈真是千古艱難唯一死乎?

  黃鍾公在四人之中,本來最無趣,但他最後結局如此,也就不忍深責。黃鍾公臨死之前的幾句話,十分深刻,可以作為《笑傲江湖》一書,借武林人物喻政治人物的主題:「任教主性子暴躁,威福自用……東方教主寵信奸佞,鋤除教中老兄弟,我四人更是心灰意懶……」(八九九頁)

  既然在政治中討生活,而又不能適應,想要退隱,那已經注定是悲劇的開始了,能有十二年清福享,已經是上上大吉之事,可以死而無憾了。

  四人之中,最差的自然是黑白子,黑白子的下場也最差,那是應有此報,誰教他那麼貪心,想學吸星大法,這個人不足取,他這種貪婪的性格,可能和沉湎棋藝太久有關,棋藝的過程,就是不斷的爭勝過程。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這種過程之中,心態的發展,會變得十分可怕,如黑白子然。

  禿筆翁在四人之中,沒有甚麼特別,最後低頭拭淚的,實在應該是他,而不是丹青生。

  黑白子是下下人物。

  丹青生是上中人物。

  禿筆翁是中下人物。

  黃鍾公是中上人物。


6 葵花寶典和與它有關的三個人


欲練神功,引刀自宮


  「葵花寶典」、「辟邪劍譜」,是《笑傲江湖》的一條主線,兩者二而一,是一部武林秘笈。這部武林秘笈的來源甚奇,創自太監,所以「欲練神功,引刀自宮」,練功之人,必須將睪丸割去。

  這部武功秘笈,經歷曲折之極,一部分落在朝陽神教之手,一部分叫一個和尚偷了去,抄在袈裟上,這個和尚後來還了俗,是七十二手辟邪劍的創始人林遠圖,也就是書中主要人物之中,林平之的祖先,林平之後來得了辟邪劍譜,武功大進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全書之中,和這部武功秘笈發生關係的,一共有三個人,這三個人為了練功,都自殘身體,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巨大的變化。

  這三個人是林平之、岳不群和東方不敗。

  辟邪劍譜在林平之的家中,江湖上各路人馬,覬覦者不計其數。《笑傲江湖》一開始,就寫青城派余滄海明奪,而華山派的岳不群暗算。全書豐富莫名,如萬巒起伏的情節,就此展開。單是這部武功秘笈的來龍去脈、失落、出現的過程,已看得人目為之眩。武功秘笈在武俠小說中一向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但是從來也沒有一部武功秘笈像《笑傲江湖》中的「葵花寶典」那樣,被作者寫活了,活得像是一個主要角色一樣。

  一般來說,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秘笈,都不過是一種工具、一個過程、一個爭奪的目標。甲秘笈可以用乙秘笈來替代,而對小說的本身,不發生任何影臀。可是「葵花寶典」就不同,是不能替代的,弄一部九陽真經或九陰真經來替代「葵花寶典」,《笑傲江湖》就不再是《笑傲江湖》了。

  金庸小說中的「武功秘笈」出現的次數不多,九陰、九陽真經(《射鵰》、《倚天》)之外,還有《連城訣》中丁典練的「神照功」。小胡斐的「胡家刀法」不算,因為那不屬於內功的範圍。

  那些武功秘笈,都未能脫出武功秘笈在武俠小說中的地位。《笑傲江湖》中寫「葵花寶典」,金庸是故意如此的,他要寫一部有突破的武功秘笈,使得武功秘笈在武俠小說之中,有不同的地位,成為不能被替代的一個主要角色。金庸的創作意圖實現之後,毫無疑問,極其成功。的確從來沒有一部武功秘笈有如此重要過,單是武功秘笈本身,已充分構成了小說中心的條件!

  來看看練了「葵花寶典」之後的三個人。


岳不群:偽君子典型


  先說岳不群。

  岳不群在本書之中,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,外號人稱「君子劍」,看來正義凜然,大篇道理,德高望重,但是在這些外貌之下,卻是私心極重,詭計多端,心懷叵測。本書一開始,岳靈珊會在福州西部的小酒館出現,就是他刻意的安排。

  所以,岳不群是一個偽君子。

  在《我看金庸小說》之中,第一次接觸到岳不群這個人,就覺得這個人,很難下定論,曾如是說:「以他的行為而論,自然是下下人物,但在他這一類的偽君子之中,他卻又是上上人物。」

  關鍵,不在於岳不群這個人,而在於偽君子這類人。甚麼才是偽君子呢?一般的理解是:這個人說一套,做一套,就是偽君子。這種解釋法,顯然不夠,偽君子不是那麼簡單。

  要知道偽君子究竟是怎樣的,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明白的。相信天下對於偽君子的最佳說明,就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將《笑傲江湖》從頭至尾看一遍,特別注意有關岳不群的部分,就可以知道甚麼是偽君子了。

  假定各位已看過了《笑傲江湖》,也知道了甚麼是偽君子,我就可以來討論一下偽君子這類人了。

  偽君子可怕!這個結論是可以肯定的。深一層,偽君子可怕在甚麼地方呢?可怕在他小人的真面目,總有一日會暴露出來。

  世上有一種論調:寧願真小人,毋取偽君子。這種說法,其實很值得商議。

  偽君子的可怕,既然是在於他小人的真面目終有暴露的一天,那麼,到了這一天,他也不過是一個小人而已,又如何可怕得過一直以小人面目出現的人?偽君子至少還有一段時間,是在偽作為君子的。

  像岳不群,是偽君子的典型,余滄海,是小人的典型,兩者相比較,無論如何不能說岳不群比余滄海、木高峰、左冷禪等人更可怕。

  偽君子比真小人容易對付。真小人擺明了是小人,六親不認,無法對付。偽君子擺出來的面孔是君子,用君子的辦法對付他,他還要盡可能偽裝下去,不想扯破面具,因而也有所顧忌,不敢做到絕,這就是偽君子的好處,儘管他心中不那麼想,可是他還是無可奈何,非那麼做不可,那就容易對付得多。

  所以,寧取真小人之說,並不很對。或曰,偽君子使人防不勝防,因為他戴著假面具在騙你,使你無法識別。當然,並不是說偽君子可愛,偽君子可厭得很,並且和擺明了是小人的比較起來,可厭程度低些,真小人擺明了來豪奪,寧願給偽君子巧取了。

  岳不群是偽君子,殆無疑問,正因為他是偽君子,所以林平之才得保性命,所以令狐冲才得保性命,如果岳不群不是偽君子,是真小人,林平之、令狐冲之類,早就命喪在他的「小人劍」之下了。

  偽君子的心情,應該是十分痛苦的,人生完全像是做戲一樣,做的,講的,要和心中想的完全相反,人家簡簡單單可以做到的一件事,他卻要轉彎抹角,大費周章,才能達成。

  這樣辛苦的一種生活方式,偏偏世上有那麼多人要這樣做,真是怪事一件。

  岳不群在開始練了「辟邪劍譜」之後,聲音漸漸變尖了,鬍子漸漸脫落了,這是「引刀自宮」之後的結果,但是這種生理上的變化,對他心理上的影響,卻並不大,岳不群還是岳不群,他也沒有去喜歡男人,也沒有變得更陰險一些,一切還是按部就班,照他的計劃行事。由此可知,岳不群是一個自制力極強的人。

  一般來說,有這類性格的人,都比較深沉,岳不群本來就是這類人。而他又極其熱衷,一個深沉而又熱衷的人,就注定只好是偽君子了。

  說因為岳不群是偽君子,林平之才小命得保,見以下林平之的話:

  「……他幾次三番查問我對你如何,便是要確知我有無自宮。假如當時你稍有怨懟之情,我這條命早已不保了!」

  岳不群有殺林平之之心,但是他用的是偽君子的法子,不是真小人的法子,他還要查問,還有顧忌,若換了是余滄海、左冷禪或木高峰,林平之還能苟延殘喘、去練辟邪劍法嗎?

  這當中,其實還略有破綻,林平之練成辟邪劍法,和岳不群的時間差不多,兩個人在差不多時間內自宮,生理上變化引起的現象,旁人可能不易覺察,但同樣也在發生變化的岳不群,又是這樣精明深沉的人,似乎不必去盤問甚麼,就應該可以肯定知道了,何必再去盤問女兒?

  岳不群要殺令狐冲,是他自己在真面目暴露之後說的。那時,他沒有必要再說謊,講的正是他心中對令狐冲的恨意:

  「那日在黃河舟中……我已決意殺你,隱忍至今……在福州你落入我手中,若不是礙著我夫人,早教你這小賊見閻王去了。當日一念之差……」(一四九八頁)

  岳不群「隱忍」、「礙著夫人」,都是偽君子的行為。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,後悔自己「一念之差」,差,就是差在他不再做偽君子,要做真小人了。令狐冲能保性命,全靠岳不群是偽君子。

  任盈盈後來,罵岳不群為「半男半女」的「鬼怪」,那是受了東方不敗的影響,其實,岳不群在中年之後,再引刀自宮,女性的傾向,未必見得顯著,對他的性格,影響也不大,不像東方不敗那樣厲害。

  最後,岳不群服下了「三尸腦神丹」,再有花樣,也玩不出來了,大抵,只好「低頭拭淚」了。

  岳不群,是偽君子的典型,是偽君子中的上上人物。


林平之:悲劇人物


  再說林平之。

  林平之是《笑傲江湖》中幾個最悲苦的人物之一。

  (《笑傲江湖》之中幾個最悲苦的人物,和幾個最幸福的人物,詳見下一段。)

  林平之也是《笑傲江湖》中極重要的人物之一,一部《笑傲江湖》,千頭萬緒的情節,錯綜複雜的人物,全是由他開始的,很奇怪,在《我看金庸小說》的人物榜上,竟沒有他,可知《我看》實在是急就之章,囫圇得很,宜乎有再看三看。

  也很奇怪,在《我看》出版之後,四方仁人君子的意見極多,其中有部分的意見,是集中在提及《我看》中沒有提及的人物上的,提出的人物很多,可是卻也沒有人提及林平之。

  這真是十分奇怪的事,因為林平之實實在在,是一個極重要的人物,在金庸作品排名第三、極重要的一部小說之中的重要人物,為甚麼會不被人加以應該有的注意呢?

  當然是有原因的。

  原因之一,是林平之這個人,實在不討人喜歡。原因之二,是令狐冲的光芒太強,蓋過了他。原因之三,是他的遭遇,實在太悲苦悽慘,叫人不願想起。

  小說讀者,在看小說的時候,都有一種代入感,將自己和小說中人物混合,做做小說中的人物。在這樣的心理下,讀者甚至可以設想自己是不戒大師,也十分過癮,但決不會有人想做林平之,因為若是做人做到林平之這等模樣,真是乏味無趣,至於極點了!

  林平之的一生,開始時是很平穩的,做他的少鏢頭,有一干地位比他低的人擁簇著他,在小地方稱王稱霸。他本來不是個有出息的人,儘管他好勝、逞強,但那也只是一般年輕人的性格,不足以使他有任何突出。若不是意外迭生,終林平之一生,不過是一個鏢頭而已。

  可是,江湖上波詭雲譎的變化,卻像是強風暴雨一般,打到了他的身上。

  這些發生在林平之身上的變故,對林平之本身,是一點關聯也沒有的,「閉門家中坐,禍從天上來」,他完全沒有主動控制的可能,為來為去,就是為了他家裏,有一部「辟邪劍譜」而已。

  家裏有了寶物,就引鬼上門,於是橫禍飛來。這種情節,在中國傳統小說之中極多見,或因妻女太美惹禍,或因良田毗鄰惹禍,或因家有至寶惹禍,等等,不一而足。有了好東西,就有貪婪的人來爭奪,幾千年來,沒有斷過這種惡行。

  林平之父母雙亡,鏢局被毀,隻身流落江湖,這一段日子之中,真是受盡了屈辱,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,他對於害得他這樣悽慘的一些仇人,刻骨銘心的仇恨,就是在這段時間內漸漸培育而成的。

  所以,到後來,他學辟邪劍法,引刀自宮,目的甚至不在武功本身,而只求有一個使他報仇的工具而已。這種目的,和岳不群學了辟邪劍法要來爭五嶽劍派之首,和東方不敗是被秘笈中的武功吸引,都有所不同。

  也正由於如此,所以他學會了辟邪劍法之後,好整以暇,一招一式,在仇人面前使出來,將敵人當貓爪下的老鼠一樣戲弄,盡情享受報仇的快意。

  到了那時候,林平之已經了無人生其他的樂趣可言,報仇是他唯一生存的目的,而他的武功已成,報仇又是輕而易舉之事,這一點,對他來說,又是更加痛苦的事情。

  所以,「辟邪劍譜」實在是一個禍根,當年林遠圖已經知道這一點,所以才要下代子孫,千萬不可去碰這個東西。可是林遠圖實在是個典型的庸人,又貪心,又笨,他在當和尚的時候,已經不是佛門弟子:看到了武功秘笈,就偷歸己有。

  後來他還了俗,當然也曾「引刀自宮」,自己學會一身本領,也就算了,何必再去過繼兒子,延續下代?而他做了這些俗套之後,又不肯公開將偷來的辟邪劍譜毀去,留著個禍胎在向陽巷的老宅之中,又不許後代去碰,真不知有何作用,有何目的。

  林平之不幸的遭遇,源於這位遠圖公的糊裏糊塗,不知所云。

  林遠圖是下下人物。

  林平之也有快樂的時候,那是他在江湖上顛沛流離之後,投入了華山派,洛陽外公家,初上華山,得了岳靈珊的愛情,那一段時間,應該是他一生之中最快樂的時刻。但是這一段時間,為時甚短。等到他躲在窗外,得知了師父的真面目,撿獲了辟邪劍譜之後,苦難又重新開始了。

  他恨岳不群,連帶也恨上了真心愛他的岳靈珊,天下之大,竟然沒有一個知心人,那真是悽慘至於極點。所以他在自宮之後,不但生理上起了變化,心理上的變化也大,使他更恨世上的一切人。

  他刻意修飾自己,將自己打扮得華麗絕倫,這全然是心理上的一種變態。這種變態,越來越嚴重,使他成了一個心理上、生理上雙重的畸人,情形比岳不群、東方不敗更加可憐。他的全身,都充滿了恨意,一個人如果在這樣的情形下過日子,那是最大的慘痛。

  林平之在學會了辟邪劍法之後,日子並不好過,不論岳靈珊對他多麼柔情蜜意,他都已無法領略,繼續他的畸人畸行。

  在全書之中,只有岳靈珊了解他,甚至願意和他終身相伴,岳靈珊本來不是一個可愛的人,在她對林平之的感情上,其實也找不到可愛之處,只不過發現她性格之真摯而已。

  林平之的下場,是被關進了西湖底的黑牢之中,而且,那是令狐冲的主意。令狐冲是極其可愛的人物,他的性格,將另段詳述。令狐冲在《笑傲江湖》一書之中,所做的事,沒有一件不是令人眉飛色舞、拍案叫絕的。可就是這最後一件事,做得實在太不漂亮,損害了他整個性格的完整。有時,真懷疑像令狐冲這種性格的人,是不是真會想出這樣的辦法來對付一個他其實並不是十分痛恨的人──令狐冲的性格,對任何人、任何事,都不會痛恨的。

  雖然,令狐冲受了岳靈珊之託,要好好照顧林平之,而最後任盈盈對令狐冲做法的評語是:

  「你將林平之關在梅莊地底的黑牢之中,確是安排得十分聰明。你答應過你小師妹,要照顧林平之的一生,他在黑牢之中,有飯吃,有衣穿,誰也不會去害他,確實是照顧了他一生。」(一六七九頁)

  這,純粹是任盈盈的風涼話。西湖底下的黑牢之中,那是痛苦的深淵。人豈是「有飯吃、有衣穿」就算數的?將一隻昆蟲這樣養起來,可以算是照顧了昆蟲的一生,但是將一個人這樣養起來,算是最殘酷的一種懲罰。令狐冲在這樣做的時候,應該想到林平之這個人,在今後歲月中所受的痛苦煎熬。這種痛苦的煎熬,絕不是岳靈珊所願意見到的。

  岳靈珊明知令狐冲絕不喜歡林平之,臨死還是將林平之託了給令狐冲,是她深信令狐冲絕不會讓林平之去多受痛苦,更絕想不到令狐冲會這樣子對付林平之。令狐冲真不應該這樣對付林平之的,因為他自己也曾陷身黑牢,知道在黑牢中的苦楚。

  令狐冲陷身黑牢,醒過來,以他的性格而論,尚且:

  「一陣傷心,一陣焦急,又暈了過去。」(八五七頁)要注意的是,令狐冲的性格,和林平之的性格,大不相同,令狐冲感到痛苦傷心焦急的事放在林平之身上,會加上十倍百倍的痛苦傷心焦急。

  令狐冲在黑牢中的感覺還有:

  「由惶急轉為憤怒……想到……此後一生便給囚於這湖底的黑牢之中,霎時間心中充滿了絕望,不由得全身毛髮皆豎。」(八五八頁)

  「他越想越怕……叫出來的聲音竟變成了號哭……一陣焦急,哇的一聲,噴出了幾口鮮血,又暈了過去。」(八五八頁)

  幾度的暈厥,人不是到了痛苦絕望之極點,不會如此。令狐冲尚且如此,林平之會怎樣?

  自然,令狐冲是令狐冲,在痛苦絕望之餘,有時,也會胡思亂想,自得其樂一番。但林平之絕對不會,林平之被關進了地牢,仇恨之意,一定更熾,而且也不能有報仇之望,每分每刻,痛苦如毒蛇嚙心,以後的歲月,真不知怎麼過。

  林平之雖然做了不少壞事,尤其對岳靈珊,罪不可恕,但也絕對罪不至此,令狐冲這樣處置林平之,大大失當,若說令狐冲還恨他搶走了岳靈珊的愛,似乎又太不像令狐冲的為人,原因令人不解。

  其實,最好處置林平之的辦法,是一劍將他刺死,自此了無痛苦,一了百了,令狐冲這樣灑脫的絕頂人物,竟沒有想到這層,真是可惜。

  林平之一生遭遇之不幸,不是由他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,他以後的種種行動,其行可誅,其情可憫。

  林平之是一個悲劇人物。

  林平之的體內,蘊藏著一股常人所沒有的狠勁,他用這股狠勁對付自己,對付仇人。在他自己而言,他做得極好。從來也沒有人對他好過,他何必對別人好?

  或者說,有一個人是真正對林平之好的,這個人就是岳靈珊。

  岳靈珊最後,死在林平之的手中,這是林平之在學會了辟邪劍法之後所做的唯一壞事。比起岳不群得了辟邪劍譜之後所做的壞事來,如小巫之見大巫。

  岳靈珊和林平之之間的關係,也很值得詳細研究。他們是全書之中,最早見面的一對重要男女,那時,岳靈珊扮成了醜女,林平之路見不平,拔力相助。林平之在未家破人亡之前,雖然性格已不怎麼可愛,但也絕不是反面人物,少年意氣,不知天高地厚而已。

  林平之在江湖上經歷了一段非人生活之後,投身華山派,重逢岳靈珊,當年福州郊外小店中的醜女,就是眼前明艷照人的師姐,對於岳靈珊喬扮醜女一事,林平之就算在未知岳不群的陰謀之前,也必然耿耿於懷,覺得有被戲弄之感。

  而且,在他的心中,一定認定橫禍之來,是自為了救岳靈珊而起的。後來林平之性情大變,就曾這樣罵過岳靈珊:

  「林平之,你這早瞎了眼睛的渾小子,憑這一手三腳貓的功夫,居然膽敢行俠仗義,打抱不平?」(一四五〇頁)

  當他在這樣罵的時候,自然痛心之極,恨到了極處。就算在這之前,他未曾明白岳不群的陰謀,一想起種種變故,皆由那次打抱不平,殺了余滄海愛子而起,心裏能沒有疙瘩嗎?

  林平之其實並不憎恨岳靈珊,他曾經對岳靈珊有很公平的評價:

  「我沒恨你。」(一四五一頁)

  「你和你爹爹原有些不同,你……你更像你媽媽。」(一四五四頁)

  林平之和岳靈珊之間,也曾有過一段真正的戀情。金庸並沒有正面寫過這段戀情的開始和發展,一切,全是在令狐冲的眼中看出來的。那時,令狐冲在思過崖上,每見到岳靈珊一次,就覺得她心境有所變化,從這裏看出岳靈珊是在和林平之談戀愛。

  一直到最後,才由岳靈珊的口中,道出了她對林平之的愛意:

  「自從你來到華山之後,我跟你說不出的投緣,只覺一刻不見,心中也是拋不開,放不下,我對你的心意:永永遠遠也不會變。」(一四五四頁)

  愛情是最沒有道理可講的。世界上任何人看來,瀟灑豪邁的令狐冲都比拘泥小氣、全身充滿仇恨的林平之可愛得多,但岳靈珊偏偏覺得跟他「說不出的投緣」,別說是旁人,連老天爺也無法可施。

  如果不是辟邪劍譜這個禍胎令得林平之自宮,使他變成了一個不能負丈夫責任的廢人,縱使他盲了雙目,也有可能為岳靈珊的柔情蜜意所打動──岳靈珊在林平之眼盲之後,在大車之中的那一大段對話,當真極盡悽婉哀怨之能事,連鐵石人都難免為之心動。

  只可惜林平之當時,連鐵石人也不是,而是一個不是男人的人。對林平之而言,岳靈珊情意越濃,他心中的痛苦、自卑也就越甚,岳靈珊的那些話,實在反而成了她自己的催命符!

  岳靈珊曾提議和林平之「遠走高飛,找個隱僻的所在,快快活活過日子。」(一四五四頁)

  這種提議,聽在林平之的耳中,實在是最大的諷刺,「快快活活過日子」,豈是他這個已不是男人的人所能做得到的?

  林平之那時心境之痛苦,已達於極點,在岳靈珊面前,他的自卑,也至於極點。所以岳靈珊偶然之間,提到了「可憐」,林平之立時發狂,將岳靈珊推下車去。那時候,林平之的心態,已然接近瘋狂了。

  林平之殺岳靈珊,就是在這種瘋狂的心態下行事的,罪無可恕,然則其情甚是堪憫。

  這種瘋狂的心態,使得林平之認定了岳靈珊對他的一番情意,也全然是假的,而且在他這種生理狀態下,根本對女人已沒有了情意。東方不敗在同樣的情形下,就曾將他的七個小妾,一起殺了。

  林平之在全身充滿了仇恨之下,努力而上,不惜一切代價去報仇,從來也沒有人報仇報得像他那樣子慘烈的,而他卻一直勇往直前。最主要的是,他的仇恨全不是他自己找來的,而是橫逆之來,來自他全然無法臆測的外來力量,他全然身不由主!

  林平之是上上人物。

  (寫完這一段,與金庸閒談,談起「評了林平之是上上人物」。金庸說:「評林平之為上上人物,只怕無人心中會服。」所以,又將自己所寫的,再仔細看了一遍。林平之若不是上上人物,就應該是下下人物,兩個極端,沒有中間路線可走。那麼,是不是改他為下下人物呢?幾次下筆要改,不是不忍,總覺不妥,所以,仍然維持原議,讀者諸君若不同意,也無辦法可想,反正《我看》、《再看》、《三看》全是發表個人意見,並沒有要人人同意的意圖在。)


東方不敗:寬容的奪權者


  最後一個,是東方不敗。

  東方不敗是書中一個極重要的人物,不是他背叛了任我行,就不會有《笑傲江湖》這部書。書中主要的情節,全是他的行為引起的。

  金庸寫東方不敗這個人,寫得極其出色。在全書開始不久,就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。以後,他的名字不斷在各種各樣的人物的口中出現,但是他本人始終未曾出場。一直到了任我行、向問天、令狐冲、任盈盈四人上黑木崖去找他,他才正式出場。

  但是他一出場,連場景都沒有換,就已在幾大高手圍攻之下死了。在全書之中,他只有一場戲,然而就是這一場戲,卻寫得這個人物如鬼如怪,看得人連氣也透不過來,看完了這一段情節之後,掩書吁氣,仍不免有皮膚起疙瘩之感,給讀者的震撼之大,即使在金庸的小說之中,也屬罕見。

  同樣的場景,在金庸小說之中,不是沒有,如喬峰率領燕雲十八騎闖少林等等,但是詭異氣氛如此之甚,如此驚心動魄,如此令人心悸的,就以黑木崖上,以東方不敗為主的這一段為最。這一段,鬼氣之深,無以復加。金庸筆下,變幻萬千,能帶給讀者各種各樣情緒上的感染,真叫人歎為觀止。

  東方不敗本來是日月神教(朝陽神教)中的重要幹部,得到任我行的重用,但是後來,他背叛了任我行,自任教主。

  背叛行為,在武俠小說中,一直認為是不可赦的,所以一般來說,東方不敗,也成了反面人物。然而對一個人之定論,不能那麼草率,東方不敗是不是真的那麼「反面」?只怕也不見得。

  東方不敗本來是任我行的手下,任我行這個教主,黃鍾公給他的評語是「性子暴躁,威福自用」。要伺候這樣一個教主,豈是容易的事情?當真是伴君如伴虎。尤其後來,任我行練吸星大法,性情變得更暴躁,東方不敗作為任我行的主要助手,更加難以自處。

  東方不敗的才能極高,這一點,連任我行也是佩服的,任我行的「三服三不服」之中,東方不敗就居他佩服者之首。

  東方不敗的性格,一定比任我行更寬容,更能得人心,任我行佩服他的,也可能是這一點。當東方不敗奪權之際,教中掩護他的人,若不是佔多數,那他也不可能一舉成功。

  至於他得勢之後的倒行逆施,殘害教中兄弟,那不是他的主意,而是楊蓮亭的意思,那時,他已經全然不理教務,教中發生的事,全然和他無關了。

  東方不敗性格上的寬容,表現在他對付任我行和任盈盈上。他已經掌握了日月神教教主的大權,要殺任我行,殺任盈盈,易如反掌。任我行的武功再高,他只消一聲令下,不供應任我行食物,餓也餓死了他。這,說他性格寬容也好,說他優柔而不適宜於殘酷的政治鬥爭也好,他的這種性格,就注定了他不是不敗,而是失敗。

  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記中,寫得很明白,他說,《笑傲江湖》寫作的時期,正是中共文化大革命進行期,所以在「對政治中齷齪行逕的強烈反感,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寫一段武俠小說之中」。(一六八二頁)

  事實上,不單《笑傲江湖》如此,接下來的《天龍八部》中寫星宿派,《鹿鼎記》中寫「神龍教」,全都是這種「反映」。所以,在提到了日月神教中的鬥爭之際,就自然而然,用上了「政治鬥爭」這樣的字眼。

  事實上,從來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形式,再比金庸小說那樣生動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共「當權派和造反派為了爭權奪利,無所不用其極,人性卑污集中地顯現」的情形,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形式,比金庸小說更深刻地刻劃了人性。

  中共的文革,已經成為過去,但是人性的卑污所顯現的種種鬥爭還在持續。這些年來,有很多文學作品,是企圖通過刻劃人性來反映這種齷齪行為的,但沒有金庸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揮灌自如,而又入木三分的。金庸小說在這方面的價值極高,不容忽視,可以列入再題討論的。

  東方不敗對付任我行,極其寬容,至少比當時中共當權的對付劉少奇、賀龍等人寬容得多,劉、賀,都是活活餓死的。東方不敗對任我行,寬容之中,還可以說有嚴苛,他囚禁了任我行,只不過不殺而已,但是對任盈盈,卻寬容得近乎縱容了。

  任盈盈是任我行的女兒,東方不敗不可能以為任盈盈會擁護他,但是他非但不限制任盈盈的自由,還容許她對教中的人物行好事,廣結人心。教中人物有甚麼不愜東方不敗之意的,任盈盈去說情,東方不敗居然大都首肯,將交情賣給了任盈盈,以致任盈盈成了眾教眾心目中的「聖姑」。

  東方不敗的這種行為,真是怪不可言。日月神教的教眾,對任盈盈和東方不敗之間的關係的看法是:

  「東方不敗,對她也是從不違拗。」(七二七頁)

  而任盈盈「自大任性」(七三四頁)的性格,非但未受限制,反倒比她父親做教主時,更加風光,為了她而到少林寺去的群豪,超過五千人──在河南境內,已有四千餘人,來到少室山附近時,「又有大批豪士來會」,「少說也有五六千人」(一〇七七頁)

  這五六千人,全是江湖豪士,連少林寺這樣居武林之中,泰山北斗的根本重地都敢去攻打,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勢力。任盈盈若就用這股勢力去反對東方不敗,只怕日月神教要應付,也是不易。

  東方不敗為甚麼對任盈盈那麼好?是不是由於他對付了任我行,是以心中對任盈盈有了愧意?如果真是這個原因,那麼,就算他不是因為生理、心理上起了變化,不理教務,單憑這種性格,也必然在日後的鬥爭中被淘汰出局。

  東方不敗的性格,其實是絕不適宜於人性卑污集中顯現的殘酷鬥爭的,他之所以奪了教主之位,當真有不得不爾的苦衷在。

  對於東方不敗如何奪教的經過,金庸並沒有正面寫。他奪教的經過,捉任我行的經過,將任我行關進監牢的經過,讀者都只好憑自己的想像去想,金庸都沒有寫出來,只說一下子就成功了。

  觀乎他對任我行、任盈盈的寬容,以他這種性格,當時,根本是擁護他的人多,擁護任我行的人少,殆無疑問,不然也不會一下子就成功。

  東方不敗不但對任我行寬容,對任盈盈縱容,甚至對向問天也不壞。他也沒有殺向問天,而東方不敗應該明知向問天是他的大對頭。

  向問天也只是被囚禁而已,而且囚禁的地方,也不類西湖底下的黑牢,向問天可以逃出來,非但逃出,身邊還有彎刀,只不過雙手被鎖上鐵鍊而已。

  東方不敗若是對向問天嚴厲一些,早將他殺了,以後的情形,自然也改變了。

  在這些過程中,還有一點令人大惑不解的是,當時,日月神教的真正教主,已經是楊蓮亭了。楊蓮亭這個人,武功雖然不濟,但卻是一號人物,他對教中舊兄弟並無感情,為了要培植鞏固自己的勢力,自然非建立一種新的權威不可,是以他的所作所為,對他來說,是必須的。東方不敗不殺向問天,楊蓮亭何以也不殺?

  東方不敗對任盈盈的要求「從不違拗」,楊蓮亭難道也聽之任之?這個疑點,也是說明了一點,連楊蓮亭,都不是殘酷鬥爭中的勝利者,人性的卑污面還不夠集中,在需要人性如犲狼的鬥爭中,自然倒了下來。換句話說,東方不敗,楊蓮亭,還是太「好」了,要再壞,才能成為勝利者。

  等到任我行再上黑木崖,他對付楊蓮亭和東方不敗,就狠毒得多。東方不敗死到臨頭,還用自己的性格去變任我行的性格,居然去求任我行!

  「請你瞧在我這些年來善待你大小姐的份上……請你饒了楊蓮亭一命,將他逐下黑木崖去便是。」(一二八三頁)

  而東方不敗得到任我行的回答是:

  「我要將他千刀萬剁,分一百天凌遲處死,今天割一根手指,明天割半根腳趾。」

  東方不敗直到這時,才知道任我行和他不同,才知道任我行,「好狠毒」!

  東方不敗不是笨人,相反,聰明才智過人,但是性格生成如此,沒有辦法。要一個人去了解另一個性格全然不同的人,是最困難的事,所以,像東方不敗這樣的人物,也要至死才悟。

  在這些過程中,另有一個極大的令人疑惑之處,百思不得其解,那就是任盈盈這個「自大任性」的大小姐,對她父親的生死下落,似乎漠不關心。在全書之中,找不到任何任盈盈想報仇,想對付東方不敗,想弄明白老父生死下落的描述。這位大小姐,只是安安靜靜地享受東方不敗的愛寵和縱容,真是怪不可言。連任盈盈自己也覺得:

  「待我著實不薄,禮數周到。我在日月神教之中,便和公主娘娘無異。今日我親生爹爹身為教生,我反無昔時的權柄風光。」(一四五九頁)這個疑問,只怕要金庸自己來解答了。本來可以揣測她和東方不敗之間,另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。

  但一來,這種揣測,不倫不類至極。二來,父仇不共戴天,就算有感情,也不應如此,甚至連報仇的念頭都未曾起過,所以,只好存疑了。

  東方不敗的性格已經分析過,可以來看看他在練了「藥花寶典」之後的情形了。

  要練「葵花寶典」,情形和岳不群、林平之一樣,當然是「引刀自宮」。東方不敗自宮的情形,作者寫得比較具體:

  「任我行伸手到東方不敗胯下一摸,果覺他的兩枚睪丸已然割去。」(一二八五頁)

  東方不敗在自宮之後,變化之大,也遠超乎岳不群和林平之。

  岳不群不過是說話聲音尖了,鬍子掉了;林平之不過是愛打扮自己了,略有女性化的傾向而已。

  而東方不敗,卻在心理上,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女性!

  東方不敗是:

  「漸漸的……性子也變了……從此不愛女子,把七個小妾都殺了,卻把全副心意放在楊蓮亭這鬚眉男子身上,倘若我生為女兒身,那就好了。」(一二八三頁)

  他自己表達自己心理內態的話還有:

  「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諦……終於明白了天人化生,萬物滋長的要道。」(一二七八頁)

  「一個人生而為女子,已比臭男子幸運百倍……我若能和你易地而處……就算是皇帝老子,我也不做。」(一二七八頁)

  這些東方不敗的自白之中,除了「天人化生」這一段,晦澀而不容易了解之外,其他的,都明明白白,說明東方不敗在心理上,千願萬願自己是個女人。

  這裏,還有很隱晦之處,是在心理上,他將自己當作女人,在生理上的情形如何呢?

  他和楊蓮亭之間的關係,在旁人眼中看來,「便似一個賢淑的妻子服侍丈夫一樣」。在沒有人見到的時候,情形如何?

  東方不敗是完全站在女人的立場上,愛著楊蓮亭這個鬚眉男子的,所以他自不怕死,還要為楊蓮亭求情,對楊蓮亭有情有義之極。

  在《我看金庸小說》中,曾提及東方不敗和楊蓮亭之間的關係,是同性戀。但如今深究下來,那已經不能算是同性戀了。東方不敗在自宮之後,曾「練丹服藥」,所服的藥,多半會有豐富的女性賀爾蒙,使他的性別,更接近女性。

  年前,在星馬旅行,曾遇到一位由男性變為女性者,施手術之後,不斷注射女性賀爾蒙,幾乎已完全女性化,完全可以適宜男性的需要,且持有政府部門發出的正式由男性轉為女性的證明文件。東方不敗的情形,大抵類此,再深究下去,未免太「尋幽探秘」了。

  東方不敗的遭遇,旁人看來,甚是悽慘,但是他後來心理狀態已完全改變,以做女子為樂,在他自己而言,似乎也沒有甚麼痛苦。

  東方不敗性格寬容,所以在殘酷的鬥爭中倒下來,他不夠狠毒,不適宜從事這樣的鬥爭。

  東方不敗,是上上人物。


7 三幸三不幸


  《笑傲江湖》中,有三幸三不幸。

  三幸,三個幸福的人,是:

  任盈盈、桃谷六仙、楊蓮亭。

  任盈盈自小便是日月神教教主之女,到後來,父親倒台了,她依然風風光光做她的大小姐,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,一生之中,沒有受過半點挫折,到最後,還和令狐冲愛情圓滿,像她這樣幸運的人,真是罕見。

  桃谷六仙智力低而武功高。武功高未必是幸事,但武功高而智力低,卻是大幸事。智力低,根本不知甚麼叫痛苦,而又武功高,可以在他們的智力範圍內任情胡鬧,無憂無慮,人家也不敢招惹,為人若此,庶無近矣,這是最幸福的人的典型。

  楊蓮亭死得甚慘,但他根本是一個不怕死的硬漢子,死對他來說,不算甚麼。楊蓮亭武功低微,也不見得會有甚麼高貴的出身,全然是因為東方不敗愛上了他,藉了這一點機緣,青雲直上,當上了日月神教的實際教主,有過十年的時間,使他成為超級大人物,而他原來,實在只是一個卑不足道的小人物。小人物而有這樣的機緣,享了這十年的大好風光,幸運之神,何其看顧楊蓮亭如爾!

  三不幸是:

  儀琳、林平之、江飛虹。

  儀琳和林平之的不幸,前文已有述及,不贅。

  江飛虹是甚麼人?不是將《笑傲江湖》看得滾瓜爛熟的人,絕不會記得他。這個人在書中根本沒有出場過,只在殺人名醫的文中提起過一次。而且這一段,在新作中,全被刪去。

  本來金庸寫的是平一指罵令狐冲,藍鳳凰給他服了「五仙藥酒」,又曾在船上,叫了令狐冲一聲「大哥」。而這位江飛虹先生,是武林高手,點蒼派柳葉劍。此人單戀藍鳳凰十年之久,想來不知送出了多少雲南名種茶花,但藍鳳凰對江先生沒有興趣,偏偏對令狐冲很好,叫了一聲「大哥」。

  原來雲南苗女,「大哥」是只叫情人的,江飛虹先生一聽到這個消息,大大悲憤,就用他的柳葉劍,抹了脖子,為愛情犧牲了。

  這個人之不幸,也到了極點。藍鳳凰自然可愛之極,值得戀慕。天下男人最不幸的事,就是硬要愛上一個太值得戀慕的可愛女子。像藍鳳凰那樣的女子,戀慕可以,有表示也可以,對方拒絕之後再努力也可以,一年不成,期請兩年,兩年不成,期請三年,三年之後,可以死心了。

  江先生不死心,一直苦戀了十年之久,這十年之中,單戀的滋味,已是難受之至,從他後來的行動來看,他並不是一個想得開的人,十年來的苦惱,真是不足為外人道。而且最後,還是要抹脖子了結,遭遇之慘,可列入三不幸之中。


8 黃河老祖


  黃河老祖在全書之中,算不得是甚麼重要人物,但是給人印象深刻。那是由於他們兩人的名字好,和其中一個好酒、一個愛女兒之故。

  「老祖」這個名稱,自《蜀山劍俠傳》的綠袍老祖開始,不知在武俠小說之中被用過多少次,金庸將之一分為二,成了兩個人,真是遊戲之筆中的神來之筆。

 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名字,並沒有甚麼特別突出之處,郭靖黃蓉全是普通人的名字。楊過字改之,那是郭靖這個笨人的笨作,楊過有甚麼過,為何要肯定他有過而改之?有過的是楊康,與楊過何涉?但楊過倒是一個很好的名字,但是也不怪。

  武俠小說作者中取名字妙的是古龍,花滿樓、西門吹雪等名字,都很「武俠小說」。

  然而黃河老祖的名字,倒真是好到不能再好。一個姓老名爺字頭子,一個姓祖名宗字千秋,合起來,就是「老祖」,妙趣天然,無法再有同類的名字出現,筆者早年寫武俠小說時,曾用過兩兄弟的名字,一名「天」,一名「地」,偏偏他們姓謝,就成了謝天謝地,也算是有趣,然則不如黃河老祖。

  祖千秋人看來骯髒,但是對飲酒是內行。老頭子可憐,有一個頑疾纏身的女兒,這個女兒,老頭子愛之入骨,對女兒這樣疼愛的父親,一定是個好人。老頭子的女兒後來下落如何,全然未曾提及,然而令狐冲與之相遇的那一段,加上桃谷六仙在一旁夾纏,成為極有樂趣的妙文,看到祖千秋向老頭子「恭喜恭喜」,老頭子回罵「恭你奶奶個喜」之際,能不哈哈大笑者,怕世上再難有引得發笑之事了。

  老頭子的寶貝女兒,芳名老不死,和《天龍八部》中包不同的女兒,芳名包不靚,堪稱雙絕。


9 令狐冲


  《笑傲江湖》令人百讀不厭的主要原因是:金庸在這部小說中,塑造了一個絕頂人物令狐冲。


行雲流水,隨意所之


  令狐冲性格的可愛處,是金庸筆下人物之最,他比楊過多了幾分隨意,比韋小寶多了幾分氣派,比喬峰多了幾分瀟灑。

  令狐冲在金庸的心目之中,也是一個和其他人物不同的人。在金庸的小說之中,從來也沒有一個,用了那麼多筆墨寫這個人的性格的。不但在令狐冲的言、行之中,表示他的性格,不但在他人對令狐冲的評語中,表現他的性格,而且還主觀地去寫他的性格。

  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寫令狐冲性格的地方,隨手翻閱,隨處可見:

  「……傷得如此厲害,兀自在說笑話。」(二〇七頁)令狐冲愛說笑話,那是他內心不將任何事情看得嚴重的表現。在令狐冲這樣性格的人看來,天下無不可拿來說笑之事,天塌下來,也可以當被子蓋。

  「令狐冲於世俗的禮法教條,從來不瞧在眼裏。」(二一二二頁)「說話不騙人,又有甚麼好玩?」(二八六頁)

  令狐冲追求「好玩」,這是真正遊戲人生者才能說得出來的話。

  「你就是口齒輕薄,說話沒點正經!」(二八六頁)

  這是岳不群罵令狐冲的話,令狐冲是一個甚麼都不放在心上的人,對他來說,天下根本沒有甚麼事是正經的,說話又何必正經,這種想法,世人目之為輕佻,其實是最看得開的想法。

  「你這小子……必定是耍無賴,使詭計,混蒙了過去。」(二九二頁)

  這是岳夫人對令狐冲的評語,岳夫人對令狐冲了解甚深,是令狐冲的第一知己。

  「大師哥說話行事瘋瘋顛顛。」(二九五頁)

  這是林平之對令狐冲的最早看法,可知令狐冲的言行是如何驚世駭俗。

  「天性跳盪不羈。」(三一二頁)

  「率性任情,不善律己。」(三五一頁)

  「……只有如此胸襟的大丈夫,才配喝這天下名酒。」(三七〇頁)

  這是田伯光讚令狐冲的話。喬峰再喜歡喝酒,不會和田伯光喝酒吧?令狐冲對甚麼事都不認真,無所謂,渾然無我,這是最高境界。

  「到了不得已的時候,卑鄙無恥的手段,也只好用上這麼一點半點了。」(四〇八頁)

  風清揚也是令狐冲的知己,一聽得令狐冲這樣講,「大喜」:「好,好!……大丈夫行事,愛怎樣便怎樣,行雲流水,隨意所之,甚麼武林規矩,門派教條,全是放他媽的狗臭屁!」

  而令狐冲聽了風清揚的話之後:「……這幾句話當真說到了他心坎中去,聽來說不出的痛快。」

  這一老一少兩人,性情相投,自然一方說出來的話,會打進另一方的心坎中了。

  在這裏,有一件事,倒值得提出來一下,令狐冲說「到了不得已的時候,卑鄙無恥的手段,也只好用上這麼一點半點了」。可是,看畢全書,令狐冲連半點卑鄙無恥的手段也沒有用過。

  這是一種很值得提出來討論的情形。一個人在思想觀念上認定了某些事是可以做的,並不一定說這個人一定會去做這些事。

  甚麼事可以做,甚麼事不可以做,都是當時社會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約束,有些在某一時期萬萬不能做的事,在時代社會背景改變之下,變得極其普通,人人都在做。能做、不能做,那是一種約束,這種約束對性格上不受約束的人來說,「只是狗屁一樣」。那是對約束的一種反抗,並不一定自己非做不可。如果在思想觀念上,也不能對約束有任何的反抗,那是對人性的侮辱。

  令狐冲並沒有在榮辱關頭做過任何卑污之事,後來,在《鹿鼎記》中,韋小寶倒是做了一些,韋小寶的作為,完全合乎令狐冲的思想觀念,卻至今被讀者非議,真是冤枉之至。

  「他知道我性子太過隨便。」(四一六頁)

  「我令狐冲向來不是拘泥不化之人。」(四七一頁)

  「只是此人從小便十分狡獪。」(四九六頁)

  岳不群始終認為令狐冲「狡獪」,令狐冲固然花樣百出,但樣樣是真,岳不群處處作偽,突然有招架不了之感。


生性開朗,光明磊落


  「但願她將我忘得乾乾淨淨,我死之後,她眼淚也不流一滴。」(五〇一頁)

  這是令狐冲對岳靈珊的希望,他苦戀岳靈珊,落花有意,流水無情,但倒也看得開,為對方著想,寧願自己「胸中總是酸楚難當」。酸楚難當,並不是令狐冲看不開,而是任何正常人的正常反應。情關,世上若有人能夠勘得破,他早已不是人而是神了。所以令狐冲有時也難免:

  「……胸口一酸,更無鬥志,當下便想拋下長劍,聽由宰割。」(五二四頁)

  令狐冲本來就不是很有鬥志的人。門志這門事,是林平之這一類人的事,和令狐冲這類人是無關的,隨便來,隨便去,無拘、無束,弄個鬥志放在心中,將自己作鬥志的奴隸,所為何來?

  「暫受一時委屈,又算得甚麼?」(五三一頁)

  又有甚麼是「算得甚麼」的?有了委屈,連解釋也懶得去解釋,令狐冲之可愛,至於極點。

  「令狐冲對這件事其實並不介懷,淡淡的道……」(五四三頁)

  令狐冲輸了錢,叫幾個小無賴打了一頓,打得鼻青目腫,他一樣不放在心上。

  「弟子自知命不久長,一切早已置之度外。」(五六二頁)

  「閣下性情開朗。」(五六三頁)

  這是任大小姐對令狐冲的第一句評語。一個垂死之人,還能給人以「性情開朗」的印象,捨令狐冲外,誰有此能?

  「想是因他胸襟豁達之故。」(五六五頁)

  這是綠竹翁的評語。

  「令狐冲生性本來開朗。」(五六七頁)

  金庸借任盈盈之口說「開朗」,還嫌不足,又用作者主觀之筆,再強調一次。

  「知他素來生性倔強。」(五六九頁)

  岳不群的評語,「狡獪」之外,還有「倔強」。

  「生死置之度外,確是大丈夫本色。」(五九二頁)

  令狐冲自己說了生死置之度外之後,又借平一指的口這樣說。

  「每個人到頭來終於要死的,早死幾年,遲死幾年,也沒多大分別?」(六二四頁)

  這是令狐冲自己對生死置之度外的覆述,字句不同,意思是完全一樣的。令狐冲並不是說說就算,而是真的不在乎,將自己的血去給老不死喝。

  「他生性倜儻,不拘小節。」(六五六頁)

  這是作者的主觀評語。

  「他生性不羈,口沒遮攔。」(七一九頁)

  也是作者的主觀評語。

  「心中一蕩,便湊過去在她臉頰上吻了一下。」(七二〇頁)

  真是「不羈」、「不拘小節」之至。這種事,金庸筆下人物,除了令狐冲之外,只有韋小寶會做,這兩人性格頗有相近之處,韋小寶性格在金庸筆下形成之初,不知金庸有沒有想到過令狐冲?

  令狐冲韋小寶兩人性格有相近之處,兩人若能相遇,一定成為莫逆之交,相互之間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說到對方的心坎去。但是,韋小寶和令狐冲,又是截然不同的。寫小說,最難是寫兩個性格相近的人而將之寫得截然不同,金庸在令狐冲和韋小寶這兩個人身上,做到這一點。

  「好在他生性豁達。」(七三四頁)

  金庸的加評。

  「我便獨來獨往,卻又怎地?」少林寺的方證大師看得愕然:「這少年竟然如此的泯不畏死。」(七四六頁)

  「他二人均是放蕩不羈之人。」(七七三頁)

  「我這浪跡江湖,素行不端的一介無名小卒。」(一〇四〇頁)

  令狐冲倒很有自知之明,「素行不端」至於極點矣!他對莫大先生也承認「品行不端」(一〇四四頁),可是莫大先生倒還真佩服他,說他自己對著「滿船妙齡尼姑,如花少女」,他自己就「要像你這般守身如玉,那就辦不到」。

  一個性格隨便的人,放蕩不羈的人,佻達的人,也並不是沒有原則的,一樣「有所不為」。莫大先生實在並不了解令狐冲的真正性格,不必佩服,那是理所當然之事。

  「他胡鬧任性,輕浮好酒。」(一一六六頁)

  這又是岳夫人的評語,岳夫人是站在師娘的立場來看小孩子的。令狐冲自己也知道頑童性格頗重,所以感到「這八字確是的評」。其實這八字,並非令狐冲性格的全部,只是一部分而已。

  「老弟是直性子人,隨隨便便,無可無不可……」(一二三三頁)

  冲虛道長從他自己的觀點來看令狐冲,又是另外一副景象。

  「他為人又是隨隨便便。」(一二八〇頁)

  作者的重現描寫,重複冲虛道長的話。

  「冲兒任性胡鬧……但他自小光明磊落,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……他這等傲性之人……」(一四六四頁)

  這又是岳夫人對令狐冲的評語。


灑脫豁達,臻於化境


  將一部《笑傲江湖》隨手翻閱,並非刻意尋找,對令狐冲的性格,已有這許多。

  金庸對令狐冲的性格特別著意刻劃,是有原因的。原因是像令狐冲這樣的性格,並不多見。令狐冲真正是灑脫豁達、臻於化境的一種人,這種人在古代社會或者還多些,現在社會,真是少之又少。他任性胡鬧,只是為了想不受拘束,任何加在他身上的束縛,他都會當作在背的芒刺。他不一定不喜歡這種束縛,但如果一定要他非有這種束縛不可,他就受不了,這就是不羈性格的典型:你讓他去做一件事,他未必去做,如果你不讓他去做,他倒非要做來看看。

  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記中說:

  「令狐冲是……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。《笑傲江湖》的自由自在,是令狐冲這類人物的追求的目標。」

  其實,令狐冲這類人物,根本不追求甚麼,只是從心底認為,自由自在應該是人天生的權利,他們不追求,只是對那種拘束枷鎖,不斷抗拒而已。

  令狐冲是這樣性格的一個人,金庸在書中,卻安排了一節,由他來宣讀華山派的七大戒律,宣讀的對象是林平之。

  這七大戒律,倒可以拿出來看看,相當有趣,看看宣讀者令狐冲本身,能做到多少:

  一、首戒欺師滅祖,(能)不敬尊長。(不能,不能)

  二、戒恃強欺弱,擅傷無辜。(能)

  三、戒奸淫好色,(能)調戲婦女。(不能)

  四、戒同門嫉妒,自相殘殺。(能)

  五、戒驕傲自大,得罪同道。(不能)

  六、戒見利忘義,(能,能)偷竊財物。(不能,不能)

  七、戒濫交匪類,勾結妖邪。(不能不能又不能)

  《笑傲江湖》第三集的封面(編按:新版置於內頁中),是一條鯰魚,扉頁上的印章是「襟上杭州舊酒痕」。鯰魚是八大山人所繪,文字說明(可能是金庸所加)中說:

  「圖中之魚寥寥數筆而神態生動,似是在江湖間自在遊蕩。」

  鯰魚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魚,外形給人一種滑稽感。早年在農村生活時,常常捕捉。牠十分難捉,魚身上有一種十分滑膩的黏液,捉在手裏,也會被牠滑脫。有時,好不容易雙手將之緊握,急奔離岸,但仍不免被牠掙脫,躺在草地上迅速扭動身體,蹦進河水之中。

  後來,找到了一個捕捉牠的竅門,原來鯰魚十分貪吃,口又大,用普通的鐵絲,彎成魚鈎,隨便放上一些釣餌,甚至一團紅布,就可以將牠釣出水來,剖而烹之,皮滑肉細,十分可口。

  鯰魚的自在遊蕩也是有限度的,因為牠貪吃,有了貪念,自由自在就結束了。

  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後語之中,金庸又說:

  「充分圓滿的自由根本不能的。」

  就是因為人有慾望之故,即使如令狐冲,也未能做到充分圓滿的自由自在,外來的一切拘束,可以完全置諸不理,生、死也可置諸度外,但是來自內心的拘束呢?

  今年四五月間,和金庸一起在夏威夷。一日,街頭閒逛,看到一位藝術家在街頭用玻璃在創作,有各種各樣的人像,平衡裝置等等,水準甚高。佇足細觀之後,發現了一件作品,當時就愛不忍釋,由金庸買了下來。

  這件藝術品的標題是「心囚」,用玻璃塑造了一個看來極其痛苦、急求解脫的人,被困在一張網中。

  這張網,其實根本網不住這個人,空隙極大,這個人隨時可以穿網而出。可是這個人卻像是絲毫不知道可以穿網而出一樣,在網中苦苦掙扎。

  這張網,是來自這個人內心的拘束,是一張心網。再不想受拘束的人,也突不破這張網,「解脫一切慾望而得大徹大悟,不是常人之所能。」令狐冲也正好是常人,所以也不能,這是常人的悲哀,和拘束的抗拒力量再大,也無法和自己相抗。

  令狐冲已經做得最好了。

  令狐冲是絕頂人物。


10 日月神教


  日月神教,本名朝陽神教。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日月神教是和五嶽劍派對立的「魔教」。

  這個日月神教,不單是武俠小說中普通的教派。金庸通過了寫日月神教,並不是刻意,但是無可避免地影射了「文化大革命」時期,血肉橫飛的中共黨內鬥爭,和不顧一切奪取權力的情形。

  這種情形,在《鹿鼎記》的神龍教和《天龍八部》的星宿派中,也可以見到影子。

  日月神教在東方不敗只欲躲在房裏繡花之後,一切全由楊蓮亭主持。而楊蓮亭卻養了一個貌似東方不敗的嘍囉,坐在東方不敗的位子上,冒充東方不敗。這一段,寫得更深刻。

  在某種制度之下,問題已不在於坐在位子上的是甚麼人。坐在位子上的是東方不敗也好,是姓包的小嘍囉也罷,甚至到後來,坐上去的是任我行,只要制度不變,全是一樣的。

  問題是在於整個制度,不在於個別的人。

  日月神教中的種種口號,自然也是自實際政治情形中得來的靈感。最有趣的是,金庸創造了「千秋萬載,一統江湖」的口號。後來,中共改國歌,將原來「義勇軍進行曲」中的歌詞改去,新訂正的歌詞之中,竟然有極其類似的句子出現。是中共的「國歌」修訂者看過《笑傲江湖》之後得到的靈感,還是巧合?

  當然,那是巧合,其實,也並不算是怎麼「巧」法,因為兩個組織,有太相類似之處,所以,才出現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口號。

  任我行從高處摔下來之後,日月神教由任大小姐接管,變成了上下一片冲和,這自然是作者的幻想,事實上,像這樣的一個組織,一定免不了不斷的權力鬥爭,不可能因為一兩個人的主觀願望而改變的。任大小姐未必對教務有興趣,若讓向問天掌握,情形便不十分佳妙了。


11 兩個見首不見尾


  《笑傲江湖》之中,有兩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人。


風清揚


  第一個是風清揚。

  風清揚此人之來,簡直有點不可思議。他是當年華山派劍、氣兩宗之爭的劫後餘生者,後來武功之高,已屬驚人。令狐冲跟他學了不多久武功,只要一劍在手,便已無人能敵,他本人可想而知。

  風清揚住在華山思過崖已有多少年了?華山上下全然不知,影蹤之詭秘,超乎想像之外者。但其出場時,是在令狐冲和岳靈珊對劍之後,想是忍不住多年來的寂寞,所以將「玉女十九劍」中的招數,在令狐冲面前使將出來,炫耀一番。

  一現之後,再次出現已隔了好久,是令狐冲打不過田伯光之後的事了。再次出現之後,授劍術,講武術之道,大大合了令狐冲的脾胃。風清揚在隱居了數十年之後,忽然有了令狐冲這樣的一個談話對手,而且還語語合拍,心中的高興,可想而知。所以,他才將「根本無招」這至高無上的武功要訣,告訴了令狐冲。

  也只有令狐冲這樣性格的人,才能了解到這個武學上的無上要旨。

  後來,又教會令狐冲「獨孤九劍」。這裏有一個問題,風清揚是怎麼練到「獨孤九劍」的秘訣的?書中全無交代,只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了。創設獨孤九劍的人叫獨孤求敗,從這個名字來看這個人,縱使天下無敵,也真是可憐得很。

  有一個設想:獨孤求敗「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」。如果,有朝一日,他求敗得敗了,會怎麼樣?

  一個人,長期以來,處於無敵的勝利狀態之中,感到寂寞、無聊、乏味、無趣之極,所以想求敗,但它其實,求敗是虛,求勝是實。真的有朝一日他求敗得敗,接下來他肯就此算數了嗎?當然不是,一定是殫智竭力,再用種種方法,去反敗為勝,重嚐勝利的滋味。所以求敗也者,還是想進一步求勝。若是心中根本沒有勝敗之念,還有甚麼好求的?

  所以,獨孤求敗是個執著拘泥之人,儘管他所向無敵,其人並不可愛。

  風清揚出現的作用,就是造成令狐冲學會了絕頂武功,沒有甚麼別的作用,後來,不知所蹤,成了「神龍」。


莫大先生


  另一個見首不見尾的人,卻寫得比風清揚好得多。落墨雖然不多,但寫來活現,一鱗半爪隱現之際,皆跳躍騰挪,極具氣勢。

  這個人,是衡山掌門莫大先生。

  莫大先生這個人,是全書之中最怪的怪人。在舊版中莫大先生後來死在華山,但新版卻沒有死,怎樣逃生的經過沒有明寫,他的琴聲,卻在令狐冲和任盈盈結婚之際,隱隱傳來。這一段,新版高出舊版許多,莫大先生行蹤詭秘,行事奇特任性,猶在令狐冲之上。

  莫大先生殺嵩山派高手這一節最是驚心動魄。為的是當時也,莫大先生和大嵩陽手費彬惡鬥,在一旁的人甚多。有劉正風、曲洋,有令狐冲、儀琳。

  莫大先生殺費彬一事,是萬萬不能傳出去的,一傳出去,軒然大波,只怕莫大先生也罩不住。但是他卻對在場四人,了無顧忌,一出手已立定了殺意,殺了人之後,交代一句的話都沒有,便揚長而去。

  就算他料定了曲洋、劉正風都已決意自盡,難道不怕令狐冲和儀琳會洩露此事?尤其儀琳是一個全無機心、有甚麼說甚麼的人。

  莫大先生甚麼都不在乎,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,當真非同凡響,他絲毫也不在意,不叮囑在一旁的四個人,不要將他殺費彬的事講出去,因為就算四人之中,有誰將這件事講出去了,他也不怕,大丈夫一人作事一人當的風格,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。

  那四個人中,劉正風和曲洋死了,儀琳和令狐冲,以後提都沒有提過。令狐冲是知道茲事體大,萬萬不能說,儀琳自然是因為事後令狐冲的一番言詞,嚇得不敢說的。這也可以說是莫大先生聰明過人之處,早已判斷到了這件事是不會洩露出去的。

  所以,後來,莫大先生和令狐冲重逢,兩人的心中,因為有著共同的秘密,自然比較容易傾談。莫大的性格和令狐冲極接近,雖然他「骨瘦如柴、雙肩拱起,真如一個時時刻刻便會倒斃的癆病鬼」,而令狐冲「長方臉蛋,劍眉薄唇」,看起來比莫大先生漂亮得多。

  莫大先生落寞寡合,獨來獨往,連衡山派中的事務,也不十分管,憑一柄又薄又窄的長劍,使出如夢似幻的劍法,浪跡江湖,倒是真的無拘無束至於極點,只是不知他年輕時、中年時曾經有過甚麼傷心事。

  莫大先生這個人物,真是思之令人悠然神往。看《笑傲江湖》,真要找書中人物來代入的話,本人不願揀令狐冲,只願身為莫大先生。

  莫大先生是上上人物。


12 兩個貪心的典型


  《笑傲江湖》中有兩個貪心人物的典型。


余滄海


  一個是余滄海。余滄海是青城派的掌門人,在武林中地位高,武功高,年紀也差不多了,小老婆也有好幾個,已經甚麼都有了,可是卻還要貪心,想奪福威鏢局的「辟邪劍譜」。

  那「辟邪劍譜」,若是明明白白擺在那裏的一樣物事,叫人看了心跳眼紅,倒也罷了。而事實上,所謂辟邪劍譜也者,誰也沒有見過,只知道有這麼一部東西。而且只要想一想,想到林遠圖雖然以七十二手辟邪劍法,名馳天下,但是林震南是林遠圖的兒子,武功卻稀鬆平常,就可以知道這「辟邪劍譜」必有古怪,天下可貪的東西多得很,何必非去貪這種不知虛實、必有古怪的東西?

  余滄海連這一點都想不到,難怪他下場如此不佳。這個矮小道士,其實是很有點氣派的,書中稱他為「當今武林一流高手」,事實上他武功也確實不低,青城派遠在四川,連左冷禪也不敢打他的主意,真是山高皇帝遠,歲月何等逍遙,是他自己要去蹚渾水,怪不得人。書中曾借勞德諾的口,稱他為「老奸巨猾」,未必未必,其蠢若豕,庶幾近矣。

  余滄海是一個沒事找事、自己找自己麻煩的典型。

  余滄海是下下人物。


左冷禪


  另一個是左冷禪。

  左冷禪的貪心,比起余滄海來,更加莫名其妙。

  余滄海謀奪「辟邪劍譜」,那是因為他本來沒有這部劍譜,雖然事理不明,但總還可以說得過去。

  可是左冷禪之貪,卻是貪他本來已有的東西:他處心積慮,不知費了多少手腳,做了多少壞事,目的是為甚麼呢?

  左冷禪的目的,是要做五嶽劍派的掌門人,要五嶽劍派合而為一,由他來領導。

  那麼,左冷禪原來的身份是甚麼呢?他放了那麼大的力氣,用盡了心機,要當五嶽劍派的掌門,是不是他本來連五嶽劍派的邊都沾不上呢?

  絕不是,左冷禪本來就是五嶽劍派的盟主!

  而且,他這個盟主,不是虛設的,而是在實際上,有極大的權力,有一面「一展動處,發出燦爛寶光,綴滿了珍珠寶石的五色錦旗」,五嶽劍派的盟主令旗作為他權力的象徵。這面旗子一展,很有威風,不准劉正風金盆洗手,劉正風就不敢,頗有生殺大權之威。

  而且,左冷禪當盟主,也不是不得人擁護,華山派岳不群表面上不敢反對,他要維持偽君子的面目,自不敢公然違抗盟主之令。衡山派的莫大先生性子不羈,如神龍見首,不常理派中事務,左冷禪大可效法收買泰山派高手的法子,去收買衡山派。

  左冷禪要當五嶽劍派掌門,過不了恒山尼姑這一關,弄出天大的事來。但是他當盟主,恒山的尼姑,倒是沒有不服之意,十分容易弄得恒山尼姑服服貼貼的。當日,盟主令旗第一次出現,定逸師太就表示歡迎!

  「定逸師太甚是喜歡,一欠身還禮,說道:『你師父出來阻止這件事,那是再好也沒有了。』」(二三七頁)

  可知只要左冷禪不要消滅恒山派,維持盟主的地位,有甚麼事要恒山派的尼姑去做,必然不會打折扣。

  五派之中,最難對付的是華山派,左冷禪倒也是早已知道這一點的,所以早早派了勞德諾去帶藝投師──這件事,精細縝密若岳不群,若是說會從頭到尾被瞞在鼓裏,真是不可思議。

  若是左冷禪以為岳不群從頭到尾不知道,那左冷禪之蠢笨,也到了可憐的程度。可是看來,左冷禪又真的以為如此!

  若不是如此,在勞德諾得到「紫霞神功」的秘密之後,大可以功成身退了,留在華山派,還會有甚麼作用?勞德諾將「紫霞神功」帶到嵩山派去,等到左冷禪洞悉紫霞神功的秘密之後,再要來對付華山派,也就容易得多了。

  就算左冷禪真的想當五嶽劍派的掌門,想得發了瘋,他也可以採取挑戰、分化、各個擊破,種種聰明的辦法,遠比把所有人叫到嵩山去來得好。如今左冷禪這樣的做法,卻是霸王硬上弓,對付大姑娘尚且不可,何況對付華、泰、衡、恒四個劍派!

  左冷禪下場不佳,那是他蠢笨貪心的結果,所以,奉勸世人,若要貪心,一定要聰明,那才會有結果。若是又笨又貪心,會瞎了眼睛,還更痛苦不堪。只可惜,世上有多少人是肯承認自己蠢笨的?

  左冷禪是下下人物。


13 燦爛而短暫的曲非烟


  《笑傲江湖》中,有一個人,出場短暫,但是卻發出極其燦爛的光芒,像流星劃空,一閃而逝。這個人是曲非烟。這位日月神教長老曲洋的孫女兒,小名非非,是個性格極可愛的小女孩,只有十三四歲:

  「穿一身翠綠衣衫,皮膚雪白,一張臉蛋清秀可愛。」

  金庸小說之中,甚少寫到這樣年紀的小女孩,黃蓉出場時已有十六七歲,郭芙有過少年時期,但沒有甚麼事情可做,小龍女不通世務如小女孩,實際上已是十八九歲,連那香香公主,也已到了可以被男人所愛的年齡。曲非烟可以說是在金庸小說之中,唯一的一個這樣年紀的小女孩,而且一出場,就寫得靈活無比,

  將青城余矮子弄得啼笑皆非,又會帶了儀琳到妓院去找令狐冲。

  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女孩,卻出場沒多久,就死在費彬的手下,真是可惜至極,不知金庸為甚麼要這樣安排?若覺得這個人物沒有用,就算完全不寫曲非烟這個人,對全書也沒有影響。

  既然寫了,又這樣快將她抹去,是為了發展下去,這個人物不好安排?想來也不會,因為《笑傲江湖》全書經歷的時間並不太長,曲非烟可以不必長大到牽涉進主要人物的感情糾紛之中,並不會十分難安排。而且,以金庸的小說寫作技巧而言,還會有甚麼難安排的事?

  那樣古靈精怪、活潑機智的小姑娘,就這樣在書中消失,真是可惜。本來可以讓她到黑木崖去,和東方不敗、楊蓮亭搗蛋,何等有趣。也可以讓她和桃谷六仙夾纏夾纏,保證可以將桃谷六仙弄得頭昏腦脹,桃谷六仙是絕不肯拜她為師的,就讓她拜桃谷六仙為師,又有何不可?不要拜師,拜個把子,做桃谷六仙的義妹,也綽綽有餘了吧?桃谷六仙若和曲非烟混成了一夥,當其桃谷七仙,那才叫要多熱鬧有多熱鬧了!

  曲非烟死得也十分精采,她和費彬對敵,自然不是這個武林高手之敵,雙手短劍,全被震脫,費彬的長劍,指住了她的咽喉,她一點也不怕死!

  「大叫一聲,向前縱躍,往長劍上撞去。」(二六八頁)

  後來,被費彬點中了穴道,躺在地上,仍是毫無懼意,最後一句話,還是笑著講出來的!

  「曲非烟笑道:『……』一句話沒說完,費彬長劍送出,已刺入了她的心窩。」(二七二頁)

  曲非烟是笑著死的,「一劍刺入心窩」,死得也毫無痛苦,對這個出現如此短暫的可愛小姑娘,懷念之餘,總算也不會太難過。

  費彬殺曲非烟時,莫大先生當然已經在場,莫大先生一出手就不留情,立意將費彬置之死地,自然也是太不值費彬所為之故。

  有一點不明的是,曲洋是日月神教中的長老,他在教中的地位怎樣?在東方不敗和任我行的鬥爭之中,他站在哪一邊?

  照說,在日月神教這樣嚴重的鬥爭之中,曲洋是沒有可能置身事外的,但是他居然真的置身事外了。曲洋和劉正風的純粹友誼,只見劉正風受到了五嶽劍派的壓力,未見曲洋受到日月神教方面的任何壓力,莫非曲洋早已和教中人物斷絕了往來?頗為不解。反正,曲非烟都死了,曲洋的一切,深究起來也沒有意思,不究也罷。

  曲非烟,是上上人物。


14 結語


  一開始寫《笑傲江湖》,將事件(情節)和人物合併在一起看,不再硬性分開,覺得這樣看法,暢順得多。執筆之初,絕未想到可以寫那麼多,忽然之間,已經近五萬字了,而要寫,可再寫下去的還不知有多少。如恒山的三位老尼,如大鬧少林寺,如桃谷六仙,如童百熊、賈布,如木高峰,如五霸崗,等等等等,於《笑傲江湖》的人物、情節實在太豐富了,簡直有寫之不盡之勢。

  但如果再寫下去,《三看》變成了專評《笑傲江湖》了,所以非收住勢子不可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是武俠小說中出類拔萃之作,在金庸作品中,和《天龍八部》相比較,哪一部更高些,實在很難作定論。真要下定論,《天龍八部》氣勢比《笑傲江湖》雄渾龐大。

  而《天龍八部》之所以有這樣如大海巨浪一樣的氣勢,有給人以喘不過氣來的壓力,能令風雲變色、鬼哭神號的力量,書中人物喬峰一個人,就擔了一半,所以《天龍八部》略高一籌,佔第二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並不是輸給了《天龍八部》,而是令狐冲輸給了喬峰。

  令狐冲也不是輸給了喬峰,他比喬峰更可愛些,然而,喬峰就是有一股形容不出的氣概在,總覺得高了那麼一點點。令狐冲若是有機會和喬峰相遇,必然心折之極,喬峰說甚麼,令狐冲會一刻也不猶豫就去做甚麼!

  連令狐冲自己也服了,所以《天龍八部》可以排名在《笑傲江湖》之上。


  一九八一、十一、三 香港

三看金庸小說 - 目錄